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每个医生都知道,在自己会看病之前,先学会如何写病历。病历记载了病人的发病经过,包括发病的诱因,不适的表现,以及伴随症状,既往健康情况。一份合格的病历就是一个病人的发病史料,从中了解病人在疾病中的点点滴滴,读出写病历医生的临床思维,每一份病历都是为日后临床研究和临床证据做一个回顾性的准备。虽然病历字数不多,辞藻不华丽,也没有太多的修辞手法,更多是平铺直叙,按时间顺序书写。但对于初学者不管是文学素养高的,还是语言能力表达强的医生,在刚刚接触病历书写的时候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惑和烦恼。


Photo by Rawpixel on Unsplash


● 第一个烦恼就是见了病人不知道问什么,前言不搭后语,说话吞吞吐吐;


● 第二个烦恼就是无法把问的内容和病人说的情况连贯起来,写出的病历不如小学生的作文,不但别人看了一头雾水,连自己看了都不知道写的是什么;


● 第三个烦恼就是病历千篇一律,既没有重点,也没有特点,如果张冠李戴,也很难让人识别。


当然对大多数医生,只要用功努力,不乏临床思考,肯于接近病人,加上高人指点,很快就会进入写病历的良性状态。中国有句老话:见字如见人。实际在临床也可以这么说:看到病历就知道了医生的水平。所以写病历看似是一项基本功,也是一项对医生能力鉴别的试金石。医生的本领高与低,优与劣;医生的思维好与差,强与弱;从来都要把写病历的影响考虑进去。记得有文章说北京协和医院有“三宝”:病案、教授、图书馆。正因为有了这“三宝”,才使得北京协和医院成为医学大师的摇篮,人才辈出,薪火相传。而病案就是我们说的病历。不管是否夸张,病历对医生的作用举足轻重。


之前谈的是格式化病历,我从做医生到现在写的也是格式化病历。格式化病历遵从一定模式,顺序不能颠倒,反映的都是病人客观的主诉,不能有情感的词汇在里面,就事说事不要引深,不要猜测,更不需要评论。格式化病历只要把病说清楚,讲明白,顺着病历推出临床诊断就算完成病历的使命。格式化病历的书写反映了医生的临床思维。如果抛开了病人不说,单就疾病这件事来说,会写格式化病历对医生也就够用了。可问题是疾病长在人身上,人有七情六欲各不相同,所以导致同一个疾病在不同人身上表现的是五花八门。拿一个高血压病人为例,年岁、饮食、情绪、运动、睡眠质量和依从性都会影响到血压的变化。所以忽视了病人的吃喝拉撒睡,不关注病人的情绪和运动,医生光在疾病上去较劲,许多时候是费力不讨好。


叙事医学的出现强调了人在疾病进程中不可替代的价值,谈到人就要说到情感,就要聊到爱心,就不要忘掉人的自尊。由于人有思想,也就要求医生不是兽医。而叙事医学通过对疾病的叙事化将病人、疾病、病痛折磨联系起来,将疾病的生物学世界和人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使疾病得到阐释并产生意义。叙事医学提倡的三要素:关注、再现、接纳。就是让医生关注病人的疾苦,通过医生感情的共鸣把病人的经历加工再现,进而把医生接纳到病人的共情圈里,达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的情感升华。无疑叙事医学提到的平行病历书写是使医生体验病人疾苦,再现对病人疾苦的反思,融入到与病人携手共情共抗疾病的一个最好的落地手段。


平行病历与格式化病历存在很大不同,最关键的不同:一个是对人的描写,另一个是对疾病的阐述。


● 平行病历赋予了人活着的生命,有了感情的注入,再现了医患心灵的碰撞,体现了医学的人文价值;格式化病历就病说病,形式单一,只谈病不说人,医生是客观的,态度是冷静的,病人少了温度感,人的价值在医生眼里也变得渺小了。


● 平行病历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以病人为出发点,而不是以病为写作要点,只要人不同,平行病历就不同;格式化病历有确定的模板,不得随意突破,从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无论在字数,顺序,用词,还是在专一症状的描述上不能主观发挥。


● 书写平行病历光有医学底子还不行,还要涉猎一些文学,光有冷静的态度还不行,还需要有做人的情感;格式化病历只要搞懂了医学的常见术语,如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铁锈色痰,饥饿痛,转移性右下腹痛等,写起来就不是太困难了。


● 平行病历缺规范少模式,所以写起来就费时间,因为有情感的互动,教起来也无一定之规;格式化病历有公式,每位医生书写时间基本固定,不会太短也不会太长,老师教起来好教,病历修改起来也方便。


