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仙保,谢丁一,邱 祺,沈 洋,焦 琳,李巧林,陈日新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 330006)


[摘  要]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有效灸疗方案。方法:42 例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选取腹部神阙、天枢穴区,采用“探感定位,辨敏施灸,量因人异,敏消量足”的标准施以热敏灸治疗。观察患者首次接受热敏灸的艾灸得气率及治疗前后负性情绪减轻情况,胸闷、纳差症状改善情况, 艾灸主动接受率。结果:(1)患者热敏灸 20 min 的艾灸得气率为 52.4%(22/42);热敏灸 40 min 的艾灸得气率为 90.5%(38/42);热敏灸 1 h 的艾灸得气率为 100%(42/42)。(2)患者第 1 次、第 2 次、第 3 次热敏灸得气后立即感到身体轻松与心情舒畅的发生率分别为 61.9%(26/42)、73.8%(31/42)、92.9%(39/42),高于热敏灸治疗前的 42.9%(18/42,P<0.05)。(3)患者第 1 次、第 2 次、第 3 次热敏灸得气后胸闷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 23.8%(10/42)、16.7%(7/42)、9.5%(4/42),低于热敏灸治疗前的 50.0%(21/42,P <0.05);患者第 1 次、第 2 次、第 3 次热敏灸得气后纳差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 26.2%(11/42)、19.0%(8/42)、9.5%(4/42),低于热敏灸治疗前的 57.1%(24/42,P <0.05)(4)第 1 次治疗后,患者对热敏灸治疗的主动接受率为 100%(42/42),高于热敏灸治疗前的 11.9%(5/42)。结论:热敏灸能够有效减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胸闷、纳差症状,患者接受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热敏灸;艾灸;负性情绪;胸闷;纳差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treatment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HUANG Xian-bao, XIE Ding-yi, QIU Qi, SHEN Yang, JIAO Lin, LI Qiao-lin, CHEN Ri-xi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TCM, Nanchang 330006, China)


KEYWORDS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moxibustion; negative emotion; chest distress;

impaired appetite


2020 年初,我国遇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袭击, 全国上下同心抗击疫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一个新的传染病,医学对它还没有更多的认识,也没有特效药。2020 年 2 月 11 日,江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下发通知,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抚生院区(江西热敏灸医院)为江西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省级中西医结合定点医院。2 月 13 日笔者科室进入隔离病房采用热敏灸治疗新冠肺炎患者,2 月 24 日应湖北省蕲春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邀请,同时选派热敏灸团队成员前往蕲春县人民医院支援,共治疗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 42 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 2020 年 2 月 11 日至 2020 年 3 月 9 日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抚生院区与蕲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共纳入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 42 例,其中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抚生院区 28 例,蕲春县人民医院 14 例;男 28 例,女14 例;年龄 2976(47±11)岁,60 岁以下患者35 例;30 例有明确疫区史或与新冠肺炎患者接触史;11 例患有基础疾病,其中高血压 5 例,糖尿病 2 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 2 例,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病者 1 例,哮喘 1 例。本研究通过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伦理审批(伦理批准号: JZFYKYLL20200210002)。


1.2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与临床分型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 2020 年 1 月 27 日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1]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新冠肺炎诊断标准,其临床分型属于普通型;

②年龄 18-80 岁;

③能配合艾灸治疗、正确表达灸感;

④自愿加入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①体温超过 38.0 ℃者;

②具有严重全身性疾病(心、肝、肺、肾、血液病等),精神病患者;

③晕灸者或惧怕艾灸者;

④施灸部位具有溃疡、皮损等影响灸感者。


2治疗方法


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参照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三版)[2],对患者施以热敏灸治疗。


(1)取穴:神阙、天枢穴区。


(2)操作:患者取舒适仰卧位,全身放松。分别点燃两段直径 2.5 cm、长 4 cm 的艾段,插入内有艾热反射腔、能够调节单元热度的专用灸具(本团队自行研制)中,灸具长 22 cm,宽 16 cm,灸具的出烟口与便携式消烟器(河北省艾易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相连,将灸具以肚脐为中心横向放置。施灸过程中可通过调整每个施灸单元手柄来调节艾热强度, 使施灸的腹部穴区感到热而均匀、舒适、不灼痛为宜; 通过灸具在肚脐上下左右移动,找到出现热感有渗透、远传、扩散、舒适等艾灸得气热感的位置,静置施灸。整个施灸过程中务必保证热而均匀、舒适、不灼痛。施灸过程见图 1。


