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10公里这个坎,人的自信心陡然上升,以前还怕第一个10公里跑是一件偶然的事情,也就是北京人经常说的是瞎蒙出来的,后来证明自从有了第一个10公里,5公里就再也没有打扰过我,脑子里的跑步调定点已被10公里牢牢取代。小时候背了不少名言警句和大道理,但许多意思并不理解或似懂非懂。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丰富对许多事情开始明白了,特别在跑步之后对坚持就是胜利,苦中有乐其乐无穷,人的潜力是无限的这些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我的第一个半马跑来的也是比较突然,并没有刻意的准备。跑了半年左右的10公里后,在2016年4月17日这天北京举办了一场半马比赛,几位熟悉的朋友都不约而同参加了上午的半马比赛,而且顺利的跑完了全程,我的脑子里猛地窜出了今天我也要试一试半马的想法。人不管到了什么年龄,心血来潮、一时冲动的行为总会有的。白天办完了事,傍晚回家后就迫不及待地换上了运动装奔到了体育场。这天天气非常晴朗,白云浮在蓝天异常美丽,气温不高不低20度左右,因为天气好,我把长衣换成了短衣短裤。跑之前,为了避免其他跑者的干扰,我把跑道选在了最外道。由于有了跑10公里的经验,现在我对配速掌握的比较好,只要知道了第一个一公里的时间,前5公里的时间就基本清楚了。据说控制节奏是一个长跑者最基本的素养,这样既可以节省体力又可以跑的更长。以前看那些马拉松跑者跑的那样自如,并且在最后时候还有耐力冲刺,总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也不知他们是怎么练出来的,还是天生就是跑步的料。现在我才知道只要坚持锻炼并掌握一些跑步技巧,没有什么不可能。前5公里是我跑步的撞墙期,跑过了这个距离,心肺状态就比较稳定了。如果往常跑10公里,过了5公里后我就会开始把配速提高一些,但因为跑第一个半马心里没有底,我继续保持5公里的配速。虽然天气很好,那天到体育场跑步的人并不是太多,当然也正合我意。人多会把节奏搞乱,也会干扰你跑步的视野。听着音乐,有时闭一会眼睛,有时幻想一下创造自己记录高兴的时刻,有时漫无边际想一些其他感兴趣的事情。身上的汗水慢慢多了起来,被迎面的风一吹,感觉异常凉爽,犹如给了一支兴奋剂,跑起来更顺畅了。嘴很干,但我没有中途喝水的习惯,每次都是跑步结束大喝一通。有些跑者,必须中途补充水分,否则很难坚持。人和人不一样,即使做同样的事,也要因人而异,不必强求,跟看病有时是同一个道理。10公里后,我的配速快了一些,腿也有些疲乏,但咬咬牙还是可以坚持,因为这个时候不是拼体力而是拼意志力的时候,所以只要有继续跑下去的信念就可以。过了15公里后,心里就有了窃喜的感觉了,这时完成半马已经不是遥不可及了,但腿感觉更加疲乏,有时会有控制不住的那种跌跌撞撞的感觉,最后2小时2分49秒跑完了22公里。第一个半马看来来的是那样突然,那样的突发奇想,那样没有丝毫准备。但无疑世间的成功之事都是给有准备人做的,这个真理很难打破。10年磨一剑不能不说没有准备,每天的坚持不能说没有付出。人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人有欲望是其本性决定的,谁也逃脱不了。欲望可以成就人,也可以毁掉人。吃苦的欲望总是好的,因为它比较符合大自然生存的准则。要想达到目的,用吃苦做准备,用坚持来等待,这是聪明人,也可能会成为智慧人。


        有了第一个半马,就不再愁第二、第三个了。我之后的跑步距离就介于10公里与22公里之间,有时以5分多的配速完成全程,有时以超过6分的配速结束跑步。成绩不是我关注的,跑不跑才是目标。十年来上天对我还是恩宠有加,没有遇到太大的伤病,只是一些皮肉伤,也没有因为各方面的事情脱不开身,让我长时间远离跑道。跑步的好被人说的很多了,跑步的坏被人宣传的也不少了,从不跑步的专家也为跑步做了很“科学”的定义。我如何看跑步?作为医生我懂得一些医学常识,作为跑者我经历了十年跑步的经验,但我还是不能对跑步品头论足,我的眼睛始终盯着大自然的脸色行事。我说话不算数,大自然说话最有力度。它说好的事我要遵从,它说不好的事我要避免。我的锻炼完全没有套路,即没看过书,也没有听过课,更没有请过专业人士的辅导,力所能及来源于本真的我。平素我也坚持力量锻炼,并不是想让自己成为肌肉男,但做力量锻炼可以加强四肢肌肉的强劲,达到保护关节、增加柔韧性和协调性,减少跑步的伤病,当然还有一些科学的说教在里面。半马的运动量不能说小,每次跑完半马疲劳感都很明显,有时第二天还留有跑半马的痕迹。所以既要享受半马带来的快乐,又不能因为半马给身体带来伤病。虽然这些年来,不管是跑步还是力量锻炼都是自编自演,但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寻。没有金刚钻的时候,就不动瓷器活。


