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6月11日北京再次出现本土新发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以来,今天终于又一次归零。又是整整27天让居住在帝都的人们,心情像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这次真是领教了新冠病毒的厉害,不管它是来自哪,只要它不轻易言败,人类拿它的办法真是不多。


北京这波的防控应该来的很及时,疫源地找的准,对可疑人员下手快,动用了信息化手段,及时锁定了目标人群,配合核酸应检尽检,使得第一例病例出现的一周内,就大概知道了北京这次疫情的走向。


Magda Ehlers © Pexels


新冠病毒很狡猾,但作为微生物它是有规律可循的,不管病毒如何变异,不接触不感染。所以现在防控疫情的招数和几千年比,没有太大的变化。四个字:严防死守。谁执行了这四个字,谁家的疫情形势就会有转机;谁违背了这四个字,谁家的疫情形势就会糟糕透顶。全球每天的病例数据一目了然,不用太多的知识,就可判断疫情下的谁是谁非。


这次北京的疫情,重点做在了防,而不是治。区区400例左右的病例,对于北京这样的医疗资源有点小巫见大巫。但防做不到位,像某些国家每天增加成千上万的确诊病例,多少医疗资源也恐怕就是蜻蜓点水。


Cottonbro © Pexels


所以对疫情的处置,不要依赖于高大上的设施,也不要指望于娴熟的医术能力,这里只有八个字:守规矩,耐得住寂寞。这是对疫情下每一个人说的。谈到守规矩,许多人不以为然,因为人类都有一个弱点:侥幸心强。要是在平时侥幸确实可以让一些人在某些事上,或某个时段获益。可疫情下的侥幸往往会带来灭顶之灾,落得个害人又害己。这次北京疫情出现的病例,就有这样不守规矩的人。


以后疫情成为常态,守规矩就成为了人人遵守的行为准则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而疫情下没有规矩,必然会让病毒卷土重来,疫情死灰复燃。老百姓的规矩在于什么场合戴口罩;人与人之间保持怎样的安全间距;约束自己不随地吐痰、勤洗手;饮食上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如何在公共场合配合统一指挥,不一意孤行;说实话,疫情下永不说谎。医疗部门也有医疗部门的规矩,类似发热门诊和急诊这些高危场地,如何做好分区管理,什么人在什么地方看病;医护人员的防护级别不能随心所欲,要与疫情的严重度挂钩;看病不要一视同仁,有风险的病人和没有风险的病人要区别对待;做事要有原则,不要好心办坏事。


疫情下的生活和工作不能随心所欲,要收心,要耐得住寂寞。一时的为所欲为,注定给防控留下隐患。耐得住寂寞,犹如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效果。有句话叫:小不忍则乱大谋。疫情下的忍是一种能力和智慧。刚才谈到,任何生物都遵从自然的规律和法则,有来有走,有生有死,耐得住寂寞,就是给疫情的走不提供借口。从几千年的医学史来看,病毒还是以不招惹为好。


Cottonbro © Pexels


北京这波疫情虽然出现的有些莫名其妙,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定的来源和说法。三文鱼先是背了锅,后来扩大到人们连海鲜都不敢吃了,看样子都是冤枉了人家。科学家的严谨态度值得鼓励,但在传染病这件事上,纠结的问题太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比比皆是。找到新冠病毒的来龙去脉最好,找不到也不要太着急上火。早期把握住流行病学史这关,既简单又方便,疫情就控制了一大半。这次北京的经验可以说明一切,几乎现在确诊的病例,流行病学史都能梳理的八九不离十。此次核酸的检查也是功不可没,虽然有些撒大网,但只要锁定重点人群,这个网还是可以撒。这就等于把防疫窗口前移了,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


当然也不是检查项目越多越好,新产生的疫情许多问题未知或知之甚少,如果硬让它数字化,科学化,本身就失去了科学的意义,最后只能添乱。所以疫情下每一个人都不能失去理性的思考,失去科学的分析,忽略医学的局限。世界上有些事情是1+1大于2,有些事情是1+1小于2。


Anna Shvets © Pexels


经历了03年的非典,经历了年初以武汉为中心的新冠病毒的流行,又经历了6月后北京疫情的波动,当然也注意到了全球疫情至今为止的大肆蔓延。北京在27天后本土病例出现第一次归零,并不是偶然的事情。如果当初武汉是遭遇战的话,那么北京这场战斗是有备而来。对于传染病的控制就是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北京今天新发病例归零,我想与这4早密切相关。


现在还不能说北京的疫情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即使这次胜利了,也不意味着新冠病毒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疫情的防疫上还任重而道远。每一位公民在经历了这场疫情后,都要深深思考今后如何面对常态化的疫情防疫。如果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人类将永远在与传染病的对决中甘拜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