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和病人确定医患关系就是从问病史开始的。

在这之前医生对病人来讲也称不上医生,病人对医生来讲也谈不上病人。医生是看病的人,病人是有病的人,没有病人就没有医生这个职业,没有病也没有病人这个称呼。病人通过病史告诉医生他是病人了,医生通过病史知道病人得病了。所以,仅从这一点来看问病史不管是对医生还是对病人都很重要。

每一位医学生在当医生之前,首先被教会如何问病史。病史问的好,才能知道病人是真得病了,还是没得病;得的是轻病,还是重病;得的是躯体病,还是心理病。当然不会问病史或病史问不好的医生,不但会耽误病人的诊断,也会影响病人的治疗。这种医生轻的说是不称职,重的说就不适合做医生了。

由此看来,要想做医生第一件事就是要把病史问好。但问好病史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看似医生和病人一来一往的聊天问话,这里面有很大的学问。中国语言非常丰富,词语含义很多,有时同一句话因为语调不同,意思就不一样。再加上医生每天要看那么多病人,病人得病后又很难受,话不能说的太多,所以问病史还需要有效率。这样问什么不问什么是一个医生的智慧,同时也反映了医生的临床思维。好的问诊可以使临床工作一路畅通,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就会把临床工作带进死胡同,甚至造成误诊误治。既然问病史那么重要,是否每位临床医生在问病史这件事上都胸有成竹了呢?显然不是这样,在医院问不好病史或不重视问病史的医生大有人在。问不好病史的医生一部分是跟临床经验有关系,经验不够,病史问起来就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既没有规律,也抓不到重点。当然因为年轻初进临床还没有养成缜密的临床思维,也会让问出的病史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于这样的医生情有可原,可以原谅。临床上还有一部分医生不重视问病史,美其名曰:没有时间。有时还会强词夺理说:问了那么多病史,不是还得需要做各种辅助检查验证吗?如果要是碰上了这样的医生,可就有点无药可治了。

问病史不要简单的理解为就是问问,而是要把它上升一个高度,我称其为是调查研究。中国人对问这个字的理解,容易产生不太重要,比较随意,有时可有可无,当然也就没有什么科学性了。而谈到调查研究,让人一下子就可以严肃起来、紧张起来、重视起来,对它的科学性也就不容置疑了。实际问病史就是调查病人发病的起因,发病的表现,伴随的症状,影响的因素。它不是可有可无,可多可少,而是在给病人诊病治病中最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古今中外的医学大家,没有一位不是把对病史的调查研究放在其与病人交往,了解病情,探知疾病,获取第一手资料,进而科学总结疾病的成因,发生,发展首当其冲的工作。我国著名内科学泰斗张孝骞教授曾说:“50%以上的病例能够从病史得出初步诊断或诊断线索,30%的病单纯通过体征可以得到诊断,单纯通过化验检查得到诊断的不过20%。”病史一直以来就是医生诊病治病的主要基石,通过对病史的调查研究70%的病可以水落石出。并且问病史也是医生与病人交往的第一步,通过问病史彼此互不相识的医生和病人建立起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另一种关系——医患关系。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感情的培养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就是语言的交流。所以,调查研究病史还有另一项职能,就是拉近医生和病人之间心里的距离。

病史的调查研究如此重要,作为医生如何才能把它做得更好呢?除了理论知识,还有没有一些习得的经验呢?既然临床医学还没有到了纯科学的地步,还没有通过刷脸就可以知道病人得了什么病,所以经验的获取是必不可少的。以下粗谈一些自己问病史的临床经验和体会:

1、问病史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病是得在病人的身上,对病第一有感觉的是病人,有时这种病痛的感觉,要早于这个世界上任何先进的仪器设备。所以,不重视病史的医生是不明智的,或是聪明过了头的医生。

2、医生通过问病史认识病人,了解疾病,也知道了病人的脾气性格。医生和病人第一次接触,都是遭遇战。病人的生物属性,社会属性,心理属性都不可忽视,因为它们一起作用疾病,决定着疾病的走向。问病史无疑给医生有了面对面,近距离接近病人的可能,也是难得的通过语言了解病人,沟通你我的机会,这里就有了信任。真实详尽的病史是由信任产生的。

3、一切病史都跟症状有关。对于多数病人来讲只知道难受,不知道难受的原因。难受就意味着病人的主诉,主诉就是病人谈症状。所以,医生要熟悉临床形形色色的症状,典型的、不典型的。医生更要知道症状可能所指的原因或疾病,即使不准确,也要八九不离十。

