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受健康界传媒邀约,就如何当医生、叙事医学和马拉松运动谈一下我的看法。当然采访记者之前也看过我写的一些文章,想必提出的问题都是围绕我熟悉的话题提出来的,下面我就这5个问题尝试回答一下。


■ 您曾在一篇文章中说当医生难,但您还是选择了做一名医生,而且是急诊医生,初衷是什么呢?


对于这个问题说来有些话长,那应该是40多年前的事了。现在看来当医生难,因为它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有躯体,有心理,同时医生看病光靠理论还不行,还需要丰富的临床实践和经验。可我在选择当医生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个职业的选择,既是偶然,也是天意。最初的理想是在数学方面有些建树,当初受徐迟写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中主人公陈景润的影响,迷上了数学。说是迷上,实际更多的是感情的冲动,并不具备数学天赋。但那时人小,不知天高地厚,以为理想就是现实。当然也花了不少功夫,烧死了不少脑细胞,最后结果还是功亏一篑,高考数学不及格。唯一的一个目标没有了,人也就不知道干什么了。好在家里还有些明白人,就动员我报考其他专业。舅舅一家子是医生,表妹已先我一年考进了北医,所以家里让我学医的呼声很大。我当时也没有什么主意,医生在我眼里就是白大衣,加上身上各种叫不上名字的化学气味。既然自己除了对数学有一股莫名奇妙的冲动外,对其他都是两眼一抹黑,就随了家人的意愿报考了北医。


Photo by Martin Brosy on Unsplash


选择急诊医生这个职业时我已经成熟,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思想。那时在专科已经摸爬滚打了10多年,吃过苦,受过累,但还是很享受医生这个职业带来的快感。它有挑战、有困惑、也有成就和价值感。当时我们医院的急诊归属大内科,虽然是专科医生,也需要每年到急诊去值班。急诊的疾病涉及急危重症,从临床思维到临床处置都很有特点,所以对专科医生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当有一天医院领导让我来急诊工作的时候,我脑子里想到的就是变了一个工作环境,许多疾病在处理上比专科的病更加立竿见影,当然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只要努力都会有收获,因此,很快答应了领导的安排,没有太多的犹豫就成了急诊医生。


■ 您说过要当一名好医生,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写了《当医生的要走的第一步》、《从医学生到急诊医生的转变》等文章,那在您看来什么样的医生算是一名有温度的好医生?


人都有一种欲望,就是被认同。所以行行业业的人都希望把工作做好,求得自身的价值,当医生也是如此。最初穿上白衣那一刻,就立下了一个目标,一定成为被同行和病人认可的医生。但那时空有一腔热血,可不知道把热血洒到哪里。随着临床实践的积累,与病人和家属相处机会的增多,以及自己也在不断的思考,慢慢地有了当医生的感觉,也学会了与病人游刃有余的交流,也渐渐地体会到病人的需求和对医疗服务的预期。所以在《当医生的要走的第一步》中我写到:医生的人品和德性,这是作为医生第一要考量的,人心不善者不能为医。也就是作为医生最低的门槛就是善良。在《从医学生到急诊医生的转变》这篇文章中,我根据自己所经历的30多年临床路程,写下了13条应知应做的条条框框。其中有一条写到:苦中有乐是人生的乐趣。医学的苦从当医学生就开始了,如果不改行它将伴随你终生。医学的苦既有体力的苦,也有精神上的苦,有时苦不堪言。但医生的职业又是高尚的,让人远离疾病,救人于水火,这时候给医生带来的乐又是言语无法表达的。医生的学识得益于病人的疾病,医生的开悟也得益于病人的生死。不从医哪会有这样的人生,医生的苦与乐值。医生做久了,当初把技术作为衡量医生能力高低的唯一评价指标的热情就没有那么高了。医学是人学,在疾病之外,人更在乎情感。有时疾病治好了,但病人并没有好的就医感受。关键是医生在忙忙碌碌中,都是以数据说话,缺少了与病人的交流,忽视了疾病是长在一个活人身上。在我看来,医生眼里不能只有病,而没有人。只要医生有了病人整体的思维,有了换位思考,那么他就容易成为被病人所接受的有温度的好医生。


■ 近年来您致力于叙事医学的传播与教学,什么是叙事医学?(核心、对患者的作用)


