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医生这个职业挺神圣,因为它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既要了解人的躯体不适,又要明白人的心理不安,就是一要治病,二要解惑;有人说医生这个群体是社会的精英,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的器官没有备份,正是医生通过他那双灵巧的手和智慧的脑将病变的器官修复好,使人的生命得以恢复和延续。当然在这世上能称为神圣的职业并不多,要想在神圣的职业里做到精英级的人才也不易。医学是与人的生死相碰撞的学科,这奠定了这个职业神圣的基础;但人的生死是永远不能拿公式破解的,医学的救治总会存在着困惑和无奈,这就要求它的从业者具备超凡的智慧、学识和胆识,让人的生命尽量在无解中得到安宁和抚慰。

从医30年使我感觉到,有智商不是成为医生的唯一条件。所以,许多考分很高的学生进入医学院后,尽管各科的成绩都不错,甚至有些人都考取了硕士和博士,但最后并没有如愿成为医生的精英。要想成为医生的人,首先他是一个应该有准备的人。在进入医学院之前,就要关注这个职业、认同这个职业、有较好的职业自豪感。我进入医学院纯属巧合,对医既没关注,也谈不上喜欢,更没有联想以后成为医生会有什么样的愉悦心情。只是考分过了医学院的录取分数线,就稀里糊涂的学起医来了。从学习的目的、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脑子都是一片空白;当然也不知道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哪些书值得看哪些书不值得看,是问问题好还是不问问题好,简直就是茫然不知所措。加上那个时候求知欲和悟性都不高,所以导致学习效果也不明显,学习成绩也不理想。

好在弯路没有一直走下去,信心也没有被时间打磨没,知耻而后勇这句话也在一直陪伴我前行,不知不觉中我找到了做医生的感觉。虽然离精英遥不可及,但在病人群里的摸爬滚打,也使我的头脑得到了顿悟。渐渐地懂得了医术是医生的一技之长,给病人看病不懂技术显然有悖于老百姓对于医生这个概念的理解。但只知道技术不考虑其他的医生,与医学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又相差甚远。30年的行医路,让我且行且思考。一路上磕磕绊绊走来,有失误、有迷惘、还有痛苦,但更有执著和信心。行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的事。可一旦融入将会与智慧结伴,与快乐为伍。不后悔误打误撞进入了医门,它让我骨子里的爱心和同情心更加厚重;它教会了我,人为什么要思考;它促使我,在与人的交往中更加游刃有余。医学是一支不断进步的学科,学无止境是每位医生前行的动力。有人说医生越老越值钱,我的理解是,随着岁月的消磨,还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医生应该得到人的尊重。

回想当初混混沌沌的学习,没有要领,也找不到真谛。就是与自己不知如何思考,不知归纳总结密切相关。这里想结合我的行医经验,与基层医生说一说除了掌握常规的医疗知识外,还要学习哪些内容?

第一、要学会思考。思考不是哲学家的专利,哲学是一种技能,它更类似于数学和音乐,它是某种一个人学着去做的东西。不具备哲学家思考能力的医生不是医生中的精英。世界的未知需要哲学家的思考,而医学的未知需要医生们的思考。医学包括了许多未解之谜,看病充满了疑惑和奇迹,多问为什么是基层医生走向成熟的关键。不要老寻着别人的思路去走,无论他有多么大的权威或名声,被动思考不如主动思考来的积极。每个人都有自己看问题的角度,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因为那是你的,只属于你一个人的,大胆地提出来与人分享。思考产生互动,思考产生火花。思考是记忆的过程,思考也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生活迟早会让我们所有的人都变成哲学家,所以不会思考的医生,不能称其为医生;

