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一辈子接触的病人是有数的,能彻底治好的病人就更少,特别是对那些重症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病人。而通过医学科普知识的普及可以让无数人获益,使他们一生中不犯病,少犯病,犯小病,犯可以治疗的病。大家都知道不管得什么病都不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听到一些病人说,我真不想肚子痛,比发烧还难受。真的发起烧了,病人又说发烧真难受,还不如肚子疼呢。其实小到感冒、胃炎,大到癌症、心脏病都会对躯体、心理产生痛苦和不愉快的感受。俗话说,没什么别没钱,有什么别有病。说的就是人要永远远离疾病。


        要想远离疾病,就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如何使身体健康,除了自己要关注什么是健康,平素注意自己的身体外,有时还真的需要听听医学科普者怎么说。医学科普者,首先应是某一个医学领域里的专门家,如心脏病专家、肿瘤专家、内分泌专家、运动医学专家等等。只有充分认识本领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生理特点,才能从源头阻止疾病的发生。有些疾病可以治好,像急性胃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等。但许多病一旦得了,就终身陪伴着你了,像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如果再不注意或者没有相关疾病的科普常识,很快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的并发症就会出现,如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肾功能衰竭等,这时人的生命就会受到了威胁。所以每位医生都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位医学科普工作者,宣传各种防病的科普知识,让公众从预防做起。这就是说,与其花上大量钱财治疗生病的人,不如好好推动预防疾病。


        但真要想从医生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医学科普工作者,并不容易。首先医学科普不就是简单地把医学术语翻译成老百姓能听明白的大白话,要是这样,每位医生从医学院毕业后,就直接再给一个头衔:科普医生。医学科普要真是那样简单,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的人,也就不会一年比一年多。虽然医学科普工作者听着不如心脏专家、骨科专家、肿瘤专家那样高大上,但要成为医学科普工作者之前,他必须先是在其领域中做的比较出色的医生,而且即使以后这些医生真成为了科普专家,他也只能成为自己本领域里的科普专家。那就是说科普专家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背景知识,他要非常清楚所治疗的疾病慢慢演变的过程,影响衍变的各种原因,包括生活习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性格因素,饮食特点,平素的锻炼情况。这样他就可以告知病人,在第一时间找到阻止疾病衍变和干预的手段,使疾病还没有发展成不治之症的时候,把它控制在萌芽状态。但大多数人的习惯,只有当疾病出现时才去找医生看病,并期望医生用最新和最好的药快速治好。这样导致了人人只有得了病或得了重病的时候才想起了医生,对医生的要求永远是治病,而不是管医生要预防、要健康。而许多医生也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采用以疾病为中心的处理方法,使医生扮演了药物提供者和手术者的角色,忽视医生应该最关注的是,如何早期通过预防让疾病不发生。病人和医生对疾病理解的错位,使本来就不容易培养的医学科普工作者就变得寥寥无几。病人来医院找医生就是看病,医生在医院等病人就是为了治病。


        随着慢性疾病越来越多,百姓的健康意识开始有了一些抬头,可医生们忙着治疗手中没完没了的病人,也无暇关注医学知识的普及,这样使得社会上一些庸医和一知半解的骗子就有了用武之地。各种各样的伪医学科普讲座,各种各样的伪科普书籍充斥到了电视台,报纸,书店,老百姓把治病花的钱又投到了盲目崇拜的所谓“医学科普”上去了。随着骗人的神话一个一个被戳穿,不切实际的幻想一个一个被破灭,刚刚在老百姓心中燃起的关注生命就应先关注健康的理念,瞬时失去了方向。老百姓天天想健康,但不知道如何做才是健康。微信中有关健康的信息是被大家转发最多的内容,那么多健康信息,究竟哪一个适合自己,哪一个是科学的,人人都很茫然。今天说跑步好,就开始跑步。听说跑步损伤关节,就改走路了。走路说运动量不够,对身体好处不大。总之,刚为吃穿不愁的人们,一下子在追求健康的路上被如何吃和如何动给搞晕了。他们迫切需要一批真正的医学科普工作者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困惑。


        医生要转变理念,要借助本领域的专业知识,人人把自己打造成能胜任科普角色的医生。其实这是造就人类健康的百年大计,远远获益于我们治疗一位病人或手术一位患者。当然每位科普医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他也首先应该是一位健康的践行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尝梨子,哪知道梨子的酸。只有医生自己从健康中获益,才能结合专业知识给与他人心服口服的健康普教。一位吸烟的医生,如何让他的病人戒烟;一位喜欢久坐不动的医生,怎么让他对病人说运动是强身不可替代的方式。马可·吐温说:保持健康的唯一方法,就是吃你不能吃的东西,喝你不想喝的饮品,做你不想做的事。此话虽然简单,但暗含了许多科普道理。健康是要付出代价的,管不住嘴,懒惰都是健康的天敌。现在许多人喜欢吃的,喜欢喝的,好多都是不健康的食品和饮品,像油炸食品,含糖饮料等。而不想做的事就是运动,因为运动在初期,对许多人来讲都是一个不好的体验。但运动是唯一证实过的青春源泉,不需要吞药丸或药水;运动保持身体强健,对身体的复杂系统有好处。1873年一位英国伯爵说:不相信自己有时间运动的人,迟早会有时间生病。对医学知识的普及,会使每位公众从中获益。否则,慢性病就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挥之不去的噩梦。


        一位有责任心的医生,不会满足只会坐在医院为病人治病,治病不能解决全民健康。唯有医学知识对社会的普及,才能惠顾所有的民众。虽然看似医学科普不是那样高大上,但它的神圣要高于我们医治疾病本身。柏拉图曾经说:若无整体安好,何谈部分顺遂。没有好的医学科普宣教,何谈疾病的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