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周 君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肺结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比较干预组与观察组各73例,观察组实施肺结核手术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制定与病人相关的整体护理干预计划,并详细向患者介绍结核用药、手术及护理的必要性,让患者产生充分的信耐,然后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疼痛耐受程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结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手术患者恢复有极其重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肺结核手术;心理护理

外科手术是难治性肺结核(如:长期慢性排菌、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结核性肺毁损、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结核合并支气管胸膜瘘及耐多药肺结核等)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手术治疗往往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再加上长期服用结核药所产生的一些心理压力和副作用对患者形成的打击。因此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情绪有较大的影响,病人只有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才能促进疾病的康复和伤口的愈合,当然并发症也会随之降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6例肺结核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干预组,患者均接受规范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均为肺叶切除,其中观察组73例,男42例,女31例,平均年龄32.75岁,干预组73例,男51例,女22例,平均年龄39.5岁,两组患者年龄、文化差异,用药方案及精神状态均为随机选择,无比较差异及统计学意义。

1.2 调查方法

观察组患者入院时仅进行一般状况评估,于常规术前、术后护理健康教育。干预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制定整体护理干预计划,确定护理干预详细内容,详细向患者介绍肺结核用药方案,用药后副作用,手术及护理的必要性,让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尤其对术后康复充满信心,加强患者的心理应急能力,且让患者采取谈话、听音乐、数数、读书、看电视等方法分散注意力1

1.3 评定方法

    疼痛评估   采用NRS数字分级法,也就是主观分级法0—10十个数字,0为不疼,10为对方认为的最疼。1—4级为轻度疼痛,患者虽有痛感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5—6级为中度疼痛,患者疼痛明显,不能忍受,影响睡眠;7—10级为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入睡2。然后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将两组的疼痛级别数据做一个比较。两组患者全部出院后,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等数据再做一个比较。

1.3.1干预前后两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1


表1观察组与干预组两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1.3.2干预前后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观察组与干预组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注: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肺结核手术患者常见心理问题

    2.1 孤独: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多数患者需要隔离治疗。患者突然脱离了集体,与家人、朋友不能正常交往,而社会上有些人对他们的冷落和歧视让他们产生了被大家遗弃的想法,造成了患者整日心事重重、敏感多疑、情绪低落或焦虑紧张。

    2.2 恐惧由于缺乏对结核病的相关医学知识,患者容易对结核病产生恐惧心理(特别是一些大咯血病人),害怕疾病不能治愈;由于结核病治疗时间长,服用结核药的同时还要保肝,治疗费用较高,害怕给家庭增加经济负担;害怕影响到家庭、事业和后代;手术危险性及创伤较大,担心愈后不好,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2.3 悲观和抑郁:因患病,无法正常学习和工作,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变得异常悲观。

    2.4 情绪不稳定:因肺结核病程长,治愈慢,患者需长期服药,患者可能出现脾气暴躁、冲动,甚至暗暗哭泣。

3 心理护理措施

    3.1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主动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做好健康教育,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礼,使患者认识到:肺结核是可以治愈的,特点是病程长,要坚持治疗3。然后针对每个患者制定详细的心理护理计划,如:初发患者对肺结核感到害怕,应以安抚为主,复发患者担心不能治愈而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对其则应重于鼓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其次健康教育不仅要针对患者,还包括其家属及朋友。向其解释肺结核是一种病因明确、可防可治的疾病。提高他们对结核病的认识,消除偏见,尊重患结核病的病人。鼓励他们经常与患者谈心,以爱心唤起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3.3 根据心理学的特点,通过观察患者的举止、言论,以及患者的生活需要和心理特征、病情的由来和经过。抓住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和出相应的护理,满足生活上的需要。

    3.4 术前患者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护理过程中通过行为或人际关系影响,改变患者心理状态和行为,以促使患者康复的护理模式。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是护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用关心的语言、友善的表情、和蔼的态度和职业性的行为,影响或改变患者心理状态,消除其焦虑和恐惧心理,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精神压力使其达到接受治疗和康复所需的最佳身心状态,从而更好的配合手术治疗4。大量临床观察和研究证明,因肺结核手术创伤和危险性较大,对患者身心均有较大的打击,大部分患者术前均存在恐惧和焦虑的心理,这种状态将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护士应向患者介绍其主管护士及主刀医生情况,使双方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并增加其安全感。其次,使用非专业的通俗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代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手术的方式,手术后可能留置的各种管道的目的和重要意义及术后相关护理配合,并介绍同病房做过此类手术恢复较好的患者进行相互交流,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适合其的心理护理计划。对于危险性大、手术复杂、心理负担重的患者,还要介绍有关专家是怎样反复研究其病情并确定最佳手术方案的,并突出强调他本人在手术中的有力条件等,使患者相信医护人员对其病情十分了解,对手术是极为负责的。通过本组调查可见,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疼痛均明显低于观察组。

    3.5 手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

3.5.1 术后患者都渴望第一时间知道自己手术的情况,及时告知手术效果,使其能建立信心,更好的配合手术后的治疗。

3.5.2 帮助患者度过疼痛关:患者术后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应用得恰到与否有关,而且与每个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因此,医护人员都应仔细观察和理解患者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患者的疼痛。

3.5.3 帮助患者克服抑郁心理:大手术后的患者多会出现抑郁心理。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排解,将影响患者疾病的愈合。如不愿下床活动;不愿咳嗽咳痰;不愿进行肺功能锻炼等。患者的这种情况将会直接影响其心、肺及消化功能的恢复,并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如:出血、肺部感染、肺不张、肺实变、营养不良、静脉血栓等)。所以要准确的分析患者的性格特点,理解其言语涵义,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对其生活不便处要细心照顾,帮助其解决抑郁情绪。总之,使患者意识到既然已顺利度过手术关,目标就是要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3.6 做好出院的指导。出院患者一方面因病愈而高兴,另一方面又担心回到家后,没有良好的条件而使疾病复发,又怕把肺结核传染给家人。护士应根据每个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出院指导及术后康复指导,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并使其能遵医嘱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通过对肺结核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不但使患者负面情绪得到了改善,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应用言语暗示发挥药物的心理效应,减轻了患者的疼痛,使患者避免因手术疼痛不敢咳嗽,而增加了肺内感染和肺不张的机会,同时也明显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手术患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病人在住院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李艳玲,朱丽红.围术期心理护理在减轻肺结核手术患者负性情绪中的应用[A].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6:39-40.

[2]马相飞,蒋宗滨.疼痛的评估方法与临床应用新进展.中华麻醉在线,2007,9:2

[3]高颖,朱丽.护理干预对大学生肺结核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临床肺科杂志,2007,127):777

[4]司玉梅,蒋玲,马京梅.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程序探讨. [B]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6):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