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运动有益健康”这一观点,多数人赞成,部分人不认可。本来不值得一争的事,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运动对健康的益处可以说出一大堆,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控制体重,降低血脂,减少骨钙的流失等等。但不支持者会说,运动会引发猝死,会导致关节受损;乌龟不运动可以活上几百年,兔子爱动但寿命不长;北大哲学系的老教授一生喜欢读书,很少运动,但各个长寿;季羡林——北大知名学者、作家,活到了98岁,生活中是一位不喜欢锻炼者。

在锻炼这件事上一味的打嘴架没什么意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相信数据、相信科学还是大多数人评判事情对错的标准。当然有时也没有孰对孰错,只要因人而异适合自己都是不错的选择。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用经验成事的人有,用科学做出成绩的人也不少。在运动获益这件事上我是个经验者,如果老是拿经验说话慢慢就会变得强词夺理,进而理亏词穷。所以,有时喜欢看一看与运动锻炼有关的科研文章,寻得一些精神上的抚慰和继续把“运动有益健康”这条经验进行到底的理由。

2017年6月一篇发表在《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英文名字是: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 Physical Therapy的文章引起了我的关注,这是一个国际知名的医学期刊,文章的题目是:健身跑和竞技跑与髋和膝关节炎的关系。文章通过一项有十几万人参与的荟萃研究发现:健身跑步者的关节炎发生率是3.5%,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是10.2%,竞技跑步者的关节炎发生率是13.3%。

文章谈到对于健身跑,每周跑量的上限为92公里,也就是说只要每周跑步不超过92公里,发生关节炎的机会都是比较低的。文章谈到的跑量,几乎很难达到,我一周也就是60公里足以了。即使为了备战9月份的全马,我的月跑量也没有突破300公里。这样从文章看,我发生关节炎的几率会更低。当然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也算是一名科研工作的参与者,对文章的绝对科学性还存在疑虑。毕竟研究涉及的人群只有12万,包括的研究项目24项,而且尚缺乏高质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项目。但不管怎么说,文章也为我的经验锻炼不至于对关节的损伤那么大,提供了不少的依据。

最近又有一篇文章刊登在2017年9月份的《自然子刊》杂志(英文名字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把全文下载下来,又找来研究生把它翻译成中文,以弥补我英文的弱项。与上一篇文章不同,这篇文章说的是一项动物实验。科学家通过对运动的大鼠研究,进而对大鼠骨骼肌细胞内线粒体水平的变化,探讨为何锻炼对身体如此重要。文章可谓很基础,从分子水平上解释了运动对于骨骼肌的有益作用。对于许多不熟悉医学的人,不知线粒体为何物,通俗一点说,它就是存在于细胞内为细胞提供能量的,相当于细胞的发电厂。线粒体出现问题,等于为细胞供能的动力没有了,这样细胞也就不会好好工作了。人体是由器官组成,器官是由组织组成,组织又是由细胞组成,细胞要是罢工了,整个人体的活动还会好在哪去呢?所以,线粒体健康对骨骼肌功能至关重要。研究发现,运动可通过线粒体自噬清除骨骼肌中损伤或功能障碍的线粒体,并生成新线粒体来改善线粒体的健康。

那什么是自噬呢?自噬,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吃自己”。在自噬中,一些损伤或功能障碍的蛋白或细胞器被自噬囊泡包裹后,送入溶酶体中进行降解并得以循环利用。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运动可以提高体力,改善健康。但直到50年前,科学界才认识到骨骼肌在运动时,体内生化和细胞会发生适应性的改变。骨骼肌蛋白质转化,尤其是线粒体蛋白,在调节运动训练带来的健康中发挥核心作用。 

人体就是一台精密度非常高的仪器,仪器不正常工作了,要不就是操作出现了问题,要不就是零件出现了问题,要不就是提供动力的油电出现了问题。只是人的身体复杂性更高,调节更缜密,除了机械性的运动外,它还受到神经、体液、内分泌和激素的影响。所以人的身体任何改变都不是无因无果的,而是有因可查的。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你认为它好也罢,坏也罢,存在了就有它存在的理由。暂时没有说法,只是能力不够时间未到。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医学水平的提高,今后许多未知的生命现象将会逐渐被阐明。运动锻炼是好是坏自有说法,无需大家争来争去,打得不可开交。当然在事情还没有完全真相大白的时候,我还是找概率大的事情去做,寻着自己经验去走。我愿在运动中验证经验,我愿在运动中等待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