今天下午从外地回来,虽然没有长途奔波,到了家以后,仍感觉身体有些累。此时的沙发和床对我有很大的诱惑,但只是一闪念,像往常一样换上运动衣就去了操场。刚到操场,情绪还是没有兴奋起来,身体也感觉比较紧,慢慢地随着身体活动开始,并逐渐加量,情绪也被调动了起来,运动也步入到正常的节奏。一组接着一组完成着每天的运动量,这时大脑也开始活跃了起来。今天是父亲节,大家在微信谈论的好多话题都是与此有关。为健在的父亲送去祝福,为故去的父亲送去深深的缅怀。当然这是件很好的事情,表现出了我们做儿女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已身为人父,此刻在为我们的父亲送出祝福的时候,也在接受我们的儿女给我们发来的祝福。不管这个祝福是谁给谁,其实这时祝福只有一个含义——祝健康快乐。我们希望自己的老父亲身体硬朗,快快乐乐。同时也要使我们的儿女确信我们自己的身体没有问题,且心态平和。在今天这个社会,使子女最挂念的,不是父母吃喝如何?穿的如何?住的如何?让他们最放心不下的是,父母身体是否健康,心情是否愉悦。


        不管是谁,他是年长或是年轻,要想保持好的健康状况,就要从事规律的体育运动。作为父母,心疼自己的儿女是我们的天性。都知道当今的社会竞争很残酷,所以我们不愿意因为自己的一些事情耽误和影响儿女们的学习和工作;更不愿意因为我们的身体原因拖累儿女,进而干扰了他们的前程。所以运动锻炼不仅仅关系到我们自己,它也关系到我们整个大家庭的幸福指数。生老病死是任何人都不能躲过去的,人是否长寿取决于许多因素,但保证一个好的生活质量却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而身体健康又缺少不了运动。少得病,得小病,除了与基因,饮食,心态,睡眠有关外,运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年轻时,我们可以选择运动强度大一些的体育锻炼,包括跑步,器械,爬山。中年,我们可以选择运动强度低一些的体育锻炼,如慢跑,快走,游泳。老年人,我们可以选择平和一些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拳、慢走。对不同年龄组,不同体质状况,甚至对不同疾病的人,都有相应的体育锻炼项目可供选择。在运动锻炼上,从年轻人到老年人都不应有借口可说。如果我们从年轻时,就把体育锻炼作为一种习惯,相信到了老年,运动锻炼一定会成为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人说:运动是最接近“灵丹妙药”的东西了,因为它的效果广泛且令人信服。


        运动不只是强身健体,同时它会使人的思维更加敏捷,减缓人的衰老速度,激发人的求知欲,愉悦人的心情。人的智力的开发与运动锻炼是分不开的。我们都知道,年长者生理机能在慢慢衰减,体内激素水平分泌也在下降,社会的参与度也在减少,儿女也都因为工作学习等原因不能围绕在他们身边。但我们未必都知道,这时候心理疾病最容易困惑这些年长者。在外人看来,这些老年人生活无忧,儿女孝顺,但实际他们内心并不幸福,久而久之这些人就会因心理病导致躯体病的出现,从而生活质量下降,医院就成了他们常去的地方,儿女为此也中断了工作,停止了学业,陪伴父母奔走于各大医院。病人是痛苦的,儿女背着沉重的负担,这不能不说对于家庭和社会都是一种悲哀。


        活到老,就需要运动到老,在这方面,毛主席给我们做出了好的表率作用,他老人家在73岁的时候还畅游武汉长江,由此可以说运动是不分年龄的。作为子女,不要只关注我们父母物质条件的改善程度,而是经常问一问我们的父母每天的活动量,他们在坚持做一些什么体育锻炼,这些体育锻炼给他们带来什么获益。在《运动改造大脑》一书中谈到:运动对老年人尤为重要的影响是,他可以重新恢复因老化而减少的多巴胺。在老化的大脑皮层内,多巴胺是一个重要的神经递质。对老年人来说,无动于衷会变成一个特征化的特点。即使有最好、最舒适的设备,如果人们有在等死的感觉时,那么就会产生抑郁的行为以及缺乏生活动力。一位从运动锻炼获益的老人这样说:“我想是运动帮我缓解了日常的压力。运动时,我总是大汗淋漓,而且运动让我每天有盼望。那是属于我自己的时刻。我有一种成就感。毫无疑问,运动对我的头脑,情绪和身体健康都有帮助。”


        我们的年轻父母也要从现在开始,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不是心血来潮,不是追求时尚,把它培养成一种习惯,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一直把运动做到老。


2015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