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富起来的人,总有一种看钱不是钱的感觉,干什么都讲究最贵的。他们眼里“贵”就是好,“最贵”就是“最好”。买房要最贵的、买车要最贵的、吃饭要最贵的、穿戴要最贵的,总之只要是能买的着的,都要最贵的,真是有钱就任性。最后把这个买卖也做到了医院,看病也要最贵的。挂号要最贵的,用药要最贵的,材料要最贵的。但在生命面前,钱显得不是那么灵光了。好多时候钱花了,命还是没有保住。在一些人眼里,看病就是一个技术活,只要技术好,没有什么病治不了的。有些情况是这样,如骨折的病人,技术好的医生处理起来,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钢板和钉子上的都到位,而且术后留下的瘢痕还不大。但对大多数疾病处理起来,技术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而且临床也很难用某一项技术指标来衡量医生技术水平的高低。


现在急诊对即将成为主治医师的医生考核需要几方面的内容:临床理论知识、病例分析、技能操作、现场沟通。从而判断这些医生是否具备了临床应对各种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而不是只单纯考核医生的技能操作的水平。这几年医院急诊科的抢救室和重症监护室,进了不少新设备,也开展了许多新技术,像床旁超声、床旁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床旁血滤、亚低温治疗等,年轻医生经过适当培训很快就可以把这些高大上的技术掌握。当然有了这些新技术,使现在医院的急诊科在危重症病人的救治上有了更多的手段,也挽救了许多病人的生命。但医学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许多疾病还涉及到病人的心理感受,患病后被社会的认可度和家庭的接受程度。本来是因为一个疾病来医院,却又引发出了一系列没有想到的并发症,孰轻孰重?如何判断?先处理哪一个并发症?决策非常关键。营养健康也是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病人是一般看护还是专业护理,也对疾病的转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光有技术,不了解病人及其心理;不了解疾病的复杂性、特殊性、不可预测性;不了解疾病的进展结局;以及伴随着相应的处理原则和办法,就会导致整个医疗过程是不成功的。


体操运动员把全能冠军视为职业生涯中最高目标,虽然各单项冠军的技术也都做的炉火纯青、出类拔萃。但与全能冠军比起来在整体技术把握上、对体操运动的内涵理解上还是差了那么一些。许多画者可以模仿世界著名大师的绘画作品,可以做到惟妙惟肖,以假乱真。虽然他们的画法也非常精湛,但他们永远不能与世界著名大师齐名。他们缺乏大师们创作的灵感、没有大师们对作品理解的高度。7级瓦工的手艺无人可及,但他只能作为这个建筑物中一颗重要的棋子,而建筑的设计者却会被人永远记住。医疗中的技术,医生的技能不是医学的全部。因此,医生除了是爱的化身外,理应是思考者,针对形形色色不同的病人,它会得出无数种答案。同一种疾病在不同人的身上,或者在同一个人身上不同阶段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结果。如果用公式给病人治病,显然它不是一个好的思考者。医生应该有广博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在医书之外的。包括人文知识、哲学知识、地理知识、历史知识、气象知识、人类进化知识等。这些知识粗看与医学无关,但了解它、知晓它对从事医学会获益多多。以西方医学为主的医生要了解中医理论,懂得辨证施治,更要学习中医从人的整体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不要忽视各个器官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影响。如果知道一些中药的知识和它们的药效,更会对西医学如虎添翼。临床医生要学一些营养学知识,民以食为天,病人除了每天吃药就是每天需要营养。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吃多少?什么时候吃?这里大有学问。营养好身体就好,营养好疾病恢复就快。综合医院的医生要与精神科医生搭建学术平台,互相交流。精神心理疾病干扰着躯体疾病的诊治,有时3分躯体病,7分心理病,心理病不解决,躯体病无从治愈。既能治疗躯体病,又能治疗心理病的医生,一定不是只懂技术的医生。医生要学学药理学知识,药进了病人体内,医生要知道它到哪了?干嘛去了?是干了好事?还是添乱去了?


疾病种类繁多,影响因素复杂,技术好并不一定能做到手到病除,它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识来补充。大厨和医生都是以白衣作为工作服,都是以人作为服务的对象,但工作的方式完全不一样。大厨可以按公式工作,如做同一道菜,从配料、备菜、用的火候、起锅的时间都可以一成不变。如果医生按公式出牌看病,不思考不分析,他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技术重要但不是唯一,会思考有思想是医生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