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是指疫病的发生和蔓延,疫主要说的是传染病,所以疫情一般就理解为传染病的流行。当年的“非典”和今天的新冠肺炎都属于疫情范畴。以前人们习惯把传染病的流行,称作瘟疫。查士丁尼瘟疫,被认为是第一次正确使用“瘟疫”一词,描述的就是腺鼠疫的流行。最早文字记载是公元前1500年的埃及纸草文书,那里记录了一种疫病肆虐埃及,杀死了这片土地上所有的头生子。所以几千年来,传染病与战争、饥荒、生态危机一起对人类的生存不断提出挑战。


Chris Barbalis © Unsplash


看似科技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医学的进步让今天的人类较一百年前有了无法想象的享受和福利。但传染病并没有走远,加上人类不受限制的繁殖,弄脏自己的环境,耗竭自己的资源,不为未来着想,使得新的一轮传染病不时光顾人类。艾滋病、埃博拉、SARS、新冠肺炎,一个个都是来势汹汹,防不胜防。现有的科技和医疗手段频频失手,爱莫能助。


旧的传染病实际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如霍乱、鼠疫、肺结核;新的传染病又粉墨登场,地球上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被害者。先天疾病是没办法回避的病;老年疾病是命中注定的病;癌症是想防,但苦于缺少良策的病。而传染病不一定都是天灾,人祸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从艾滋病到今天的新冠肺炎,都有人为的因素在里面。所以每一次疫情来了,都不要把它当成一个听之任之、得过且过的一件事,要有思考,要在思考中反思,在反思中去寻找答案。


一、避免侥幸心理。疫情的发生、发展不是以主观意志为转移,需要冷静的科学预判。要有危机意识,要有前车之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相信数据和事实。疫情涉及方方面面,不能听一家之言。侥幸不足取。


二、疫情的效率在防,不在治。对新发传染病最积极,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控。疫情初发,疫情规模小,给防控提供了有效的空间。公共卫生和传染病专家是防控的主力军,这个节点不是临床专家出场的时刻。防控失手,到了只有治的地步,病人会越治越多。这时苦的是临床专家。


三、决定疫情三要素:政府、普通民众、医务人员。传染病需要切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需要政府动用行政手段关停与传染有关的场所和隔离人流;普通民众在疫情下都有可能成为病人,必须远离传染源,不能随心所欲不配合;医务人员是疫情下传染病防控的宣传者、执行者、筛查者、救治者。三方都不能缺位,政府的决定性,民众的重要性,医务人员的不可或缺性。孰轻孰重,显而易见。


四、疫情下的每一个人都与疫情相关。一旦发生疫情,每个人都脱不了干系,不能独善其身。认清各自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为自己好,也为别人好,千万不要做损人不利己的事。


五、疫情下需要团结协作。疫情如战场,需要全民皆兵。各部门、各专业、每个人员之间不应该有壁垒,打破以往的隔阂,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小家子气,盘算自己的小九九,都是没有格局的表现,也注定在疫情下成为一个失败者。


六、疫情下要学会不断的思考。疫情变幻莫测,此一时,彼一时。疫情对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全新、陌生的事件。只有不断地观察、思考才能在疫情下掌握主动权,不打无准备、无原则之仗。没脑子,随大流,碰了壁,自己最痛苦。


七、疫情下提升心理承受力。疫情对谁都不是一件兴高采烈的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理压力。可以说疫情下是一个没有枪炮的战场,是战场就会有恐惧、失败、困惑、无望等,所有负面情绪的出现,这也是人之常情。调整好心态,释放压力,要比在疫情下做一些具体工作更难。但只要带着阳光的心理走出负面情绪的阴霾,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就会培养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八、疫情下培养忧患意识。人在顺利的时候,容易得意忘形,以为世界只有一马平川。实际人生是被苦难所包围,只是在平常时期不愿意正视苦难的存在。疫情下让人们知道苦难无处不有,得意、享受都是暂时的。有了忧患意识就不怕在苦难来临时,毫无准备,惊慌失措,被吓破了胆。


九、疫情下让理想靠近现实。疫情可以是一个警钟,把人生中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拉回到现实。脚踏实地的干事,比虚无缥缈地想入非非更能接受疫情的考验。人生苦短,世事无常。不攀比、不较劲、不强弩,不把荣誉当饭碗,活出一个真实的自己。


十、疫情下更知道知识的可贵。疫情下不只是要求专业人员了解传染病,还有许多非专业人员要知道围绕疫情方方面面的知识。为什么要居家隔离?戴口罩有什么好处?如何调整疫情下的心态?等等。有了知识就能分辨不实的信息带来的恐慌,有了知识就不会被疫情的变化搞得无所适从。此次在武汉方舱医院有一位神情专注读书的淡定哥,被网上热议。从他身上就看出了,疫情下知识就是力量。


十一、疫情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疼。这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因为疼总归不是一件好事情。但疫情下发生的都是血淋淋的事实,不管是看到的、感受到的、体验到的,都是扎心的事,都是生与死的抉择。如果老是记吃不记打,总会有一天没有后悔药可吃。做事不后悔,先要接受既往的教训。


十二、疫情下健康的弥足珍贵。健康什么时候都重要,只是在疫情下,更显得弥足珍贵。疫情下,焦点在传染病。得了传染病,一举一动都会被关注,是好事,也不是好事。有时病不重,但心理压力受不了;得了非传染病的病,不敢就医怕染上传染病,有些病就会被耽误。最好的捷径就是疫情下身体健健康康,不去医院。想要身体健康,就要平时打好基础。健康是做出来的,光想不做没有健康。


十三、疫情下的整体观。对疫情要统筹兼顾考虑,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疫情下的传染病和平素的疾病不一样。虽然都是病,前者关乎社会层面,后者只定位在医院层面。也就是说疫情下的传染病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稳定,也涉及到每一位社会成员重新评价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所以单纯从传染病本身看疫情,就失去了整体观的考量。而站在疫情这个大背景形势下,去分析与传染病有牵连的诸多事情,就有可能避免有失偏颇现象的出现。疫情下的整体观不仅是对决策者、医务人员,而是疫情下每一个人都应从大局着眼,一切从疫情出发。



从历史规律看,虽然今天的疫情已成为一场全球性的灾难,但一定会过去。那么疫情还会不会再来?答案也是肯定的。如果让疫情来的慢一些,缓和一些,可控一些,有没有可能?我想答案也应该是肯定的,前提每个人都要在疫情下有一个正确的反思。


借用《疾病改变历史》的结论作为本文结束语:


人类必须与自身保持和谐。假如不学会自律,假如解决不了主要是我们自己制造的困难,那么我们的问题看来就注定要用更严厉的方式来解决,至少是暂时这样解决。那时解决的手段就必然会在人类的一个或所有古老的敌人手中,这些敌人是饥荒、瘟疫和战争——与这些《启示录》上的骑士一起来的灰马上还有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