(3)灸量:每次施灸时间以灸至深部热、远部热、身烘热、额汗出等艾灸得气消退为度,约 40-60 min, 每日 1 次。


图 1 新冠肺炎患者正在接受热敏灸治疗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


(1)艾灸得气率


艾灸得气[3-4]的标准:被施灸者产生透热、扩热、传热、非热觉、身烘热、额汗出、肢端热、胃肠蠕动反应等热敏灸感中的 1 种或 1 种以上灸感者,则判定为艾灸得气。患者艾灸得气评估时间为首次施灸 20 min、30 min、40 min、1 h,艾灸得气率为艾灸得气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百分比。


(2)负性情绪减轻情况


采用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5]评估患者的负性情绪,包含 20 个条目,其中第 2、4、6、7、8、11、13、15、18、20 等 10 项条目为负性情绪评估项, 以 1-5 级计分,1 分表示完全没有,5 分表示极其多, 全部均为正向计分,其总分在 10-50 分。10-20 分患者负性情绪较少,表明身体舒适和心情舒畅;21-50 分则负性情绪较多,表明身体存在较多不舒适和心情不舒畅。身体舒适和心情舒畅的发生率为负性情绪评估 10-20 分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百分比。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 1 次、治疗第 2 次、治疗第 3 次结束后进行负性情绪评估。


(3)胸闷、纳差症状改善情况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的中医证候量表,评价艾灸前后患者胸闷、纳差等中医证候变化。胸闷或纳差症状的发生率为胸闷或纳差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百分比。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 次、治疗第 2 次、治疗第 3 次结束后进行胸闷、纳差症状评估。


(4)热敏灸的主动接受率


热敏灸的接受度与认可度分为不接受(拒绝艾灸治疗)、被动接受(由医生推荐艾灸治疗,患者表示愿意尝试治疗)及主动接受(患者自己主动要求艾灸治疗)3 种情况。热敏灸的主动接受率为主动接受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百分比。患者于治疗前和第 1 次治疗结束进行热敏灸主动接受率的调查。


3.2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 - s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的形式表示,组内比较采用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治疗结果


(1)艾灸得气率


热敏灸治疗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 42 例,共施灸 272 人次。热敏灸治疗在病区覆盖率 100.0%。热敏灸 20 min,艾灸得气率达 52.4%(22/42);热敏灸 30 min,艾灸得气率达 78.6%(33/42);热敏灸 40 min,艾灸得气率达 90.5%(38/42);热敏灸 1 h,艾灸得气率达 100.0%。


患者在施灸过程中出现舒适、透热、扩热、传热、四肢末端热、深部热、远部热、身烘热等反应。施灸后部分患者感到身体轻松,心情舒畅。说明该类患者的相关穴位普遍发出了对艾热的需求信号,表明热敏灸非常适合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并能发挥较好的作用。


(2)负性情绪减轻情况


患者第 1 次、第 2 次、第 3 次热敏灸得气后立即感到身体轻松与心情舒畅的发生率分别为 61.9%(26/42)、73.8%(31/42)、92.9%(39/42),高于热敏灸治疗前的 42.9%(18/42,P<0.05)。表明热敏灸能有效减轻负性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胸闷、纳差症状改善情况


患者第 1 次、第 2 次、第 3 次热敏灸得气后胸闷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 23.8%(10/42)、16.7%(7/42)、 9.5%(4/42),低于热敏灸治疗前的 50.0%(21/42, P<0.05)。表明热敏灸治疗可以改善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的胸闷症状。


患者第 1 次、第 2 次、第 3 次热敏灸得气后纳差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 26.2%(11/42)、19.0%(8/42)、 9.5%(4/42),低于热敏灸治疗前的 57.1%(24/42, P<0.05),表明热敏灸治疗可以改善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的纳差症状。


(4)患者热敏灸的主动接受率的变化


第 1 次治疗后,患者对热敏灸治疗的主动接受率为 100%(42/42),高于热敏灸治疗前的 11.9%(5/42),表明热敏灸对于新冠肺炎患者来说是一种舒适、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


