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仁大家好!

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第21次急诊学术年会将于2018年8月2日到5日在天津召开。每年的急诊年会都是全国急诊同仁的一次学术盛会,通过专题会场、病例讨论、工作坊、卫星会、专家共识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分享国内外急诊的最新前沿动态、学术进展、新技术新方法。本次年会在保留以往学术年会的形式特点外,结合国内急诊的实际状况,又增加了县级医院论坛、院长论坛、早间会、青年医师论文演讲比赛。同时考虑到在我们国家急诊的历史发展相对比较短,急诊的主力军是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富有朝气、充满活力、思想活跃、勤于创新。但不免在成长的道路上还有困惑,有时也会产生迷茫。所以,也需要老急诊人、老前辈把自己成长历程中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和年轻医护分享。为此,在本次年会首次举办了《年轻急诊人成长之路》分会场(2018年8月4日13:00~17:00,天津社会山会议中心酒店)。精心设置了10个题目,包括:

1、急诊人要把握的细节;

2、急诊人的思维有别于其他专科;

3、急诊人要懂得“叙事医学”;

4、急诊常见纠纷的预防与处理;

5、何如打造急诊人的能力?

6、急诊没有沟通将寸步难行;

7、以病例为先导的危重症评估;

8、在急诊人文和技术孰轻孰重?

9、症状学在急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0、从医学生到急诊医生的转变。

并为此请到了全国急诊界对相关话题有建树的老急诊人、老前辈和老专家作为授课的讲者,包括吕传柱教授(海南医学院)、王仲教授(清华长庚医院)、孟庆义教授(301医院)、朱继红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赵斌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郭伟教授(北京天坛医院)、米玉红教授(北京安贞医院)等。以此和年轻的急诊人交流、互动,进而达到在医学技术之外的思想上的火花碰撞。

医学不是纯科学,它需要人文、需要思想、需要智慧,也更需要悟性。所以,只会技术对于年轻急诊人是不完善的、是有短板的、也是有陷阱的。有些知识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就是硬知识,如临床的各项技术(气管插管、床旁超声、床旁血滤、经皮气切、ECOM等),这些技术掌握起来并不难,一句话:熟能生巧,只要反复实践,应用起来就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但临床还有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能力,就是软知识,如医学的思考、医学的人文、医学的悟性等。如果年轻的急诊人不在这方面下苦功夫去学习、去琢磨、去体验,将一定会制约今后职业能力的提高。掌握硬知识只能成为一个 “匠”,软硬知识都具备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师”。

软知识的学好、学坏临床没有客观指标衡量,同时软知识的掌握也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头脑的开悟。相对硬知识而言,年轻医生或护士更觉得技术好学,掌握了技术更能有做医生或护士的感觉。但时间一久,缺乏软知识的医生或护士就会渐渐偏离成为一名真正急诊医师或护士的轨道,慢慢走向平庸。所以,这次开设《年轻急诊人成长之路》分会场就是希望年轻的急诊人,除了学好临床技能,更要成为一名懂得人文情怀、善于临床思维、注重临床细节、把握临床沟通的急诊医生或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