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主要是指由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的动脉系统与(或)静脉系统发生病理性改变,引起脑的血液循环发生障碍从而直接影响脑组织,致使脑细胞发生功能紊乱或出现不可逆的损害,由此所导致的各种疾病。


脑血管疾病按照病程可分为急性脑血管病和慢性脑血管病两种。慢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性痴呆、脑动脉盗血综合症等。而我们临床上常常所说的脑血管病通常是指急性脑血管病,即脑卒中。


2. 为什么急性脑血管病又被称为脑卒中?


急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将急性脑血病称为脑卒中主要是因为此类疾病起病急骤,来式凶猛,病情变化迅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脑功能障碍,如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偏身麻木、言语不利及口角歪斜,严重时甚至突然昏倒及不省人事等;同时此类疾病的病因均为脑血管系统的病理性改变。简单来讲就是说由于供应脑部的血管发生突然堵塞或破裂,脑失去了血液供应,难以正常发挥作用,作为人体“司令部”的功能消失了,指挥失灵,处于瘫痪状态。将此类疾病称为卒中就是为了强调此类疾病猝不及防,中医学形象的将此类疾病描述为“中风之后,如矢石之中人,骤然而至也”,也就是说此病发生时人好像突然被石头或箭矢击中一样快速和不可预料。而西医将此类疾病称为脑血管意外,脑血管事件,也是为了强调此类疾病的发生往往是突然的,毫无先兆及令人意外的。


3. 脑卒中的康复是指什么?


脑卒中病人常可有肢体瘫痪、言语、认知等一系列障碍,如果不进行或不及时康复,极易留下终身残疾,对脑卒中患者的药物治疗只能算完成了疾病治疗任务的一部分,更艰巨的任务是通过早期和持续,正规的康复训练,使他们尽可能地恢复正常的功能。国家“九五”重大科研课题结果表明,脑血管病早期采用正确的康复治疗,可以预防病理性运动模式的出现,恢复正常人的运动功能,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脑卒中的康复是采取一切措施预防残疾的发生和减轻残疾的影响,以便使患者重返到正常的社会活动中。其目的是预防并发症,减少后遗症、调整心理状态、促进功能恢复、充分发挥参与功能以争取生活自理,回归社会。训练原则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原始的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较弱力量训练。


4. 脑卒中常见的康复训练方式有哪些?


 常见的康复训练方式:运动疗法、物理治疗、作业疗法、日程生活动作训练、言语及吞咽功能治疗、认知功能训练、心理治疗、矫形支具使用等。


(1)运动疗法:主要包括练习翻身→起坐→坐位平衡→站立→立位平衡→行走→上下楼梯等。


(2)物理治疗:主要是指使用声、光、电、磁热等物理因子促进康复。


(3)作业疗法:主要是采取生活,工作或生产劳动,休闲游戏,社会交往等活动形式,使用工具/设备进行训练,多数是指促进精细动作的恢复,工具多种多样,如滚筒、磨砂板、木钉板等。


(4)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包括穿脱衣服、穿脱鞋袜、进食、个人卫生、如厕等。


(5)言语治疗:是指针对言语障碍的患者,如失语症、构音障碍,所进行的训练,如果病情严重,经训练达不到理想效果,可以加强非言语交流方式训练,或借助于替代言语交流的方式达到目的。


5、脑卒中的康复目标是什么?


·维持患侧关节的柔软性。


·训练患侧肢体的肌肉力量及控制。


·改善肌肉不正常的张力。


·改善四肢活动及协调能力。


·训练站立及步行时的平衡能力。


·训练步行的肌肉协调。


·活动能力训练及助行器使用训练。


·自我照顾能力及日常独立活动能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