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疫情让所有人既往的生活方式都戛然而止,不管是从形式,还是从思想观念上。我是一名急诊医生,平素的生活节奏比较紧张,除了按部就班地上班,还有不少的行政会议和专业会议,当然各种讲课、培训、写材料也占去了不少时间,作为社会一份子和朋友间的小聚、为朋友做一些医疗服务也是必不可少。这样一天下来,一月下来,一年下来,算一算时间都不知道去了哪里。电视不看,休假很少,即使自己喜欢的跑步,也需要挤时间。生活过得算是惬意?还是充实?我自己都不知道。总之,人跟上了弦似的,满脑子里都是要做的事情。


Eduard Militaru © Unsplash


疫情来了,社会发生了大变化,许多停不下来的事,也不得不停下。以前之所以停不下来,是因为人有惯性,惯性是一种身不由己的感觉,没有强大的意志力,谁都踩不下这脚刹车。现在惯性撞到了南墙,无路可走了。


疫情下,必须外出工作的人只有两点一线——家、单位;不必须外出工作的人只有一个场所——宅在家里。疫情前的热热闹闹,一下子都安静了下来。餐馆关门,娱乐场所歇业,大街小巷门可罗雀。


在这种形势下,人的生活方式必须做出改变,不管是主动的需求,还是被动的所迫。昨天去剪发,一位理发员说:在家隔离了14天,人都快憋疯了。说明什么?他没有在非常时期,及时变更自己的生活方式。所谓人干什么不重要,人的心情好坏是关键。人的所思、所想、所干,实际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开开心心。疫情初期,大家刚开始宅在家里,都挺高兴,一觉睡到天明,追剧也有了大把的时间。可觉睡够了,电视剧不再吸引眼球,人就感觉出了生活的无聊。人就怕无聊,一无聊就会生事,一是和自己过不去,二还可能伤及无辜。


Johann Siemens © Unsplash


疫情什么时候走,说不好。与其听大家说来说去、推来推去,还不如自己做好陪疫情走下去的心理准备。做好心理准备的前提,是换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聪明人不会让尿憋死。我是属于在疫情下必须去工作的人,虽然干的还是医生的活,但内容与平常有了一定的变化。及时适应,及时调整也感觉挺有意思。特别是在这个时期,对发热病人的筛查,对我的临床思维赋予了更多的挑战和锻炼。一位72岁的发热病人,没有流行病学史,血象低,肺部CT有感染表现,但暂不考虑新冠疑似病人,收到急诊科隔离治疗。后来病人体温不退,血白细胞持续走低,肺部CT显示感染有进展,病人的一般状况也急剧恶化,全身多系统受损。如果在平时,这种病例医生看的比较多,并不会手忙脚乱,可疫情下的今天就需要医生有更多的思考和担当。因为病人的流行病学史干干净净,肺CT也不是典型的毛玻璃影,所以认为病人是新冠之外的病毒感染,加强全身支持以及抗炎、对症治疗。经过两周的努力,病人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在疫情,通过这份病例的实践自己也有了收获。


除了工作的适应、调整,在两点一线的家也要重新规划。我很久不看电视了,现在有时间看看新闻,了解了解疫情的动态,好看的电视剧也追一追;以前买了一堆书,都闲在书架上,疫情下也有了读书的功夫,今天翻翻这本,明天翻翻那本,有些乐此不疲;去年写了60篇随笔,疫情来了以后,思想活跃了许多,恨不得对每件事都有思考,每件事都想写,2月份还没有结束,就写了25篇随笔;跑步要是在平常还要挤时间,现在有了规律的跑步机会,2月份已经跑了183公里。


Raul Petri © Unsplash


疫情下没有了应酬,没有大家围在一起的畅所欲言,没有了想走就到各处走一走的潇洒。疫情下只能自己办自己的事。现在看来,自己要办的事情其实很多,也很丰富,并不是没有意义,只是平时被我们的忙忙碌碌忽略了。看书一直都是被大家认可的一件自娱自乐的好事,任何人都需要书本的知识来填充大脑,读书才会发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非常认可世上不被别人打扰,又意义无穷,还能消磨时间的事情——读书。


写作也是需要一个人的独处。写作不仅是作家的专利,写作在我看来,是另一种方式的思考。人们都说脑子生来就是用的,老用脑子的人衰老就会变慢,老用脑子的人活着就有自信。无疑,写作是一个人对自己一个人的思考,不需要被外界侵扰。写作成就了孤独,但这种孤独不会使你消沉。


运动的方式有许多种,它们也是促进身体健康的好习惯。跑步是一个人的游戏,既可以强身,也可以摆脱无所事事的烦恼。疫情下,人流受到了限制,晚间公共地带人就更少了,只要人与人之间有足够的间距,彼此谁也不会影响谁。跑一跑出出汗,会带来身体好的自信;跑一跑精神爽了,心情自会高高兴兴;跑一跑尝到了甜头,疫情过去就会留下割舍不掉的好习惯。


疫情下给了更多家庭生活的机会,可以展示自己的厨艺,可以把房间装饰的更富有情调;夫妻间有了更多可聊的话题;对父母有了更多时间的陪伴。实际人的生活,不仅是在家之外的跑跑颠颠,更是回归家庭的和和睦睦。


Paula Vermeulen © Unsplash


虽然疫情不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的,但是是每一个人都不可回避的。之前认为“非典”不会再来,17年后新冠肺炎来的更加猛烈。所以有了这次疫情,不会再有人敢说,疫情不会再有了。在这个世界上,本来疫情就是常来常往的事情,它到底来哪里不是人说了算的。人看起来挺牛,可每一次疫情来了,人只有招架之功,主动出击的机会不多。疫情打的是游击战,奉行的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所以,从今开始人要有与疫情打持久战的准备。这就要求人要学会在疫情下换一种生活方式。否则,你就会活得很痛苦。


相信人的适应能力,只要不高调、不自满、不浮夸,该低头时要低头,该折腰时要弯腰,顺势而动,就一定能在疫情下,活得自信、活得不唯唯诺诺、活得不战战兢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