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电子科技以及人工智能等方法,医学在这100年当中取得的成就,是之前多少个世纪加在一起都不可同日而语的。许多疾病可以早发现,许多疾病可以早治疗,许多疾病可以在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情况下带病生存。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人对医学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当然这一切功劳的取得,不是现在的医生变得比以前的医生聪明了,比以前的医生勤奋了,比以前的医生思维敏感了,比以前的医生能力强了,而是医学技术的出现弥补了现在许多医生自身能力的不足。


Vidal Balielo Jr. © Pexels


但医学技术又不是万能的,人之将死是不可更改的客观规律,俗话说:医生治得了病救不了命。特别是在疾病的终末期,即使各种高大上的医疗技术轮番上阵,仍不能改变最后的医疗结局。葛文德在《最好的告别》写到:“医学的存在是为了抗击死亡和疾病,这当然是医学最基本的任务。可死亡是我们的敌人,这个敌人拥有优势力量,注定是最后的赢家。”所以在当代医疗工作中,不懂技术,不会技术的医生很难在医学立足,可如果把医学技术当成唯一的手中法宝,唯余马首是瞻,也会丧失医学的初衷——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


Elle Hughes © Pexels


作为一名医生如何发挥好技术才能让其在与疾病的博弈中,既尊重病人的心愿,符合病人的利益,又不让医学技术在可治的疾病上缺位,是对医生仁心仁术的考量。也就是说,一名好的医生,应该是仁心仁术并举,但精湛的技术一定是在善良的仁心指导之下。沟通和叙事就是让医生在脑子里先有病人的整体观,从方方面面了解病人的需求,有精神层面的,有对治疗结果预期的,有经济承受力的。只有这样技术的介入才是合情合理的。这也是在叙事和沟通背景下,与基层医生谈技术操作的原因。


1

要充分认知技术的利与弊


临床医学永远达不到技术的完美,是利弊之间的权衡。作为医生不能只看到利的一面,忽视弊的存在。临床的决策就在于给病人带来的是获益多?还是获益少?这种获益病人是否能接受。


2

技术要精不要广


医学技术涉及到人命关天,粗糙的技术会使治病大打折扣。医生的能力有大有小,但把一件事做好做精,对每个人的门槛不高。如果事事都干,即使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医学少不了经验在里面,熟能生巧。所以医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要学技术就把它做学到精致,多多益善在技术上对医生来说不适合。


3

使用技术病人要有知情权


在这里沟通和叙事非常重要,医生要站在病人的角度去解释医学技术的重要性,而不是公事公办。叙事让医生容易有同理心,沟通顺畅容易让病人对医生有信任感。许多时候,技术操作没有问题,但病人不买账,主要是医生的沟通和叙事没有做好。


4

对病人全方位的了解


行使任何一项技术之前,都要对病人从躯体到心理有一个详细的了解。病史问到位,查体不能有遗漏,各项辅助检查都要过目,仔细核实诊断。同时对病人的心理状态,包括担心、紧张、信任、费用一一解释。对病人心里有底,操作才能不慌。


5

不打无准备之仗


技术操作不是光动嘴,需要有物品的准备,人员的配合。一项操作完成是否顺利,操作物品要按部就班到位,相关人员不能缺岗。所以,每一项操作前,要事无巨细,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6

技术操作只是医疗的一个环节


希波克拉底说医生有三件宝:药物、手术刀、语言。所以技术操作只是医疗过程中一个方面。有时它在疾病的治疗中起决定作用,有时它在疾病治疗起辅助作用。医生不要将宝都压在技术操作上,实际疾病的治愈取决于很多因素,每一个因素都要给予足够重视。


7

技术操作前后的人文情怀


技术操作既是一个医疗手段,也是隐喻着医生的一种人文情怀。操作前后看病人,可以帮助医生掌握病人的身体情况,同时也给病人心理一颗定心丸。任何技术操作都会给病人带来或大或小的心里不安,医生的一席话,充满自信的眼神,肢体的抚摸,都会让病人如沐春风,心安气顺。技术操作完毕再见到医生,无疑会第一时间给病人带来莫大的克服疾病的勇气。