4、诊断疾病是医生的本事,鉴别疾病也是医生的能耐。问病史就是寻求疾病的诊断,但世上没有那么多好诊断的病。有时疾病看上去一模一样,但剥开实质却不是那个样子。医生脑子里疾病装的多一些,就会给自己回旋余地大一点。疾病一时诊断不了,能做出除外诊断也不错。

5、疾病发生、发展有规律,面上看着乱,能找到疾病的主线就成功。许多疾病有时间性,症状有起伏性,治疗有规律可寻。所以,不能因为偶然,影响了必然。记住疾病的大概率事件,走不通了,再问小概率事件。搞清时间先后顺序,分辨事件轻重关系,想必对你疾病的诊断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6、疾病都与吃喝拉撒睡和情绪有关系,问病史不要忘了这些生活中的常识。许多病是吃出来的,还要许多病是累出来的,更有许多病是气出来的。所以知道了病人生活中的这些细节,还怕发现不了患病的元凶吗?

7、问病史时,医生就是福尔摩斯,就是柯南。每个病史都是一个侦探故事,每一位医生都要有侦探家的思维。细节不要放过,既往的情况不要遗漏,生活习惯不要丢失,家庭成员、居住环境都要一一排除。

8、曾经得过这个病的医生,再问这个病的病史,无疑会胜过其他人一筹。如果为了把病史调查的纯熟,让医生把世上的病都得一遍,显然有些残忍也不可能。但医生要是多与病人朝夕相处、多积累病例、多发现问题、多习惯总结,也不一定要知道梨酸非要尝一口这个梨。

9、疾病的病名可以一样,但同一个疾病在每一个病人身上的表现是千差万别。问病史的基本功就是看医生能否找到同一个疾病的千差万别,所以问病史不能走流水账,当然更不能记花账。医生不要主观臆测病人的病史,你想的和发生在他身上的不一样。

10、问病史也是拉家长。虽然问病史可以上升到调查研究的高度,但医生千万不要用调查研究的术语来问病史。病人可以是高知、教授,但隔行如隔山,医生的专业话病人不见得能听明白。生活中的大白话,应该是医生和病人交流的主要方式。

11、光有理论没有实践是如何问不好病史的。初入医门的医生不要指望一夜之间就能把问病史搞定,即使你的物理诊断学的分数考的很高。因为问病史是调查研究,是一项很高的临床思维本领。在临床工作中只要是涉及用脑的事情,都不易搞定,它需要理论与实践很好的融合,当然这里也会有先天的悟性在里面。所以年轻医生问不好病史很正常,但年资高的医生再问不好病史可能你就是与医生无缘,到了该换专业的时候了。

12、专业仪器设备代替不了问病史。有些医生走捷径,想把在病史省略的东西,在仪器设备上找回来,这是一种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自作聪明的手段,也是一种赤裸裸的没有临床思维的表现。本来医疗设备的检查是有指向性的,没有对病史的调查研究,你想让病人做什么样的检查?病人的主观不适,或发病初期是靠仪器设备都能搞定的吗?仪器再先进,它也不是人,不是人就缺乏人的思想和感触。病史是人的感受,这种感受只有在人与人之间交流才能完成。许多时候,我不认为走捷径是一个褒义词。

13、病史不是一锤定音,可以反复修订补充,但要及时。人的大脑不是电脑,所以经常会出现遗忘或想的不周全的情况。病人说病史的时候会有遗忘,医生问病史的时候也存在遗漏,所以第一版的病史并不见得十全十美。更何况病人难受时想的事说的话,医生初次与病人遭遇时匆匆忙忙毫无准备,难免病史中会有遗漏、疏忽、不准确。所以医生们要记住,人无完人,但人要尽量向着完人的目标努力。所以,对病史的及时修订、补充、更改应该成为医生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没有病史、病史不全、病史不真,医生看病就犹如盲人摸象。医生的培养是从调查研究病史开始,好的病史一定是医生临床思维的体现,是对医生沟通能力的认可,是医生人文关怀的缩影,也是成为医学大家的必由之路。不重视调查研究病史的医生一定不能说是合格的医生,不把调查研究病史放在临床工作重中之重的医生,一定会在处处是荆棘的疾病救治中,遇到不可想象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