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操作,手术演示的学术会越来越受到年轻医生的喜爱。兴趣度大、参与度高,往往每次都会让会场爆棚。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先进的手术技术,涉及各个专科的微创设备层出不穷,花样繁多。它给临床疾病的治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许多很难发现的疾病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让许多疾病就此没了嚣张的气焰。那些曾经困扰医生的顽疾就像过街的老鼠,被这些医学新技术穷追猛打,无处藏身。所以对医学新方法、新技能的追求也自然而然成为年轻医生眼里不可或缺的,有时甚至是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画家没有笔无法绘画,战士没有枪无法上战场,外科医生要是不会用手术刀,急诊医生不会操作抢救设备显然说不过去。所以,掌握临床技能对医生不是可有可无。医生不但要学技术,而且还要达到技艺精湛。医生不但要懂技术,而且还要走在医学潮流的前端。


医生一直以来是由一群不缺智商的人组成,虽然心灵手巧是老天对于某些人的恩赐,让这些人在掌握技术上具有先天优势,但勤能补拙,对那些有智商肯努力的医生攻克技术上的难关也只是时间问题。由此看来有了医学上的技术保证,人类的健康就有了乐观的未来,病人也可以高枕无忧享受无病的痛苦,疾病也可以老老实实躲在世界上的一个角落,再也不会兴风作浪了。当然这是老天给我们描绘的理想医疗,也是许多唯技术论医生祈盼的医学模式。


可现实很骨感,疾病并没有因为医学技术上的进步,一刻停下来与人类搅局的步伐。它乔装打扮伪装自己,它用智慧武装自己,它强健自己的体魄,它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磨练自己,总之它就是要与人类的健康周旋,你进我退,你退我扰,最后达到击倒人类的目的。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人类之所以能千百年来在这个地球上生存繁衍,是靠着人类有一颗无比聪明的大脑。医生要想在与疾病的对决中,立于不败之地,只能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战胜疾病的狡猾。在当今医学发展到如此高度,医学技术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但它只是治病的手段,而临床思维是每位医生诊病治病的根基。没有了临床思维的引领,医学技术就像在大海中漂泊的小船,没有方向,不知出处在何方。


临床思维与临床技能比起来是一项慢功,它无形无影,需要医生静下心来花时间揣摩历练;它不光鲜也看不出靓丽,很难在台面上寻觅到它的身影,所以医生苦寻的成就感在短时间内无法被验证。而医疗技术看的见摸得着,有时以短平快的形式出场,很容易赢得病人的掌声和同行的赞誉,小医生一下子就成了大专家,满足感也会接踵而来。


没有打好根基的大厦很容易倾倒,没有临床思维基础的临床技术也会出现偏差。


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老天只给一次。诊病治病的过程就是通过缜密的临床思维判断哪项医疗技术是可以给病人实施的,风险获益比是多少,成功的把握有多高。不能盲目地用高成功概率来取代临床思维,对任何病人和疾病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概率对于个体来讲很难行得通,因为不是成功就是失败。医疗存在风险,这是任何人包括病人和家属都可以理解的事实,但风险一定是留给那些经过了医生的大脑详细论证并且不得不做的医疗干预疾病。那些不了解病情,想当然拍脑门给予的医疗技术都是不可接受的。临床思维拉开了看病的序幕,从病史,查体,化验,诊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医生们大脑的活动。思考把医生带入看病的环境,思考激发了医生知识的兴奋点,思考让医生进入看病的佳境。没有思考的医生,不会思考的医生就犹如盲人摸象,由此确定的技术操作给病人带来的效果只有上帝知道了。


只会技术这是匠的水平,也可称其为医匠。以临床思维为根本,贯穿于看病的始终,以医疗技术为手段治疗病人这是师的标准,也就是医师。


在医院里穿着白衣的人是匠是师,外人一眼很难看出来,只有穿白衣的人和病人最清楚。有人说匠也不错,因为称其匠的人,技术精湛,手术漂亮,但前提是一切都得要碰巧,否则就会有麻烦。可临床的这些事有谁说的清呢,我可不愿意拿着性命换不应该得到的那50%概率。所以思考和技术,两者孰轻孰重,在不同人的眼里有着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一位合格的医生这两个本领都要兼备,不可只重视其一,而忽视其二。当然让我只能选其一的话,临床思维是医生的看家本领,与病人同在,与疾病同在,一辈子都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