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说:医生这个职业,越老越值钱。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医生看病,既讲究科学,也讲究经验,老医生要比年轻医生看的病人多,所以经验也就会比年轻人多一些。


        医学不是像数学那样的纯科学,所以光记会公式是不能解决看病这道难题的。世间人是很难琢磨透的,甭说心理想的是什么了,就是身体长的这些部件,好多具体是怎么行使功能的也还不是很清楚。更何况人病了,比平日又多了一个痛苦。怎么能让医生用一个图、一个表、一句话、一个公式,就把病人搞定了呢?现在经常在微信看到有人写:人生要记住一句话、健康要做好一件事。好像懂了这句话,做好这件事,人一辈子就会幸福、就会不得病。如果真是这样,也就不需要医生这个职业了。


        有人说医学生是最辛苦的,确实不假。除了学制比一般的大学要长以外,记得一入学就要学许多课程,而且每门课的书又大又厚。好多时候还得把这又大又厚的书背下来,像人体解剖知识,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和疾病状态下的病生理特点等等。刚有了一些医学基础知识,医学生就要学习各种疾病,了解治疗疾病的药物。然后马不停蹄地学习在病人身上诊断疾病,从问病史、查体开始,一直到书写出比较像样的病历。不管是短到5年的学制,还是长到8年的学制,好像总有学不完的内容。虽然拿到门门功课都很不错的成绩单,但真在毕业后给病人独立看病的时候,又像一个小学生站在生人面前似的,战战兢兢,不知问什么好,也不知回答什么好。


        随着刚毕业医生在临床的摸爬滚打,以及老医生的言传身教,慢慢地有了做医生的感觉,也找回了当年作为一名优秀医学生的自信。顺着这个轨迹发展下去,一部分医学生就会成为患者信的过,同行也认可的好医生。还有一部分人上学期间学习成绩也不错,到了临床后也不能说不努力,但始终在与病人的交往上,疾病的诊治上不尽如人意。病人抱怨,同行也不认可。同样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别呢?实际医学上有些知识,通过老师教,通过自己看课本,学起来不困难。比如人体器官的位置,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变的。每个器官的功能,只要记忆力没问题,掌握起来也不难。熟悉了典型疾病的临床表现,如果不出大的偏差,也能考虑个八九不离十。一些手术方法、仪器设备的操作,包括呼吸机、血滤机、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等,随着在病人身上使用多了,慢慢也都会做的得心用手。在临床上靠记忆力记的知识和通过干熟能生巧的操作,只要医生上心,对多数年轻医生掌握起来都问题不大。可临床还有许多知识是非常重要,但老师又很难在短时间内,用一句话或两句话讲明白,也不能手把手教会的。这个知识就是如何运用正确的临床思考,悟出不同的病人所需要采取的处置方法。


        病人首先是人,所以在第一次见到医生的时候,病人都会有很多想法,除了危重症和昏迷的病人例外。病人第一时间就想知道这位医生的脾气好不好、容易不容易接触、医生的喜好是什么;同时病人考虑到自身疾病,他还想知道,医生的医术如何?医生治疗我的病的把握有多大。如果医生不从一个人的需求角度去思考,脑子里只有一个疾病的概念,可想而知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如何了。有人说:病人和医生之间存在着一种独一无二的信任关系,这是任何其他事情和职业都无法比拟的,如果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度降低,最终会影响到医生医术的发挥。要想获取彼此陌生双方的信任,没有比进行有效的沟通来的更便捷了。所以善于交流的人学医,会事半功倍。当然高情商的医生,很容易悟出这个道理。在临床经常会见到一些医生,他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会与病人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关系。也有些医生直到与病人的医疗关系结束,彼此之间还是客客气气,依从性也不高。由此可见,与病人一见面,就会发现光用在书本学到的东西显然是不够的。沟通是一种能力,有时在临床治病的过程中,它超过了对某种技术的掌握。沟通有理论,但更需要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去悟。


