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份都是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其导师最忙碌的时段,研究生忙于论文的整理和书写,导师忙于审阅论文的内容,并对其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最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的答辩。3年研究生的学习成果,在这个5月份得到了展现,或好或差,就在这答辩的40分钟中。从06年开始带研究生,每年都参加了我的研究生的答辩会,虽然没有一个研究生未通过答辩,而且也都顺利地拿到了学位,但我确实不知,他们是否学到了真才实学。


        在我看来,真正能体现医学研究生价值的东西,应该不在于这样一个毕业文凭。而是我们的学生在这3年求学的过程中,是否懂得了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和意义;是否有了渴望获得知识的欲望;是否了解了时间的宝贵和如何支配时间;是否体验了人生一切都是来自痛苦所得;是否打造了自己对未来的自信心,对困难不躲避,不退缩;是否在临床体验中,把你的爱给予了病人;是否知道了医学是研究人的科学,它包括了人文和沟通;是否知道细节决定成败,它在医疗工作中的位置。


        3年的时光,可以说一晃即过,我们的学生是为抱着拿完学位,就可以安然在人生的旅途中开始睡大觉的心态来度过这3年?还是以成就今后自己的事业为己任,注意修炼自己的人品,刻苦求学,在痛苦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在疾病与死神的搏斗中体会成就感呢?一般从主动学习角度,我把研究生分成了三种人:一种人是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从来不需要导师的催促;一种人是由于忙这忙那,缺少主动学习,但在导师的催促下,仍能学出成绩的;最后一种人是对学习没有兴趣,懈怠,即使导师催促,仍不能激发对学习的热情。第一种人和第三种人都不多,更多的是第二种人。这就需要导师要拿一个“小鞭子”,不断督促第二种人的学习。为人师表,是每位导师应具备的品质。中国有句老话: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作为学生的导师就应该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严格要求。虽然我们的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了,但他们多数对人生的感悟还不深,对社会的了解还不够,对如何做人还困惑。所以,导师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告知学生如何做人。能教学生完成论文答辩和写出SCI的文章,并不一定是一名合格的导师。一名合格的导师,首先要关心他的学生,爱他的学生,既有严厉的一面,更有慈祥的一面,面对学生遇到的困难,与其共进退。其次导师应该是一位不断学习的学者,具有广博的知识,并且能把知识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同时导师也应该认识到,自身知识的局限性,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学术交流和沟通。许多时候,与学生既是师生关系,又是同事、朋友关系。


        由此看来,真正完成3年研究生的学业,不是靠一己之力来完成的。有导师的启迪、关心、辅导,又得益于自身3年在人品、知识的获取和医疗工作中不间断的努力。学业完成,学生就面临走进社会。我认为人生有三道关:完成学业,参加工作,建立家庭。如果做的顺利,其一生走的就会比较圆满,否则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遗憾。在这里引用民国时期的教育家胡适对大学毕业生的三点留言:第一,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知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第二,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我们要想生活不苦痛或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使我们的剩余精力有所施展。第三,你总有一点信心。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对于我们每一位即将走入社会的医学研究生,要想使自己的第二道关过的顺利,请记住这三点忠告。


        毛主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年轻的研究生毕业后,即将奔向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医院,肩负起建设和完成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任务。任务是光荣的,但完成起来又充满艰辛。我们相信,不是所有的毕业生,只有那些对医疗事业执着和热爱的毕业生,才能真正会成为这个医疗世界明天的主人。


2015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