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还没有过去,虽然综合医院的发热门诊压力有所减轻,但武汉和定点医院的工作量还是不少;政府和防控部门紧绷的神经还不能放松;人员大范围的流动还没到时候;居家减少外出仍是最好的选择。


17年间,参加了两次防疫的医疗工作,都是在发热门诊。“非典”时期接触了真正的病人,这次新冠肺炎,到目前为止我们医院发热门诊只有3个病人确诊新冠,我还不在现场,所以对救治这类的病人没有真枪实操的经验,也说不出什么。但两次在发热门诊工作,对以后非疫情下的医疗工作,以及再次出现疫情作为综合医院应该有哪些准备,多多少少有了一些想法。


© Pexels


一、肺炎病人并非都需要输液治疗。


“非典”和新冠肺炎都是呼吸道传染病,所以筛查对象以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为主。在发热门诊,如果符合疑似病人,需要单间隔离或转定点医院。但对那些非疑似病人的上、下呼吸道感染就不需要单间隔离,或吃药或输液治疗。当然要是在平时,医生和病人对于有症状,肺部影像学有异常的人,首选是输液。疫情下,病人和医生都怕交叉感染,所以对于一般状况还好,血液动力学指标平稳的病人选择回家口服药治疗。之后,我们对病人做了随访,绝大多数的病人,通过口服药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预后良好。


几点体会:


1、许多口服抗生素生物利用度好,与静脉抗生素比较在伯仲之间;


2、家里适合休息,饮食方便,有利于提高营养,这是感染病人除了药物治病,非常必要的措施;


3、家里环境熟悉,病人放松,也减少了对静脉输液的恐惧。


4、病人在一起输液,难免有交叉感染,不是新冠,也可能是其他。


所以,在疫情过去后,医生在把握呼吸道感染治疗地点和给药方式时,要慎重考虑。不要想当然的都是输液,同时也要做好病人的说服工作,让病人接受不输液依然可以治好许多呼吸道感染的现实。


二、慢性疾病在家调理,也可以不需要住院。


疫情下,医院的工作重点在传染病的防控上,除了急诊科,发热门诊,医院的大部分病房都处于闲置状态。平常一床难求的局面,迅速缓解,专科医生也有了倒班轮休的时间。所以,在非疫情下住院的那些病人,真的需要住院治疗吗?


慢性病,老年病没有急发,其实都可以在家调理。大部分慢性病,都有疗效确切的口服药保证,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病属于器官功能老化,器官功能老化,没有药物治疗。如果随意服药,反而带来许多药物不良反应。


所以,慢性病人要的是休息好,吃喝好,睡眠好,心情好。这些只有在居家的条件下,才能做到。那些在疫情下可以在家倒班轮休的科室医生要反思一下,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什么病人适合住院?什么病人只需要在家休养或门诊看医就可以了?不要把紧张的医疗资源和不必要的花销,用在不适宜的地方。


三、疫情下,发热门诊和急诊科统一管理,利大于弊。


一般情况下,发热门诊和急诊科属于两个科室。医护人员各自独立,平素没有业务交往。疫情下,两个科室成了一门之隔的邻居,互相麻烦的事情时有发生。传染病病人来诊之前都不知道自己是传染病,如果不发热,直接看病地点就是急诊科。如果出现情况就会请发热门诊医生来帮忙。发热门诊平常配置的抢救设备少,抢救空间也有限,如果遇到了传染病人的抢救,每每还得需要急诊科医生出手。本来平时交集不多的两个科室,在疫情下成了患难的兄弟,彼此依赖性很大。


如果没有统一协调的指挥,还是自扫门前雪,不但会互相不买账,还要给疫情控制造成很大的阻力。因为两个科室各有各的专业,都会顺着专业说出不配合的理由。这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苦的是行政主管部门和病人,当然两个科室也有说不出的苦衷。


统一管理,做到专业互补,急诊人员学会传染病的防护,发热门诊的人员知道抢救的流程。随时通报信息,随时了解疫情的进展,彼此心中有数。疫情下,两组人马拧成一股绳,就会工作有序,忙而不乱,真正做到早发现,早防护,早救治。


四、医院成立综合内科,疫情下就可以担当灰色病房的角色。


现在分科越来越细,综合医院大多数都没有了综合内科。人一旦进入老年,只患一种疾病的情况太少了,所以身上有几个病,就需要看几个科,医生都是专科专病医生,最后病没看好,病人累的要死。