8

技术操作要从规范下手


任何技术操作都是有一定之规,不能乱来。基础打得好,进步就快,反之,就会影响技术的有效性和个人的进步空间。技术操作的学习可以通过有资质的培训班,有经验的医师手把手地去教,学术会议的视频演示或进修学习。先从助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心急不行,投机取巧也不行。


9

价格不是衡量技术操作的优劣指标


技术操作会涉及到设备和耗材的使用,但在临床医学中没有最好,只有最适。疾病在每一个人身上的表现都不一样,而设备和材料一旦生产出来,就不会改变,不同厂家价格有高、有低;医生对设备和耗材的使用也会有自己的偏好。这就需要医生与病人充分沟通,以病人的利益为第一出发点,选择最适合的仪器和材料。


10

技术操作要先满足雪中送炭


技术操作要先满足雪中送炭,再满足锦上添花。不可否认每个病人的经济状况是不同的,医院的技术水平也不是都一边齐。但不能因为存在这些差异,应急的技术操作就不开展。为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救命的技术操作,时间相关疾病的技术操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救命是根本。


11

学会让病人放弃技术操作


医学有些病可治,有些病是不可治的,所以有些技术操作即使给病人使用上,对疾病的转归也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加重病人的痛苦,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医生面对疾病都习惯完成技术操作,但遇到治疗获益不大的疾病就表现出犹犹豫豫。所以让病人放弃做技术操作,不是医生的无能,而是考量医生的智慧、对病人的善良以及正确解读什么是科学。


12

任何技术操作避免加重对病人的伤害


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任何医疗干预都以不对病人伤害为前提。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各种医学技术层出不穷,有些技术是成熟的,有些技术是不成熟的。所以医生是把技术的精进作为目标,还是把给病人带来最大的获益作为终点,有时是个伦理学问题。显然从叙事医学角度,医生要感同身受替病人着想,而不仅是取得技术上的突破。


13

与救命相关的技术操作人人要会


临床的技术多种多样,不同专业的医生要熟知本专业的技术操作。但对临床具有共性的救命技术,作为医生都要掌握。如心肺复苏、电击除颤、气管插管等。这些操作技术含量不高,要求的是医生要有责任心和对生命的悲悯。


14

技术操作的团结配合不能少


医生看病可以一个人,但任何技术操作都需要多人参与,虽然工作分工有轻,有重,可少了谁都会给技术操作增加不必要的难度。所以一项技术操作的顺利开展,军功章每一个人都有一份。


15

胆大心细是技术操作的质量保证


医生参与的每一个技术操作,都是从一张白纸开始,所以医生没有一个强烈的求知欲,没有一个勇于探索的进取心,在任何一项新技术的掌握上就会过于谨小慎微,甚至变得战战兢兢。当然敢于尝试还不够,还应该对技术的每一个细节了如指掌,精心实践。胆大与心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以上谈了15条在叙事和沟通背景下,完成技术操作医生要思考和要做的事情。看似技术操作只动手就可以了,实际动口、动情是技术操作的前提。没有良好的沟通,没有站在病人角度的换位思考,技术只是与疾病对话,而不是与病人交流。医疗中的技术操作,一部分是为诊断,一部分是为治疗,这两部分都与病人主观感觉直接相关。如果医生只在意技术的好不好,而忽视病人在技术操作前后的心态,即使病人接受的技术是成功的,但病人的就医感受不会良好。


病人在医院就医的全流程中,实际没有任何一环不与沟通和叙事有关,没有任何一刻病人不想感受医生的关爱。在中国传统中,尊重生命、关爱病人是医生的基本道德。最好的医生并不一定是技术最高明的,但必然是最具备仁爱精神和道德人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