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北京马拉松结束已经两周了,我也从全马的疲劳中恢复了过来,前两天又开始了正常的10公里跑。虽然这次的全马成绩一般,只有5小时,但从身体的宏观看毫发无损,我已是沾沾自喜了。

全马比起一般的体育运动,对多数人来讲一定是一项极限运动。所以,每一次全马都会出现一些跑者身体不适,甚至猝死的情况。本次北马据我所知也发生了几起较严重的医疗情况——一位年长的跑者被诊断为脑出血;一位年轻的跑者患了热射病,至今还在住院中。

好端端的一项体育运动,还需要为数不多的人冒着生命危险,看似又很不值当。虽说不值当,可今年3万个北马名额很快就有10万个人去争抢,这又是为什么呢?如果用“花钱受罪还找死”并不能解释,因为报名的人不乏企业家、教授、国家公务员……这些不缺智商的人。我是一个活过半百的人,当然还想活得再长一些;我又是一位医生,更不会把生命当儿戏;我智商不高,但也没到傻的地步。所以那么多人参加全马,一定不是奔着糟蹋自己的身体去的。

(一)

了解马拉松这项运动是从儿时开始,当然那时只是作为故事听,很感人。对于40多公里没有概念,但知道10里长安街就很长很长了,而马拉松是4倍距离的长安街,能跑下来真是很棒了。

后来80年代北京有了马拉松比赛,虽然我不是一位运动好手,但却是一个体育迷,什么体育比赛都关注,自然马拉松比赛也不例外。当时家里没有电视,也没有实况转播,我就从报纸或新体育杂志获得比赛的消息。某一天家里突然有了电视机,电视台也开始现场直播一年一度的北京马拉松比赛,从那时起这项赛事就成了我周末必看的一个节目。不管是非洲人夺冠,还是日本人拿第一,我都会给予心服口服的祝贺,因为在我的心里与其他竞技比赛相比,能得到马拉松比赛的冠军真是太牛了。忘了在哪一届,中国选手赢得了马拉松比赛冠军,在选手撞线那一刻我简直兴奋极了,对夺冠的中国选手佩服的五体投地。

当然那时马拉松在我的心目中就是一项高山仰止的运动,我只是作为一名旁观者为参与者加油,为完赛者骄傲,对获胜者敬畏。从来没有想我以后会加入到这项运动中来,更没有想有一天我会跑下42.195公里。那时的马拉松对于我只是一个激励人心的故事,一个可望不可及的梦,它是天赋、勇敢、强健、永不放弃人的游戏。

(二)

十几年前开始规律长跑,当时的目的只有一个——健身。几年下来得到了好的预期,运动成为了生活中的习惯;轻松完成4公里,不再有心虚气喘的感觉;整个人也有了精气神,松垮垮的身体也开始强硬起来;不正常的生化指标和在报警边缘的生理指标,也在逐步回归到正常和合理的范围。日复一日的工作,月复一月的跑步。生活按部就班而有序,身体轻轻松松而快乐。

马拉松比赛还是在看,但就是观赏。一点也没有想跟我的现实跑步联系起来,既没有蠢蠢欲动的正念,也没有任何非分的邪念。它就是马拉松,我就是4公里,它们之间没有任何交集。

(三)

近两年不知怎么了,以前默默无闻的跑步运动一下子犹如星星之火迅速在国内燎原。当然全民普及的健康理念和民众渴求健康的迫切心情促成了跑步健身的大爆发。

体育场、湖边栈道、小区的林荫道都成了跑步锻炼的场所;

年轻人跑,中年人跑,上了年岁的跑者也不少;

马拉松比赛再也不是一年一次了;

马拉松的举办地再也不是只有北京一地了;