4讨论


灸法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能否以及如何发挥作用,首先必须思考新冠肺炎的中医证候特点。于是第一时间由抗疫一线隔离病房的湖北热敏灸团队医生,采集新冠肺炎病人的中医临床表现,了解其中医证候特点。通过分析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 结合 2020 年 1 月 23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6],认识到这次新冠肺炎属中医的湿毒疫病。由此可知,艾灸的温阳益气、芳香化湿的功效与此次疫情的中医病因病机是符合的,而且自古就有中医艾灸防治疫病的记载[7]。因此,热敏灸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可发挥作用。根据 30 年的热敏灸研究成果,笔者团队治疗新冠肺炎采用辨敏施灸[8-12],具体包括辨敏选穴、灸敏得气、消敏定量及依敏制具 4 个环节。


4.1辨敏选穴


穴位是艾灸的施灸部位,穴位的精准定位很重要。热敏灸的前期研究[13-15]表明穴位有状态之别, 有静息态与敏化态的区别。当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穴位会从静息态转化为敏化态,敏化态穴位对针灸刺激发生小刺激大反应,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新冠肺炎以湿邪为主,病位在上、中二焦。湿在三阳,可郁而化热,湿遏热伏;湿入三阴,湿邪伤阳。温阳可化湿、透热、散寒、通络,因此推断具有温阳益气作用的神阙区域应该是热敏穴区。天枢既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又是大肠募穴,也非常符合扶土生金、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亦与本团队肺脾同病从神阙施灸的规律相一致。因此本治疗方案确定选穴为神阙、天枢穴区,在此基础上探感定位。


4.2灸敏得气


艾灸强调得气,气至而有效。艾灸得气是艾灸疗法的精髓,是机体内源性抗病机能充分调动的标志, 能够显著提高灸疗疗效,这是以往热敏灸研究[16-18] 揭示的临床规律。艾灸得气的表现是透热、扩热、传热、深部热、远部热、身烘热、舒适、轻松、心情舒畅等[4-5]。古人使用灸法,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艾灸得气产生的舒适、身体轻松、心情舒畅,能明显减轻患者对疾病的负性情绪,增强自信心,提高免疫力,是针灸治病必先治神的具体体现。艾灸热敏穴位是艾灸得气的关键之一,艾热强度也很重要。按照既往研究[19-21]揭示的临床规律,选定艾灸得气的较佳艾热强度参数为 42 ℃。


4.3消敏定量


艾灸量既要保证充分发挥疗效,又不致过量施灸是热敏灸治疗疾病的关键要素。笔者团队制定了标准化中个体化、个体化中标准化的消敏灸量标准[8-10],即以得气消退为度。这是既往的大样本、多中心、中央随机对照试验[22-23]证明的可以显著提高艾灸疗效的灸量标准,平均时间约 45 min。


4.4依敏制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艾灸得气,施灸工具很重要。进入隔离病房施灸,有 3 个特殊要求:


①尽量减少近距离与患者的接触时间;

②在病房内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能快速得气;

③要及时消除艾灸带来的艾烟。于是本团队研制了对艾热强度可方便单元调节的,艾热辐射可形成特定梯度的灸具,减少了艾灸激发得气的潜伏期及医生与患者近距离接触的时间。由于隔离病房不能有艾燃烧产生的烟与味,故采用便携式消烟器,可消除空气中艾灸产生的 99%的艾烟。


应用上述灸疗方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次有益的探索,获得如下体会:


①艾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温热性质的外治法,新冠肺炎患者普遍乐于接受。

②艾灸对于寒湿为病是有效的。即使湿蕴化热, 湿遏热伏,亦能温阳化湿而透热。

③患者艾灸得气率达到 100%,说明该类患者的相关穴位需要外界艾热的帮助,提示热敏灸适合新冠肺炎的治疗,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