        如果你想成为一位优秀的问题解决者,就不仅需要具备事实性知识,还需要具备缜密的思维。临床工作有许多不起眼的小事,往往容易被医生忽视掉,但病人从不把医生眼里的小事当成小事。许多病人对发烧、肚子痛非常敏感,虽然在很多时候这些症状不要命,但病人一分一秒都不愿意忍受这些症状带来的痛苦。如果医生不了解这些情况,很容易造成病人就医过程的不愉快,进而损害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注意细节是医生的一种能力,是责任心和医术水平的体现。临床的细节处处都有,哪些是急于处理的,哪些是可以暂缓的,哪些是可以放任不管的。处理好这些,可以为医生和病人带来双赢。


        医生要学会预判病人病情的能力,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医生是没有悟性的医生,也是缺乏临床思考的医生。人们说:好的思考者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培养的。这句话也许不完全对,但确实在临床中看到有些医生不善于思考。这些医生对已出现的病症很关注,但对还未出现的,或已有苗头的病症往往形同路人,视而不见。当然有临床经验不足的因素在里面,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忽视了对有些临床问题的探究。前列腺肥大在老年男性病人非常常见,好多病人因为这个原因致急性尿潴留,需要到急诊导尿,病人非常痛苦。如果前列腺肥大的病人平时规律服药,就可以减少急性尿潴留的发生。在急诊老年男性病人很多,但医生有时忽视掉了病人夜间多次起夜的毛病,进而也就忽视了前列腺肥大的诊断和治疗。医生的细节和能力就应表现在病人还不知的情况下,医学的诊断已经开始了。医生要学会,在一见到病人的时候,就要把病人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里里外外、有关的无关的都要在脑子里过一遍,分析一下。哪些是需要除外的事情,哪些是需要观察的事情,哪些是需要考虑的事情。这里强调的还是一个悟性。


        医生永远要把病人作为整体来看待,身体任何局部发生的问题,都要想到可能会与全身存在一些必然关系。病人注意到的症状要关注,病人没有提到但有可能会存在的疾病,也要放到医生的视野中来。医生的灵感很多时候来自与病人和家属的“闲聊”之中,闭门造车产生不了“悟性”。思路断了,想法枯竭了,就请到病人的床前坐一坐、聊一聊、看一看,它一定会给医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演员要把角色演好,需要去体验真实的生活。医生要把病看好,就需要到病人那里寻求答案。吃喝拉撒是生活中每天都要发生的,它的正常与否,对正常人、对病人都非常重要。但这些事情太大众化了,往往在得病的时候就被医生忽视了。医生的兴趣点是那些“高大上”的症状,对病人一天喝多少水、吃多少饭、饭的内容是什么、尿量多少、尿的颜色是什么、解几次便、便的形状是什么?就没有时间过问了。实际在这些貌似平常的信息中,存在着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的判定、预后恢复的程度等庞大的信息量。人类的很多疾病都是无法治愈或无法好转的,一名医生必须接受和承认这个职业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适时地结束过度的医疗干预,对病人、家属、医院都可能被视为一个最好的办法。但是不是每一位医生对这些事情都知情,都把握,我看不一定。


        许多聪明但不适合的人,阴差阳错加入到医学这样引人注目的学业中来,却没有认真考虑过以后会怎样。若干年之后,他们会发现自己犹如走在一条传送带上,却逐渐难以跟上它的速度。学医的人首先要懂得尊重生命,人的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人生的最大幸福莫过于缔造生命和保护生命。所以要先救命,后治病。学会思考,永不能松懈。不懂得思考的人生,注定是无意义的人生。医学存在着许许多多未知的东西,所以不会思考的医生,将会把病人推向恐怖的边缘。好的剑手要做到:手中有剑、心中有剑、手中无剑、心中无剑。临床医学永远都不会有一成不变的治疗准则,科学+经验是目前临床医学治疗的全貌。医生的职业不随性,它需要持续的思考,不断的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