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家里有一辆自行车的多,有两三辆的很少,毕竟那时候的生活水准没有现在的高。我家有一辆凤凰二八女车,由母亲上班骑着。在那个年代,大人上班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对于孩子们来讲,家里是没有多余的自行车可骑的。只有在父母下班后,会骑车的孩子可以享受一下骑车的乐趣。当时市面上只有天津生产的飞鸽牌自行车,上海生产的永久和凤凰牌自行车,后来才有了北京生产的红旗牌加重自行车,常州产的金狮牌自行车,车型只有二六和二八两种。许多小孩子们腿还没有车樑高,为了能把车骑走,发明了一种叫“掏裆”骑车的方法。就是一只腿从车樑下面伸到对侧,让脚能够踩到对侧的脚蹬子上,这样就解决了因为高度不够不能骑车的问题。虽然小孩子们的骑法看着不是那么雅观,车也是感觉随时有要倒下的危险,但这些孩子们骑着车没有一点胆怯,在大街小巷里窜来窜去,让其他没有车可骑的孩子们异常羡慕。我是上初中的时候才开始学骑车,虽然摔了不少跟头,但还是学会了。当时学车用的是母亲那辆无大樑的二八凤凰女车,所以一直到后来好长时间我都不会自如的上下有大樑的男车。


        80年代北京的交通工具还是以公交车和自行车为主,远一点的路人们会选择公交车,稍微近一点的路或者公交车不到的地方人们都会选择自行车出行。每天清晨和日落,滚滚自行车流在京城中移动,是北京最为壮观的一道风景线,犹如一条流动的长城。记得我买的第一辆自行车是父亲在单位抓来的购车票买的一辆飞鸽牌二六男车,就像现在北京摇号购车一样,当初要想有一辆自己心仪的自行车还没那么容易。以后这辆车一直陪伴着我上大学,陪伴着我上班,陪伴着我出游,直到有一天这辆破旧的自行车不知被哪位“好心人”骑走了。这么多年来,我骑着自己的自行车跑遍了北京城,骑的最远的一段路是在大学期间和两位同学到门头沟的潭柘寺。那时对在城区里长大和生活的人来讲,门头沟无疑是一个很远的地方,更何况要骑车去那里了。但体验了这次骑车远行,还是感想颇多受益不少。三人边骑边无拘无束的聊天;尽情欣赏着四周的山山水水;体验汗水伴着快乐的感觉;爬坡下坡,挑战身体从没有感受过的极限。第一次觉得人与自然的融合竟然是那样的愉悦、那样的美妙。


        北京人喜欢骑自行车,从上了年纪的人到学龄的孩子。由于地铁越来越发达,私家车越来越多,现在自行车不再作为北京人主要出行的交通工具。但由于自行车的便捷性,以及手腿互动对身体健康的益处,许多北京人还是割舍不掉对自行车的依恋。和以前一样,自行车还是我的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骑着它上班、到体育场锻炼、购物买菜,有时参加朋友的聚会。市政府也鼓励市民骑车出行,在城区郊县的街边都安放了可随时租用的自行车。有一年到阿姆斯特丹参加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在欧洲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惊奇的发现这座城市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不是汽车多给我带来的视觉冲击,而是自行车多给我带来的惊奇,感觉犹如回到了小时候的北京城。不管是身穿正装的白领,还是一身休闲打扮的老者都是以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挺胸仰头,精神爽爽从你身边骑车掠过。大街随处可见的宣传画,既不是美丽的郁金香,也不是最能反映这个国家民族文化和历史的风车,而是放在街道旁的一辆自行车。可见自行车在这里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它也代表着一种城市文化,也暗含着环保、运动和健康。


        不难看出骑自行车的好处确实多多。可最近发现在我骑车的路上,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了,而骑电动车和电动摩托车的人越来越多了。小小的电动车,说是骑,其实根本不用腿蹬,一按电钮车就启动。这些电动工具,车速很快,而且没有任何噪音,有时感觉像风一样从你身边飞过,惊出一身冷汗。人坐在车上没有任何表情,可以遐想,可以禅坐。手机械的操作着按钮,起速减速,犹如坐在家里的沙发上遥控着电视机。虽然电动车较普通自行车在价格上贵了许多,但购买的人群并不少。由于它的省时省力,也吸引了那些先天不具备电动功能的脚蹬三轮车、四轮车也被聪明的中国人改为了不用费力的自动车。俗话说:与时俱进。在追求骑自行车到骑电动车的转化上,最能体现这四个字的含义。它节省了人们的体力,更加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贵是贵了点,但有钱就可以任性。这等好事,我何不也尝试一下。但遇到了一件事让我暂且断了这个念头。有一天上午护士长给我打电话,叫我到抢救室去辨认一位因骑电动车与汽车相碰,导致颅脑外伤昏迷的病人。听护士长说这个病人可能是本院退休的一位老主任,但她们都不认识,想让我看一下是不是。在医院工作了30多年,大多数科室的老职工都是熟悉的,虽然这位暂时的无名氏头颅肿的有些变形,但我还是一眼让出来他就是我熟悉的老主任。了解了一下事情经过,原来是凌晨老主任从家里骑电动车上班,天还不是太亮,在一处交通路口与一位有急事开车的司机相撞在了一起。具体人的责任很难界定了,但速度还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动车较自行车的速度不知快了多少,速度一快人的反应和控制就不容易跟上。老主任骑了一辈子自行车,没听说出过什么事情。但这次却在骑电动车时间不长的经历上出了问题,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从此看到电动车与自行车在一起突发而起的速度,就心惊胆战。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以前就不是很好的骑自行车规矩,这下随着电动车的加入更是乱成一锅粥。送外卖的电动车、拉废品的电动车、买水果的电动车纵横在北京大街小巷,红绿灯如同形成虚设,剐蹭事故频繁发生。一夜之间北京城让人变得那样陌生,这还是那个以自行车为主的大都市吗?人们精神饱满的骑车出行,或上班或上学或购物,熟悉的同行者彼此轻松地聊聊昨天发生的故事,感受一下腿脚活动后带来心肺功能的改善。骑自行车出行是北京的一种文化,是北京的一张名片。骑自行车遛鸟的人有,骑自行车去喝豆汁的人也有。骑车是环保,更是运动和健康。省时省力不都是好事,高效率也不见得都是褒义词。更何况许多时候省时省力就是懒,高效率就是投机取巧。


        自行车让我更多想起的是简单,便捷,放松,健康和回忆。电动车给我大脑的冲击更多是紧张、忙碌、不踏实,缺乏安全感,没有动的乐趣和失去了对老北京的记忆。当然许多事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我们自行车大行其道的年代,发达国家用汽车作为代步工具。我们那时身体是健康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对于我们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我们家家都有汽车,即使没有汽车,也有电动车的时候,靠腿骑车,靠腿走路慢慢被淡化,而发达国家又让自行车回到了历史舞台。健康数据表明,肥胖已不再是欧美国家的专利,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已成为了我们国家的常见病。人需要反思,进步不是一概而论。先进与不先进是相对而言。看似好的东西,它会把你带入误区。成熟的人是具有理性的人,是不盲从的人。健康是硬道理,自行车也好,电动车也罢,喜欢不喜欢是个人的事,但人类健康的规律不能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