参加跑马的人再也不是零星百十来个有着较深运动背景的专业人士了。

一夜之间人人都为跑马而兴奋,人人都为跑马而准备。我身在跑步锻炼人流之中,不可能不被这一新的形势所左右,也在考虑延长我的跑步距离,但仍对跑马心存敬畏。15年我开始了5公里跑,很快改为10公里跑。当第一次完成10公里跑的时候,心情非常激动,没想到我还有这样的实力和能力,也突破了我超长距离跑在心理上存在的瓶颈。在10公里跑的过程中,真实体验到了大脑被内啡肽左右,心情被愉悦所占据,精神达到了哲学家的感觉。借着内啡肽的释放也开始了我未曾想过的写作历程,虽然文笔不是很好,文辞也有些粗浅,但确实是真实感情的表达,真实思想的流露。2年来思想随笔写了150多篇,文字达到了20多万。随着长距离的奔跑,跑步原有的目的在脑子里逐渐淡化,思想上的开悟、精神层面的升华却让我欲罢不能。挑战自我,重塑自己,在漫长的跑道上确实可以给你很多机会。

(四)

跑了一年左右的10公里,16年底开始有了跃跃欲试征服半马的想法。既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留取资本,只是越来越感觉到人活在这个世上,追求感官的幸福、满足躯体的舒适未免有些过于狭隘,未免把自己的动物属性表现的过于淋漓尽致。人要为思想的充实而活,要为精神的愉悦而活,要为经常有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而活。思想的升华与自然相关,与学习相关,与运动相关。很难设想乌龟活着的真实意义是什么?可能也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吧。如果人隔绝了自然,隔绝了学习,隔绝了运动,他也就是一具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第一次半马因为之前有比较好的跑步基础,加上准备也比较充分,虽然跑前心理有些小紧张,最后还是完成的很顺利。以后又陆续跑了5个半马,过程有些波动,但都是圆满画上句号。

我的五次半马跑

(五)

5公里到10公里对我来讲是量的区别,适应一下就过去了。而半马到全马一定是质的变化,身体、心理、精神一个都不能少。所以半马跑完,我仍对能跑完全马的人心存深深的敬重和佩服,仍不能确定此生能完成全马的挑战。全马是一场对身体极限的考验,心肺功能,脑肾肝脏,还有四肢和身体的各个部位无一能逃脱。每一次全马比赛身体都会把代偿调整到最大生理限度,所以任何细微的闪失出现病理的损伤就在所难免了。这也是在全马比赛中投入那么多医务人员来保证赛事尽可能的安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然在撞墙期对每位跑者还横着一个最大的结就是心理的承受力,放弃还是坚持?我想不管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全马选手,还是菜鸟级的全马跑者都会面临着这个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看来全马对我来讲还是在路上,虽然跑量已达到了菜鸟级的水平,但心理那种不可逾越的全马鸿沟还是让我对全马敬而远之。

(六)

从小到大,一直对马拉松心存敬畏,到了今天有了一定跑量后对全马的好奇,就是在这样的神奇力量促使下,半推半搡地就把我放到了今年的北京马拉松赛道上。说句心里话:好奇、挑战、没底是我第一次参加全马的心理。当然我也预想到,如果此次能顺利完赛,如果能成功超越了以前的自己,我一定会很激动、会很自豪。同时是否也能验证这句话:世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

那天我顺利地冲过了全马的终点线,一切和赛前想的一样按部就班地完成了。但在过了终点线以后一下子就没有了激动的感觉,有的只是平静、解脱、小小的自鸣得意。好像刚才完成的不是一件一直以来就没有敢设想能完成的人类极限,一件被我定义为只能是世上最勇敢的人才能挑战的游戏。看着周边顺利完赛的跑者何止只有我一个人,当天我见到的成百上千人不是都征服了这貌似看起来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吗?

由此看来,世上很难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成绩,有的只是让人永不放弃的过程,征服永远在路上。

全马的体验是在参与,全马的诱惑是在坚持,全马的成功是在打造一个全新不服输的自己。

记于2017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