● 平行病历书写除了医学的基本功,更需要有人文的包容度,所以入门门槛高;格式化病历除了看出医生的缜密思维外,很难流露出医生关爱之心。


这些可能是平行病历与格式化病历的不同吧。


Photo by Matheus Ferrero on Unsplash


医学是人学,人是疾病的主宰。不关注人只关注病,将会给我们带进医学救治的死胡同。要想让医学有温度,就医过程不再是仪器的反复检查和数据一遍一遍的堆积,而是医生从见到病人那一刻起,就要把就医的温度预热起来。问诊是医生和病人“短兵相接”发出的第一枪,这一枪是致病人于死地,还是让病人重燃对生活的希望?这一枪是真实的子弹,还是柔美的语言?就在于问诊是以何种方式开始。写了一辈子格式化病历,让我去谈平行病历的书写,可能只是纸上谈兵。但即使是纸上谈兵,我还是愿意说几句。一直以来我认可医学是人学,临床工作也不乏把病人当人看,注重病人的情感,关注病人的就医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与病人的共情。所以,以前虽然在字面上一直写的格式化病历,但在与病人问诊中、治疗中,不管给病人的时间还是考虑病人的利益,都融入了平行病历的书写要求。在这里我理解的平行病历应该是这样:


一、是病人真实的疾病体验,既有疾病的表现,又有心理的压力,更有思想的困惑。


二、既给病人谈不适的机会,更要鼓励病人说出想说不习惯说或不敢说的悄悄话。


三、医生不要光写问出的东西,还要倾听病人聊出的内容,甚至猜出病人隐喻的话语。


四、医生思想不多,情感空白会厌恶平行病历的书写,需要补上这一课。


五、谈感情,聊心理需要文学的底蕴,需要有哲学的思考,医生要读专业之外的书籍,要读经典,要读大家的书。


六、平行病历不需要一气呵成,医疗工作紧急,先救命。有了时间不要养成贵人好忘事的习惯,不要把平行病历做成虎头蛇尾。


七、格式化病历还有市场,但注重格式,也不要忽视感情,病人的七情六欲一定要了如指掌。


八、平行病历是训练医生与病人共情的最直接的工具,它不是宣教,不是故弄玄虚。一旦成了习惯,再铁石心肠的医生,也会有悲悯之心。


九、平行病历不是写轰轰烈烈的事件,细节决定于成败。戳到病人的泪点即使是一件芝麻大小的事,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Photo by Rawpixel on Unsplash


十、平行病历没有固定模板,写的好坏与情商有关,与文学水准有关。情商有先天的成份,文学需要后天的发奋。但寻着老师的路走,总会有收获。当然也不要忘了熟能生巧。


十一、平行病历不写也还可以继续当医生,但有一天你会觉得怎么做都会与病人有隔阂,怎么照顾病人都不会走在点上。


十二、平行病历书写不分年龄高低,先下手为强。早培养比晚入门要开悟的快。医学生时期格式化病历要掌握,平行病历也要学,既然平行就没有先后之分,也没有贵贱之分。


十三、平行病历可以改变医生的职业倦怠,因为它没有框框,只有形形色色感人至深的故事。故事影响人,感动人,赋予职业的认同感,使命感,愉悦感。


十四、平行病历可以助医生发现比数字感更有临床价值的病人对疾病的体验,对疾病救治的科学性的意义,对所谓延缓了晚期肿瘤病人两个月生存期真正价值所在。


十五、平行病历给了医生对临床事物更多的反思机会。从写作中医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认识了自己,也证实了自己。


十六、平行病历让医生融入到病人的境况,使医生对自己今后将要面临同样的疾病的苦,死亡的恐惧有了充分的思考,也做了必要的心理准备。


谈了那么多对叙事医学中的平行病历的见解,没有直接的经验,但如果我对平行病历含义理解是对的,那么谈的这些间接的感悟还是八九不离十的。医学不是纯科学,它有艺术的属性,所以医学的许多事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平行病历现在在我们国家的医院还是件稀罕事物,知道的人不多,写的人更少,也更没有人去教。我也是一个半瓶子醋,甚至还不到。可还想把它说出来,不是美国人说好它就是好,凭医生的直觉讲它有道理,看来在将来有一天,我们一定要把平行病历的书写在我们的医学生和医生中流行起来。马丽娜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上的一篇题为“对丽塔·卡伦写的《叙事医学》的书评”一文中表达到:理论认为,像训练有素的读者与小说家、故事叙述者及有趣的人物互动的方式一样与病人互动是重拾医学人文的一种方式,可使医生更谦逊、更尊重病人、更能够站在病人的立场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