        我给自己总结的半马经验是:看着天气跑,看着心情跑,看着体能状况跑,看着半程的感觉跑。不赌气、不较劲、不蛮干。记录是给别人炫耀的,两条腿是自己的。对我来讲跑步不是一朝一夕,懂得享受也要懂得保护,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过了10公里这个坎,人的自信心陡然上升,以前还怕第一个10公里跑是一件偶然的事情,也就是北京人经常说的是瞎蒙出来的,后来证明自从有了第一个10公里,5公里就再也没有打扰过我,脑子里的跑步调定点已被10公里牢牢取代。小时候背了不少名言警句和大道理,但许多意思并不理解或似懂非懂。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丰富对许多事情开始明白了,特别在跑步之后对坚持就是胜利,苦中有乐其乐无穷,人的潜力是无限的这些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我的第一个半马跑来的也是比较突然,并没有刻意的准备。跑了半年左右的10公里后,在2016年4月17日这天北京举办了一场半马比赛,几位熟悉的朋友都不约而同参加了上午的半马比赛,而且顺利的跑完了全程,我的脑子里猛地窜出了今天我也要试一试半马的想法。人不管到了什么年龄,心血来潮、一时冲动的行为总会有的。白天办完了事,傍晚回家后就迫不及待地换上了运动装奔到了体育场。这天天气非常晴朗,白云浮在蓝天异常美丽,气温不高不低20度左右,因为天气好,我把长衣换成了短衣短裤。跑之前,为了避免其他跑者的干扰,我把跑道选在了最外道。由于有了跑10公里的经验,现在我对配速掌握的比较好,只要知道了第一个一公里的时间,前5公里的时间就基本清楚了。据说控制节奏是一个长跑者最基本的素养,这样既可以节省体力又可以跑的更长。以前看那些马拉松跑者跑的那样自如,并且在最后时候还有耐力冲刺,总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也不知他们是怎么练出来的,还是天生就是跑步的料。现在我才知道只要坚持锻炼并掌握一些跑步技巧,没有什么不可能。前5公里是我跑步的撞墙期,跑过了这个距离,心肺状态就比较稳定了。如果往常跑10公里,过了5公里后我就会开始把配速提高一些,但因为跑第一个半马心里没有底,我继续保持5公里的配速。虽然天气很好,那天到体育场跑步的人并不是太多,当然也正合我意。人多会把节奏搞乱,也会干扰你跑步的视野。听着音乐,有时闭一会眼睛,有时幻想一下创造自己记录高兴的时刻,有时漫无边际想一些其他感兴趣的事情。身上的汗水慢慢多了起来,被迎面的风一吹,感觉异常凉爽,犹如给了一支兴奋剂,跑起来更顺畅了。嘴很干,但我没有中途喝水的习惯,每次都是跑步结束大喝一通。有些跑者,必须中途补充水分,否则很难坚持。人和人不一样,即使做同样的事,也要因人而异,不必强求,跟看病有时是同一个道理。10公里后,我的配速快了一些,腿也有些疲乏,但咬咬牙还是可以坚持,因为这个时候不是拼体力而是拼意志力的时候,所以只要有继续跑下去的信念就可以。过了15公里后,心里就有了窃喜的感觉了,这时完成半马已经不是遥不可及了,但腿感觉更加疲乏,有时会有控制不住的那种跌跌撞撞的感觉,最后2小时2分49秒跑完了22公里。第一个半马看来来的是那样突然,那样的突发奇想,那样没有丝毫准备。但无疑世间的成功之事都是给有准备人做的,这个真理很难打破。10年磨一剑不能不说没有准备,每天的坚持不能说没有付出。人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人有欲望是其本性决定的,谁也逃脱不了。欲望可以成就人,也可以毁掉人。吃苦的欲望总是好的,因为它比较符合大自然生存的准则。要想达到目的,用吃苦做准备,用坚持来等待,这是聪明人,也可能会成为智慧人。


        有了第一个半马,就不再愁第二、第三个了。我之后的跑步距离就介于10公里与22公里之间,有时以5分多的配速完成全程,有时以超过6分的配速结束跑步。成绩不是我关注的,跑不跑才是目标。十年来上天对我还是恩宠有加,没有遇到太大的伤病,只是一些皮肉伤,也没有因为各方面的事情脱不开身,让我长时间远离跑道。跑步的好被人说的很多了,跑步的坏被人宣传的也不少了,从不跑步的专家也为跑步做了很“科学”的定义。我如何看跑步?作为医生我懂得一些医学常识,作为跑者我经历了十年跑步的经验,但我还是不能对跑步品头论足,我的眼睛始终盯着大自然的脸色行事。我说话不算数,大自然说话最有力度。它说好的事我要遵从,它说不好的事我要避免。我的锻炼完全没有套路,即没看过书,也没有听过课,更没有请过专业人士的辅导,力所能及来源于本真的我。平素我也坚持力量锻炼,并不是想让自己成为肌肉男,但做力量锻炼可以加强四肢肌肉的强劲,达到保护关节、增加柔韧性和协调性,减少跑步的伤病,当然还有一些科学的说教在里面。半马的运动量不能说小,每次跑完半马疲劳感都很明显,有时第二天还留有跑半马的痕迹。所以既要享受半马带来的快乐,又不能因为半马给身体带来伤病。虽然这些年来,不管是跑步还是力量锻炼都是自编自演,但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寻。没有金刚钻的时候,就不动瓷器活。


        我给自己总结的半马经验是:看着天气跑,看着心情跑,看着体能状况跑,看着半程的感觉跑。不赌气、不较劲、不蛮干。记录是给别人炫耀的,两条腿是自己的。对我来讲跑步不是一朝一夕,懂得享受也要懂得保护,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