Photo by Mikael Kristenson on Unsplash


我对叙事医学的了解也是近一年的时间。叙事医学从定义上来讲,就是通过文学叙事来丰富医学认知生命、疾苦、死亡的意义。其目的也是用叙事能力来实践医学的人文关爱,聆听被科学话语所排斥的病人的声音。也可以简单地理解,就是通过医患之间的讲故事,把双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谈到叙事医学的核心,包括了关注、再现和归属。这里的关注,不仅仅是对疾病本身的关注,更多是对病人在疾病境遇下,对其心理、情感的关注;再现一定是在关注的前提下,让医生抽身在技术之外,反思病人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心理发生的起起伏伏;如果医生有了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的换位理念,那他对疾病的治疗,就不是只有病字当先,而是人字当先,医患之间的共情也不是说说而已,而是付诸实际。这样就不难看出,虽然我接触叙事医学的时间并不长,但却为它不惜余力摇旗呐喊。实际我个人认为叙事医学就是希波克拉底所说的医生手中三件宝中其中一宝,“语言”的延续。


■ 您为什么对叙事医学情有独钟?有没有典型的案例?


为什么对叙事医学情有独钟?实际在上一个问题中已经回答了。因为医学是人学,所以医生要关注病人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疾病;医学也不是纯科学,技术不能锁定疾病的一切,癌症治疗有困难,器官衰老扭转不了,所以叙事医学是医学技术之外另一只翅膀,助力了医生整体能力的打造。临床中每一个故事,都有叙事医学的身影;临床中每一项决策,都是在叙事医学引导下完成的。从叙事的角度当医生,看到的病人是多姿多彩的,使医生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从叙事的角度培养医生,会让医学充满了人情味,使在病人和医生之间存在着那扇冰冷的数字大门,悄然地躲在医患之间的背后。去年在海医上叙事医学课时,学生们写的平行病历就是叙事医学最好的案例。有的同学说: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每个病人背后,都有一段触动心灵的故事,可是作为医务工作者的我们如何去了解?去倾听?在医院快节奏的工作中,这也许就是我们所缺失的温度与认知。这次的工作就是一次无声的课程,虽然我还存在许多不足,工作做的也并不到位,但这次经历告诉了我如何与患者进行心贴心的共同交流,更学会了如何以一种谦卑、敬畏的态度来面对生命,希望我之后能够有所进步,尽自己的力量做好点点滴滴,如同在冷漠的境地中去点燃一根蜡烛,虽然渺小,但愿它能散发出光芒,增添一份温暖。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善良的医生。 


■ 了解到您在生活中是一位运动达人,经常参加马拉松,跑过很多全马、半马,你是怎样看待这项运动的?


Photo by Ben Stern on Unsplash


实际我也不是什么运动达人,只是做了一个人本能要做的事。我们都知道大自然淘汰了那么多物种,选择人类留到今天,是有它的理由的。除了人有头脑,人有心灵,人还有适宜存在这个世界上的身体。其中走也好,跑也好都是构成身体正常运转的一部分。人就是动物,动物不动还叫什么动物。所以每个正常人理应都是你们今天所谈到的运动达人。我个人认为在运动这件事上本不存在达人这个概念,是人就要运动。只是我们这个社会因为科技的发展,让人心中懒惰和不想吃苦的欲念有了市场。不运动是欲念在作怪,与人的本能无关。我运动之初,也不知道我能跑多远,但慢慢地本能让我发现人具有巨大的潜力。听着身体的声音,你就会明白,人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事情,特别在运动这件事上。作为医生我更知道,人没有一个好身体,除了痛苦,就是痛苦,没有其他。我不能保证运动会给你带来一切,但身处运动的人会在最初痛苦之后,一定能享受到心情的愉悦,精力的充沛以及对生活的憧憬。运动现在被人看成了稀罕事,实际它就是回归了人的本能。运动就像吃喝拉撒睡一样,早已被镶嵌到人的基因里,成为一种习惯。所以不运动就是违背了人的基因,就有可能在一生中某个阶段出现健康问题。即使不出问题,也是侥幸躲过一劫。不管从一个医生的角度,还是从一个遵从运动本能的人角度,我还是呼吁大家把自己当成动物,运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