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卢梭写的《爱弥儿》,虽然是在孩子长大成人后,但仍能感受到遵循自然规律教育孩子,健康发展孩子的天性,过少的外界干预,对孩子长大成人之后,成为一名有良知,有责任感,能胜任社会的需求,不过于自私的人,是可能有帮助的。“自教育同生命一起开始之时,初生的孩子就已然是学生了,不是老师的学生,而是大自然的学生。老师只是在大自然的安排之下研究,留心不让他人阻碍自认的顺序。”对于我来讲,已经没有机会在自己孩子身上再尝试这种教育理念了,但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已经成为父亲,母亲的年轻医生读一读。


        前几天在师大体育场锻炼,相继碰到了这样两件事。一天,像往常一样我做完了一组器械锻炼后,准备到另一个器械做下一步的锻炼,正好一个3-4岁的孩子在她母亲的陪伴下,正在器械上玩,我就等到她玩完后,再到器械上做锻炼。我正做着锻炼,这个孩子又从别处哭着跑了过来,跟她母亲说;这时我的东西,我要玩。还有一天,我在操场上按着正常的跑道顺序跑步,突然从跑道外,跑进来了一个2-3岁的孩子,由于跑步的惯性,我没有及时停下来,碰到了孩子,这时站在跑道外的母亲开始对我指责。两件不是很大的事情,但却发生在同一个体育场,同样大小的孩子,起因也都是因为孩子。我不知道是我的问题,还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家长的问题,还是教育的问题。为此,我又把“爱弥儿”这本书仔细的读了一遍。“孩子唯一应具备的习惯,就是不要染上任何习惯。让他的身体保持自然的习惯。”孩子好多习惯并不是天生带来的,而是后天家长给予的。在家里,我们让孩子过早的知道了好多东西都是属于他的。在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把各自的玩具也彼此分的清清楚楚,所以难免在一些公共场合,孩子之间为了一些公共的东西争得伤心痛哭。“你了解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孩子痛苦吗?那就是,让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得到的越多,他要的也就越多,迟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绝他,这种意料不到的拒绝,对他的伤害,远远大于他不曾得到过满足的伤害。”


        作为家长最怕孩子受委屈、受痛苦。所以在任何场合下,不管是什么原因,孩子是不能受痛苦的。所以经常会因为两个孩子的小打架,导致两个家长的大打架。“光想到要保护孩子远远不够,他需要知道成人后当如何保护自己,能承受命运的打击,不论富裕还是贫困都能面对。”许多家长,包括那些学识还不低的家长,都不明白:人生来便是要受苦的,而疼痛是人类自我保存的手段。童年只有身体的苦痛,所以是快乐的。不经风雨,怎能见世面。所以家长应该记住:这是有关勇气的第一堂课,通过受到轻微的伤害而不觉得恐惧,慢慢习得承担更大的痛苦。


        每个家长从本意来讲,都希望今后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有利益于社会,能自食其力的人。但是在孩子培养过程中,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是他们的能力教育。让孩子学音乐,学舞蹈,学美术,学奥数,学……。关注他进了哪家幼儿园,考入了哪家小学、中学、大学。而决定今后孩子能否被社会接纳,取决于他的素质高低。“孩子需要学的只有一门学科,这门学科就是学会做人。我愿意把拥有这样的知识的人称为导师,而不是老师,因为他们做的是引导,而不是指示。他给孩子的不是规则,而是想方设法让他的孩子自己去发现规则。”由于工作的关系,接触不少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做人的能力,不敢恭维。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和集体打算。这样的人,即使学历再高,能得到实惠的,恐怕只有他自己了。


        社会层面教育的好与坏,不加评说。但对于孩子早期如何教育与家长密切相关,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保姆是我们的第一个教师。家长要客观面对自己的孩子成长,不要指望他或她长大后一定会成为张孝骞,会成为林巧稚这样的医学大师,因为你们也不是。交给孩子怎么活着,给孩子们更多真正的自由,要让他们自己动手,少要求别人,所以从开始就要教他们把希望限制在能力范围内,减免以后因为力不从心的欲念而受罪。


2015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