④更有意义的是,观察到每次艾灸结束后,大部分患者感到体内温暖舒适,身体轻松,心情舒畅,负性情绪减轻,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灵枢·本神》云:“凡针之法,必先本于神”,《灵枢·官能》曰:“用针之要,无忘其神”,强调在针刺的过程中要首先调神,才能提高疗效,灸法也是如此。艾灸得气时产生的一身烘热、一身轻松、心情舒畅,这就是艾灸调神的具体表现,也是热敏灸的独特优势。现代医学已证明,疾病过程中的负性情绪会严重影响人体抗病机能的发挥[24]。因此,充分重视与发挥热敏灸的调神作用,减轻患者负性情绪,进而增强抗病机能,调节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是值得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综上所述,本次热敏灸参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虽然样本量小,无法随机分组对照,加之不是独立干预(还有中药口服),结局指标难以评估,但提示了灸法治疗本病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开启了灸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思路。接下来重症患者出院后的康复,应是灸法的用武之地,也更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EB/OL]. (2020-01-27) [2020-02-28]. http://www.nhc. gov.cn/yzygj/s7653p/202001/4294563ed35b43209b31739bd078 5e67.shtml.

[2]江西省卫生康委员会.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三版) [EB/OL]. (2020-02-21) [2020-02-28]. http://hc. jiangxi.gov.cn/doc/2020/02/21/139515.shtml.

[3]陈日新, 陈彦奇, 谢丁一. 试论艾灸得气[J]. 中国针灸, 2019, 39(10): 1111-1114.

[4]陈日新, 吕志迈, 谢丁一, 等.  热敏灸得气灸感量表的研制与初步评价[J]. 中国针灸, 2018, 38(11): 1229-1234.

[5]Watson D, Clark LA, Tellegen A.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brief measure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the PANAS scales[J]. J Pers Soc Psychol, 54(6): 1063-1070.

[6]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 [EB/OL]. (2020-01-22) [2020-02-28]. http://www.gov. cn/zhengce/zhengceku/2020-01/23/content_ 5471832. htm.

[7]中国针灸学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针灸干预的指导意见(第二版)[J/OL]. 中国针灸. (2020-03-04) [2020-03-14]. https://doi.org/ 10.13703/j.0255-2930. 20200302-k0009.

[8]陈日新,  康明非.  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5.

[9]陈日新, 陈明人,  康明非. 热敏灸实用读本[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5.

[10]陈日新. 热敏灸——灸疗学的传承与创新[J]. 中国针灸, 2018, 38(8): 890.

[11]Chen RX, Chen MR, Xiong J, et al. Effectiveness of heat-sensitive moxib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Trials, 2011, 12(226): 1-7.

[12]Chen MR, Chen RX, Xiong J, et al. Curative effect of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on chronic persistent asthma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 Tradit Chin Med, 2013, 33(5): 584-591.

[13]黄仙保, 陈日新. 陈日新“辨敏取穴”施灸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 32(9): 4038-4041.

[14]陈日新, 康明非, 陈明人. 岐伯归来—论腧穴敏化状态说[J]. 中国针灸, 2011, 31(2): 134-138.

[15]陈日新, 谢丁一. 再论“腧穴敏化状态说”[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5(3): 50-53.

[16]陈日新, 康明非. 灸之要, 气至而有效[J]. 中国针灸, 2008, 28(1): 44-46.

[17]Chen RX, Chen MR, Xiong J, et al. Influence of the deqi sensation by suspended moxibustion stimulation in lumbar desc herniation: study for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two arms cohort study[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3,2013:718593.

[18]Chen RX, Chen MR, Xiong J, et al.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the deqi sensation and non-deqi by moxibustion stimulation: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3, 2013: 906947.

[19]Xie DY, Jiang YX, Chen RX, et al. Study on the thermesthesiafeatures of heat-sensitive acupoints in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J]. Acupunct Tuina Sci, 2016, 14(2): 110-114.

[20]谢丁一,李原浩, 陈日新, 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热敏腧穴温度觉特征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 32(9): 4211-4214.

[21]谢丁一, 谢秀俊, 陈日新, 等.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热敏态腧穴温度觉特征研究[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36(1): 35-39.

[22]Chen RX, Chen MR, Xiong J, et al. Is the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ffects of two-dose stimulation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in the treatment of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2, 2012: 696498.

[23]Chen MR, Chen RX, Xiong J, et al.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moxibustion doses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therapy[J]. acupunct med, 2012, 30(4): 266-272.

[24]张向荣, 彭昌孝, 袁勇贵. 心身疾病患者负性情绪与心理防御机制研究[J].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1, 9(4): 244-245.


发表于中国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