综合内科,就是培养医生一专多能,不能以病为单位看病,而是要以人为单位治病。分科过细,就会走到社会有需求的病没人看的境地。难怪许多医学大家呼吁恢复综合内科的建制。


实际综合内科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疫情下,可以承接灰色病房的任务。此次疫情,专科病房很少再收与疫情有一丝关联的病人,但这些病人又非疑似病人。疫情下,病人有病要治,去急诊,但急诊人满为患,就会导致交叉感染的几率升高,这样给医院医疗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


疫情下,灰色病房按传染病的管理,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发生,病人和医护人员都踏实。综合内科医生是多面手,对于各个系统出现的发热病人,不胆怯。所以在疫情期间有了这么一个病房的存在,减少了医院许多尴尬的事情。


Macau Photo Agency © Unsplash


五、每一位医生要掌握传染病的知识,学会防护,学会问流行病学史。


这次疫情过去,保证不了疫情不会再来,也可能会成为常态。即使没有大的疫情,也可能会有小的疫情发生。这次武汉医务人员感染率高,与初期防护不到位和对传染病的认识少非常有关系。


传染病虽然是专业,但必备的知识还是要知道的,而且不复杂。就像北京医疗系统的高级职称晋升考试,传染病是必考项目。要知道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在护好脸,消化道的传染病的防护在管好嘴和手。每个传染病都有流行病学史,掌握起来不困难,只要有心都能问个水落石出。所以医生不要把功夫都花在自己闭着眼睛都熟悉的专业上,拿出一点时间普及一下传染病知识,在疫情真来的时候,就会避免像这次武汉医务人员的高感染率。


六、临床医生和影像科医生联合会诊,能产生1+1大于2的效果。


“非典”那时就是临床和影像科的医生联合会诊,帮助不小。术有专攻,每个人的知识都有短板,强强联合才能互补。“非典”过后,有些科室保持了多学科的查房制度,更多科室还是各自为战。对于影像判读不给临床资料,影像科医生只能看图说话,结论未必贴近临床实际。如果两组医生在一个平台互动讨论,结果就不一样了,不但两组医生获益,关键病人也获益。


上上下下为此次疫情建立了不少群,每天讨论最热烈的就是会诊专家群,大家问流行病学史,问临床表现,分析肺CT影像学特点。每个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既保证不漏掉一个病人,也做到不冤枉一个病人。虽然共同讨论花了一些时间,结果还是事半功倍。非常时期,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做出了效果,看来有必要在疫情过后继续保留下去。


七、单间病房,负压病房,有条件的综合医院最好能配置。


传染病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切断传染源,也就是隔离病人。如果疫情来了,没有隔离病房会非常被动。当然对重的传染病人,需要进行各种操作,如呼吸机治疗或手术治疗,还应该具备负压病房。看似投入成本有些大,一旦疫情来了医务人员不慌张,更重要的是杜绝了不必要的交叉感染。上对主管部门,下对医务人员都有个好的交待。平常时期,这些病房也可以收治普通病人,这样一看,性价比还是不错的。


八、组建战时拉得出去的人员梯队,平时要有培训机制。


疫情下,医务人员调动大,只靠感染科医生会捉襟见肘。此次全国驰援武汉的医生上万,各地区还有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可想而知,如果按专业做到专岗专用是不可能的,外科医生也有可能上前线。所以,平时医院要有预案,对相关科室、相关人员,组织传染病培训常备不懈。


危重症识别和抢救是许多专科医务人员的短板,四平八稳的病会看,遇到命悬一线的病就会六神无主,定期在急诊和ICU的轮转,救治危重症的能力就会得到提升。传染病的可怕就在于危重症病人多,死亡率高。现在新冠肺炎的难点,也是在危重症病人的抢救上。所以战时用的上的队伍,抢救能力就要强。培训不是走过场,留下一纸人名单,好看不中用。而是要真正做到位,实地地练,实地地训,与晋升挂钩。


谈的想法,都是自己一家之言。会有些主观,也会有些片面,但确实来源于这两次疫情,特别是这次新冠肺炎的真凭实感。没有传染的病怎么都好说,毕竟影响的是少数人,而传染病一来,影响的面就大了。遇到的这两次疫情都是全球性质的,不说经济的损失,单是受累的病人就不计其数。


聪明人要有忧患意识,不要吃后悔药,不打无准备之仗,先下手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