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16个省份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上升。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一月份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192例,死亡79人。本次疫情(2016年9月至今)具有开始较早、感染人数大幅增加以及家禽感染程度高等特点。




与此同时,不少谣言于网络风传。“江西省瑞昌市高丰镇郝爱军,因在乌石街饭店吃大盘鸡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参与抢救的医生胡海兵已经被隔离,瑞昌市5570头家禽已感染。”今年春节后,上述信息出现在江西瑞昌,并被大量传播。目前,当地政府已对此进行辟谣。


诸如此类,以“市民吃大盘鸡感染禽流感致死”为底板进行加工的谣言已在江西瑞昌、山东德州和内蒙古等多地出现。此外,“泡椒凤爪”等也被造谣分子用来炮制虚假消息。


真实的情况究竟如何?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权威消息显示,导致人感染H7N9病毒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受感染活禽或带毒禽类污染的环境。目前,我国确诊的H7N9病例,绝大多数发病前有活禽的暴露或接触史,且以暴露于有活禽售卖的农贸市场的比例居多。


值得注意的是,尚没有证据显示H7N9病毒能够通过妥善处理的禽类或禽蛋类传播给人类。此外,吃煮熟的食物也不会感染H7N9病毒。


尚无证据表明H7N9病毒能“人传人”


国家卫计委发布消息称,监测显示,虽然偶有局部聚集性病例(每起2-3例病例,均无续发病例)发生,但尚无证据表明H7N9病毒能持续地“人传人”。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也表示,近来中国再次出现H7N9流感疫情,但还没有证据表明H7N9流感病毒具备持续性人际传播能力。


哪些人需要更加注意预防H7N9禽流感?


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需要比普通人更加注意预防。


为预防人感染H7N9病毒等呼吸道传染病,群众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和活禽;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避免接触野生禽鸟或进入野禽栖息地;注意远离禽类屠宰现场;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经常进行室内通风换气;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合理饮食起居,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适时加减衣服;多参加户外体育活动。


得了H7N9禽流感,早期有哪些症状?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起病急,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出现上述症状注意及时就医。


另外,中疾控称,H7N9病毒有些突变可能导致病毒对人的感染力、毒力以及人际传播能力的增强,因此病毒变异问题一直备受国内外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