第二、要学会总结。对于每位基层医生,临床能力的提高都是靠病例的积累。而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即使印象再深的事情经过半年的消磨也会淡化。所以,及时消化每一个阶段所看所管的病人,并分门别类加以总结,无疑把它变为自己头脑中永久的记忆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当然这些总结成果,也可以以文章的形式或专题报告的形式和同行进行共享。知识学到了,文章发表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要留出时间看一些与医学无关的书。医学不是纯科学,涉及人文、心理、自然、历史和哲学等。医学的专业书,包括物诊学、内科学、外科学等都是针对疾病本身。而要从一个整体的人去研究疾病的话,那些“课外书”显然会对医生有很大帮助。哲学教会我们如何启迪临床的思考,消除无知感。如果一个人不知道的东西非常多,他就不会知道他不知道的东西何其多,但若他知道的东西有很多,他就会意识到他仍不知道的东西有多多;人文教会我们如何把病人当人看,给他们温暖,给他们关爱;心理学教会我们知道任何躯体病的痛苦,都会给病人带来心理的创伤,顾及心理疗伤的医生一定是有情怀懂技术的医生;疾病的发生与自然相关,疾病的治疗也与自然相关,因为人就是属于大自然。了解自然,顺自然而生,疾病就有可能会自生自灭。这样看来,博学的医生会站得高望得远;

第四、要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有人说要想成为一名好医生,一是要患过世间所有的病,二是要体验过做病人家属的感受。显然这种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但它说明一个问题,体验过的事情要比观察学来的事情来的真实可靠。有了身临其境的体验,会使以经验为基础的临床医学更有说服力。医生锻炼身体有益于身体健康,也使医生有更充沛的体力去思考不糊涂进而完成医疗工作,这是不容置疑的普遍道理。所以让医生锻炼身体,比让医生得病更人道,也更现实。当然在这里还有一件需要说明的事情,就是锻炼身体的医生会现身说法,告知病人锻炼身体对健康的诸多好处。不能把得病的感受与病人分享,传递锻炼身体的益处应该不难吧。对一位从不锻炼身体的医生,让他告知患者锻炼身体的好处会显得有些滑稽和忐忑。锻炼身体应该从每一位基层医生做起;

第五、要把字写好,不能废弃用笔记录。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前医生不能离开的笔用的机会越来越少,大有被电脑取代的趋势。有时会感觉人在这个世界上,许多本能都退化了,连字也变得都不会写了。字是一种文化,写字也是一种能力的表现。字写的工整,写的漂亮,对人是一种尊重,也反映了写字人的修养。写字对于医生尤为重要,通过写病历医生把病人的发病经过又有了一次再思考的过程;通过书写可以补错、纠错,弥补思考不足带来的欠缺和错误;通过医生的笔可以随时记录病情的变化,记录查房意见,记录医疗工作的点点滴滴体会;这字里行间蕴含着医生的思维,冥想,经验和收获。看字如见人,人的心情,人的沉稳,人的认真,人的态度都能被自己的字迹勾画出来。当然现在的电脑办公已经在慢慢取代我们曾经熟悉过的笔,让我们什么也看不出来了,应该说是一种遗憾;

第六、借力各种平台抓住学习机会。一辈子在自己眼皮底下看到的病人是有限的,亲自管过的病人更是数量不多。但世上的疾病是千姿百态的,同一个疾病也会花样繁多。加上每家医院都有其特色和优势;疾病的分布又有地域性、季节性、时间性;病人看病又有其各自的就医习惯;所以在自己医院的一亩三分地是不能了解疾病的全貌。对于基层医生积累临床经验,提高诊病治病的好机会,就是走出去多看看。柳暗花明又一村,三人行必有我师。当然专题报告,各种网络视频讲座也为那些没有时间走出去的基层医生提供了便捷的学习途径。时间是宝贵的,但把时间投入到学习上是划算的。临床医学不是靠苦想出顿悟的科学,是靠在病人堆里摔打出火花的学科。没有病人找病人,有了病人要想法。苏格拉底认为,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对各种不同的想法/观念进行讨论。

要想成为医学精英确实很难很难,需要好的医学天赋,加上后天持续不断的奋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不成为医学精英,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我们也仍然要为我们的信仰而努力。既然上天赋予了医学的神圣,让医生成为了健康生命的守护者,我们就要不辱使命。懂情怀、有爱心是每位医生行医的根,善思考知归纳会总结是每位医生行医的魂。当然博学的医生在与疾病的较量中总会笑到最后,无疑有一副好的健康体魄的医生思维总是敏捷的,不乏真理的火花迸发。书山有路勤为径,苦海无涯苦作舟。学到老,锻炼到老,以苦相伴,苦中有乐,其乐无穷,这就是医生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