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让我参加个读书会,当然是线上的活动。本来对线上的活动不是很热衷,一是对摆弄电脑、手机不擅长,二是总觉得一个人对着孤零零的屏幕说来说去,没有氛围。疫情下,所有的公众活动都取消了,从目前看,疫情结束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估计在短时间内线下的会议不会是主流。前两天参加了一次线上研究生答辩和线上学术会,感觉操作程序可以胜任,会议效果反映不错。科技发展了,虽然人们暂时对新病毒办法不多,被扰的颠三倒四,胡说八道,但做其他事手段还不少。疫情推动了线上的学习,从这一点来看是好事。


Kaboompics .com © Pexels


以前读专业以外的书确实不多,这几年工作重心有了一些调整,拿出时间看一些杂书。看多了,就有些放不下了。这也让我理解了当初上大学的时候,看到有些同学捧着一本小说,不吃不喝,还津津乐道,以为有病呢。当然我还是不能与那些嗜书如命的人比,那些人天生就是看书的命。我是后知后觉的人,年过半百了,才知道脑子里空空如也。虽属于知识分子,但知识面也太窄了,诗词歌赋样样不会。有句鼓励人的话:什么时候读书、学习都不晚。我理解,这不是鼓励,是安慰。所以,人还是要早读书,好好学习。没有知识或知识不够,会闹笑话。此次疫情,就可以看出读书人和不读书人的差别。同样是病人,有些心理恐惧的要死,有的躺在病床上镇定地读书学习。


看了一些书,喜欢哲理性的,喜欢有思想的,喜欢经典的,喜欢故事性强的,喜欢文字通俗的,喜欢短小精悍的。读书跟文化层次,工作背景,兴趣爱好,环境心境有关。我读的书都不是生涩难懂的,确实没有那么高水平,文言文看不明白,高深理论理解不了。所以,我是一个偷懒的人,看上去挺用功,实际还是喜欢越简单越好。之前迷上一阵电子书,读起来方便,走到哪里读到哪里;选择余地大,想看什么就看什么。过了一阵子,兴趣下来了,一是眼睛受不了,二是没有读书的感觉,老是让人觉得在玩游戏,最后彻底放弃了。


Min An © Pexels


家旁边有个小书店,都是经典、哲学和传记类的书,古代、现代的都有。店门口写的“书店转让,买书打折”。周末休息就会到这里翻翻书,当然有贪便宜的想法,但更愿意享受看纸质书的感觉。偶然翻到了一本旧书,不但不打折,还要翻倍收费。时间一长就对店主的“买书打折”没有了感觉,只要喜欢不在乎那几十块钱。喜欢纸质书还有两个理由,一是可以在书上随便涂随便画。天生记忆力就不怎么样,年岁大了,记忆力在走下坡路,所以如果不在书上勾勾画画,当时记住了,转眼就忘了。二是举着纸质书才有读书的范,有读书的感觉,没办法老观念挥之不去。


这次疫情,虽然工作挺忙碌,心里也没有底,但时间有时有点,自己能掌控。再者除了与疫情相关的事,其他也就没事干了。一下子身上卸下了许多平常不喜欢做,但必须做的事情,人反而轻松了不少。好在除了工作,我还有读书、写文章和跑步,弥补了那些开始冒头的空虚。


疫情下除了医疗,许多行业都关门歇业了。没想到外卖一直没有停,晚上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跑步,唯一偶尔能见到的就是送外卖的小哥。当然我不需要他们给我送吃送喝,但疫情下我买了不少书却也能准时送到,让我惊喜不小。我看书和心情环境有关,疫情下我的心情是暗暗的,有些悲凉,这时看不了欢欣鼓舞的书。作为医生,疫情直接与我的职业相关,需要我去反思,但没有知识的储备我无从反思。所以我买了几本与疫情相关的书,如:《逼近的瘟疫》,《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疾病改变历史》,另外渔歌的医学编辑麦子给我寄来了《世纪的哭泣——艾滋病的故事》。每一本书都不是我喜欢的短小精悍题材,可在疫情下并没有影响我读书的效率,有些书是一口气读完,如《逼近的瘟疫》。有些书虽断断续续,可兴趣不减,如《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世纪的哭泣——艾滋病的故事》。因为每天写一些文章,《疾病改变历史》成了我参考资料。读书不仅让我把疫情下的生活充实了不少,而且看到既往世界也不是太平盛世,疫情频频打扰,有教训,也有经验,作为今天疫情下的我们如何面对?也就有了参考答案。


Suzy Hazelwood © Pexels


读书不仅仅是消遣和打发时间,读书更让你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做好自己你就是幸福之人,做不好自己你可能就是一个悲哀的受害者。人选不了疫情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疫情下也没有任何人能独善其身。读书可以使人不为疫情所累,放松心态,不随大流,站得高看得远,以一种阳光心态看待这个世界。


这次疫情看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三本书,第一本是我之前盲目从家门口的书店买来的,名字是《活着就是为了讲述》。疫情下闲来无事,偶然看到了这本书,就把它从书架上抽了出来。它是一本马尔克斯的自传,身处贫穷的国家,战争,瘟疫时时打扰,而他却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喜好,并没有被恶劣的环境所压倒,坚持读书写作。正如他所言,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这本书很长,但我还是饶有兴致地把它读完。兴趣使然,紧接着我就买了他的另外两本书,《霍乱时期的爱情》和《百年孤独》。以前听说过《百年孤独》,没有读过,也不知道谁写的。两本书的篇幅都不短,要是以前很难能完整的看完,这次读的可以说是如饥似渴。马尔克斯在我眼里是一位非常会讲故事的作家,读故事性强的书是我的喜欢。他的这两部书同样描述的是瘟疫和战乱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虽然有些夸张,但把人物的内心世界还是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次疫情给了更多的规律时间,让我在另一种心境把这些在平时不能看下去的书读完。收获有无不知道,思想进步更无从考量,可确实在疫情下没有感受到无聊、无奈和无所事事。与喜欢读书的人比较还差的很远,但确实发现读书会改变人的心情,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境会要求读不同的书。疫情下,我喜欢读描写疫情相关的人和事,当然没有思想内涵的书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