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是一个真正的生存技能,是一种天生的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也是一种先天就有的强劲动力,能激励我们建立一种深厚的友情和一个充满关爱的社会。共情的行为包括了:诚实、谦逊、接纳、宽容、感恩、信念、希望和宽恕。如果单从每个词汇来看,我们很少把它们与共情联系起来。可一旦把这些词汇组合起来,在我们眼前展现出的再也不是各个词汇抽象的概念,而是铺垫了一条通往共情之路的金光大道。


Efdal YILDIZ © Pexels


每一个人在与人的相处中,在理解其生命价值的理念中,共情无处不在。它给予我们更开阔的视角,敞开我们的心智,愉悦我们的生活,丰富生命的内容。可不能不说,人的劣根性留下的阴暗倒影,如不诚实、骄傲自负、完美主义、偏见、忘恩负义、悲观、绝望、怨恨,也在时时左右人的行为。所以共情作为人类一种先天的生存技能,并不是理所当然地植根于每一个人的土壤中。这几年在叙事医学的实践中,也会看到丽塔·卡伦曾提出的一些问题:“医生通常缺乏人性的力量,不能认识病人的困境,不能与他们共情,不能在病人康复、与慢性疾病做斗争,以及面对死亡时与他们同在。病人发现他们被一个专家、一个治疗程序转到另一个专家、另一个治疗程序,他们也许在技术上得到了足够的治疗,但在面对疾病的后果和恐惧时却被抛弃。”


Johann Siemens © Unsplash


那如何让我们丢弃阴暗倒影,体验共情的力量?不妨可以按照亚瑟和凯瑟琳提出的8种行为,体验一下我们自己的共情能力。在两位作者眼里,这些行为虽然无形无状,却在明确地表达共情。他们相信通过这8种行为,人们会更加感激自己天生就有的这种建立亲密关系的共情本领。


1

诚实


共情把诚实定义为能清楚地看待自己、准确地理解他人,并能以敏感的、不伤害他人的方式就这些认知进行沟通的能力。诚实是我们在关系中想要找寻的东西,但是我们要以不让自己感到羞辱的方式来听到真相,以不会让我们彼此疏远的方式来说出真相。由共情产生的诚实总是很尊重他人,尊重每个人的独特体验。所以诚实是共情的血液,如果没有了诚实,那共情就失去了成为共情的理由。格蕾特尔说:诚实是比同情更有力的良药,同情可能会给人安抚,但也经常会掩盖真相。


2

谦逊


要找到既知道自己是谁,又知道自己不是谁的平衡点。共情要有一种谦卑的爱,一种关心所有人的爱,那就是在除去头衔和财富后,我们的相似会多于不同,我们都是生命汪洋中的小小浪花。谦逊是共情的重要基础。当我们把自己从中心移开,就为他人的视角和观点让出了空间,共情的能力会因谦逊而扩展、因自大和骄傲而萎缩。


3

接纳


做真实的自己。这句古语就是接纳的共情核心,只有当我们对自己的“好”和“坏”全部接纳,我们才会知道如何接纳既有强项也有弱点的他人。共情能让臣服成为可能,提醒我们不够好也没关系。记住幸福只是瞬间的感受,我们会有更多实在的痛苦、困惑、悲伤和绝望。我们只有在接受自己是不够完整的这个事实之后才能变得完整,“放下你的执念”,你就会获得“内在的解脱”。做到接纳并不容易,接纳自己是第一步;接纳他人是同样复杂的第二步。但一想到埃里希·弗洛姆所说的;“如果能知道不想与人分离的需要有多深,就能明白有多么害怕与众不同,多么害怕离开人群几步之外”。我们就会勇敢地践行,接纳自己并没有那么好,别人也不十全十美。


4

宽容


共情是宽容的生物学基础。当共情一直在扩展我们的意识时,它会创造出对这个巨大星球上的生命多样性的积极欣赏和持久尊重。宽容,意味着你能明白别人的生活是事出有因、情有可原的。我们做的不仅是穿上他人的鞋——我们还使用他们的眼睛,借用他们的皮肤,我们在自己体内感受到他们的心跳,我们丢掉了自己并进入了他们的世界,就像我们成了他们一样。只有做到此,才能达到共情。宽容要有耐心,要保持客观,但又要有原则,尊重边界。没有边界的宽容会削弱共情的力量。


5

感恩


在共情的字典里,感恩并不只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体验世界、与世界互动的方式。因为在共情的书本里,感恩是一种回应,它能把一个人与另一个人连接一起。如果没有共情我们就感觉不到感恩的存在,至少不会是在最有意义的层面上来感激我们所拥有的这些厚赠,尤其是那些不需要我们去要求就给予的厚赠。感恩地去给予,感恩地来接受——从共情中流淌出的感恩永远不会干涸。


6

信念


共情所激发的信念会坚信人们心中基本的善良。信念会让你有信心,如果你努力了,就会看到结果。然而,共情产生的信念也根植于怀疑。怀疑是探索式思维的标志。只有在你怀疑的时候,才能找到真正的信念。共情引导我们穿过怀疑(不是围绕着怀疑)来找到信念。共情能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直接体验,通过改变我们的体验,直接影响我们相互理解和互动的方式。


7

希望


希望并不是相信所有的事情都会好转,而是坚信即使在事情出了问题的时候,我们还是会以某种方式找到自己的出路。希望,就像由共情所驱动的所有体验一样,并不是一个被动地等待着好事情发生的状态,而是对美好的主动追求。共情中的希望很有韧性,也很顽强。希望产生于极大的努力、勤奋、耐心和专注。共情会带来理解,这总是会产生希望。一旦我们带着共情进入一个情境,努力地去理解其中的所有纷繁复杂,我们就会意识到生活不仅只有一条出路。丘吉尔讲:永远都不要屈服!永远不要以任何方式让步,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不管是大事情还是小事情,除非让步给尊严和善良。约翰·弥尔顿说:“心自有它的容身之地,在它自己的世界,能够把地狱变成天堂,把天堂变成地狱。”


8

宽恕


宽恕并不是我们能够命令或控制的东西,它是随着共情的努力工作而出现的一种体验。大卫·奥格斯伯格说:“因为我们的意图从不曾完美无缺,我们的尝试从不曾准确无误,我们的所成从不曾摆脱我们称之为人性的局限,我们需要被宽恕和救赎。”共情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我们属于哪里,通过这个理解,我们才能意识到为什么宽恕是必需的。宽恕包括了觉察、找寻、向外走出去、改变和投入五个阶段。宽恕是相互连接的终极行为。我宽恕你,因为我就是你;宽恕了你,我就宽恕了我自己;宽恕了我自己,我就宽恕了这个世界。在每一次共情式互动之后,我们都会发生改变和延展,超过了原来的自我。宽恕意味着自由,我们把以前的事情一笔勾销。


共情的8种行为都是由积极向上的能量所构成,是我们的共同语言。它们彼此互动,在无形之中,渐渐地把我们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因为共情产生的这种连接性,使得陌生人不再陌生;归属感取代了孤独感;希望代替了无望;怨恨被和解融化。通过共情的力量,我们发现我们是谁,我们想要成为谁,以及我们如何才能在他人寻找自我的路上帮助他们。共情,你真的做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