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报喜不报忧。喜事愉悦心情,忧事让人烦恼。但什么是喜事?什么是忧事?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对小孩子来讲,给块糖果就是件高兴的事;对大人来说,奖金里少给了一块钱也会难受半天。所以,生活中喜事坏事都是相对而言。可到了医院,什么是喜?什么是忧?就比较泾渭分明了。“病”是世间有思想的人都公认的苦,“死”是世间会说话的人都不敢轻易谈的话题,这样看“病”和“死”都不是好事、也都不是喜事。有了这个标准,在医院这个小天地里,不管是医生还是病人,都很清楚喜和忧的界定准则了。可喜也有大喜和小喜,忧也有大忧和小忧。理应医院都是病人,病就是忧;人也多数会在医院离世,死就是忧,这样一来医院哪还有喜呀?医院不但有喜,还经常有大喜,病好了就是喜,病人起死回生就是大喜。当然医院的忧也分小忧和大忧,胃炎、感冒是小忧,危及生命、不治之症是大忧。


说了半天医院的喜忧都在病人身上了,好像与医院另一个群体医生无关似的,因为病没有生在医生身上嘛。实际不是这样,虽然医生不能感受病人躯体的痛,但是医生能理解病人心里的苦。医生不是铁匠,也不是木匠,它是有仁爱之心的救治者,因为它的对象是人,不是物。故此,病人的一举一动,一好一坏,一喜一忧都会让医生牵肠挂肚,有时夜不能寐。医生愿意分享病人的喜,医生不愿意看到病人的忧,作为知情者,有时医生的忧超过了病人的忧。所以,医院的医生和病人一样,都具备喜忧参半的心情。医生的喜就是看到病人病情得到了治愈,脱离了风险;医生的忧就是经过努力后病情仍然恶化,面对病人的苦束手无策。医生的喜就是告诉病人你可以出院了,医生的忧就是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


医生不是常胜将军,疾病也不会束手就擒,只要地球还在疾病就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在众多的疾病面前,医生更多表现的是困惑和无奈。即使信心满满,也可能是扫兴而归,落败而走。如何告知部下战场上的噩耗,不让士气低落,是对每一个将军的考验;如何告知病人疾病的终点,向死而生,也是对每一位医生智慧的修炼。医生要会治病,这是医生的看家本领,它需要思考,需要能力。医生更需要将不能治的疾病告知给病人,让病人接受,让病人面对,这是大医生的试金石,它需要情怀,需要智商。几十年来的行医经历让我在如何告知病人坏消息上有了一些感受,在这里与大家做一个交流。


一、首先每个病人承受坏消息的心理状况一个人一个样,有一定规律性,但不能用公式套。男女有别,年龄有别,知识层次有别,家境状况有别,地域有别,乡村城市有别,既往身体条件有别,心理素质有别。医生告知坏消息之前,先要把病人的底细摸清楚。


二、交待坏消息时,医生底气容易不足。眼神飘离,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很容易把坏消息让病人理解成更坏的消息。医生在告知坏消息之前,看看自己有没有足够的自信,心跳不快,眼神注视着病人,话能说成句,手心不出汗。


三、告知坏消息,医生和病人之间要有足够的信任度。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信赖关系一定是建立在医生的仁爱之心和精湛的医术之上。不熟悉病人不要去告知坏消息,医生对病人的亲和度不够不要告知坏消息。


四、人往往不易接受大喜大悲的消息,所以,对好消息不要一口气倒出来,说坏消息更不能瞬间交到底。旁敲侧击,循序渐进,解释的话要多,一锤定音的话要少。不要嫌麻烦,如果病人听明白了一些,还有一些困惑,这就是医生告知的恰到好处。


五、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告知坏消息,不要指望短平快。留一些困惑让病人有个消化过程,脑子里有个思考心里有个起伏,医生再看病人下菜碟。


六、告知坏消息后,医生手里要有解药,不管解药灵不灵,医生自己要自信这个解药可以不让病人的精神被击垮。


七、告知坏消息的时机要掌握好。大喜的时候不易谈坏消息,它会像一盆冷水浇灭人的希望;大悲的时候不要谈坏消息,它会雪上加霜把人逼上绝望;人多的时候避免谈坏消息,它会使人措手不及,下不来台阶;心平气静的情绪,光线充足的无人空间应该是一个可选择告知坏消息的时机。


八、告知坏消息,医生不要光用医学术语,也不要只说老百姓的大白话,一定是术语结合大白话。病人焦虑的地方,用术语解释;病人接受的地方用大白话说清楚。让坏消息里还能品出好的信息,不绝望,是告知坏消息的艺术。


九、告知坏消息之前,要与病人最亲近、最信任或者监护人先交流、先告知。一般家属喜欢的做法是不愿意把坏消息告诉病人,特别是不治之症。但病人不知情,许多治疗就不能顺利开展,也不符合医学伦理。谁的命谁做主,这是正常的生死观。但现阶段在中国如果缺乏家属的配合,只一味告知病人坏消息,对下一步医疗也是举步维艰。征得家属的同意,医生与家属共同告知病人的坏消息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十、告知坏消息,医生不要像炒崩豆似的,噼里啪啦就听自己一人的了。要随时倾听病人在说什么?病人想知道什么?话多必言多语失,话少容易让人产生怀疑。在告知坏消息的时候病人听明白了、理解了,此次谈话的目的就达到了。


十一、告知坏消息和一般交待病情不一样。后者就事论事,医生是主导,病人只有接受。而告知坏消息,医生和病人都是主导,医生让病人平静的接受事实,病人要质疑不解、困惑,求得医生的回复。医生告知坏消息是为了下一步的干预,病人接受坏消息是为了配合医生的治疗。医生告知了,病人接受了,下一步的医疗干预建立了,这就是成功的告知。反之,医生告知了,病人没有接受,这种告知就是无效的,甚至适得其反。


十二、坏消息谁都不爱说,但医疗的坏消息又不得不说。有些疾病可查可治,也有些疾病不可查不可治,为了不耽误可查可治的病,原则坏消息还是早说为佳。


十三、有些坏消息的话未必直接对病人说出来,讲一些大道理也是一种告白。史铁生在他的《我二十一岁那年》描写医生对他说过的话这样写到:“我面向墙躺着,王主任坐在我身后许久不说什么,然后说了,话并不多,大意是:还是看看书吧,你不是爱看书吗?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将来你工作了,忙得一点儿时间都没有,你会后悔这段时光就让它这么白白地过去了。这些话当然并不能打消我的死念,但这些话我将受用终生,在以后的若干年里我频繁地对死神抱有过热情,但在未死之前我一直记得王主任这些话,因而还是去做些事”。


告知坏消息显然不是个力气活,不是卖卖体力就能干好。把坏消息告知给病人更是难上加难,难怪有些医生在抢救病人或做手术时从不怯场,可一落到去告知病人坏消息就有了犯难和畏惧情绪。病人千千万万,病人的脾气秉性也各不相同,病人的疾病观,生死观千姿百态。世上没有告知坏消息的公式,也没有告知坏消息的样板,今天谈的也只是我个人一点点关于告知病人坏消息的感受,也可能对也可能不对,因为病人是不同的,我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这里唯一需要医生所做的就是与病人的同理心,医生要把对病人的情感、关爱融入到骨子里,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医学的难在于没有公式化的答案,医学的魅力在于它的艺术属性,赋予了医生想象的空间。医学的困惑在于它的未知性,医学的伟大在于就成了人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