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诊二楼的楼道,被一位病人的家属错当成了“院长”,跟我反映医院如同“迷宫”,给病人看病带来了诸多不便,让我好好解决一下。医院是“迷宫”已不是第一次听到了,特别是在规模大的医院,要想不费力气一下子找到目的地,不是很容易。因为看病涉及到很多环节,挂号、分诊、去科室、做检查、取药等等,要去很多地方,各个地方因为功能的需求,又分散在医院不同的区域。加上有的急诊病去了门诊看,门诊的病去了急诊看。2020年有了疫情后,为了防控的需要,医院四通八达的门,也不能随心所欲地进出了,这些都使任何一位初次来医院的人犹如进入“迷宫”。


Soulful Pizza © Pexels


现在有了手机的导航,大家觉得找一个陌生的地方,易如反掌,再不会出现走冤枉路的情况。为什么到了医院,找一个想要去的科室还那么费劲?刚才谈到看病的环节非常复杂,除了医院的急诊科模式基本相同,科室之间比较紧凑,相对辨识起来容易一些。余下每家医院的科室设置都没有一定之规,可以说一个医院一个样,不能复制。


但是不是永远对于初来乍到的人来讲,医院就是个“迷宫”呢?当然不是这样,以病人为中心,方便病人就医,一直是医院尊崇的宗旨。这些年各家医院在破解“迷宫”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在已有上墙标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地面标识。同时在字体上、颜色上、亮度上尽量让各种人群一目了然。但即使这样,病人来医院看病,心情不同于逛商场时的不急不慌,一时找不到目的地,也不至于着急上火,多数病人或家属到了医院一门心思就是尽快找到医生看病,所以一心不能二用,有时就忽略了在自己眼前或脚下写的明明白白看病的位置。这不能怪病人,这是人之常情。如果我去不熟悉的医院,也会出现这种误打误撞的事情。这样看来,破解初次来医院的“迷宫”感,可能需要双管齐下。什么是双管齐下?就是病人和医务人员一起共同解决来医院的“迷宫”感。


Luis Melendez © Unsplash


病人和家属要做的事情:


一、急性病第一时间去急诊。各医院的急诊科,标识最醒目,24小时接诊,全年无歇。如果发生急性病,不要犹豫直接去急诊。一进门就会有分诊护士接待病人,不会出现走错路的事情。


二、了解医院的信息。如果不是急病,在去不熟悉的医院看病之前,可以在医院的官网或自助机上了解一下医院的信息,包括医院治病的特点,具有的科室,医生出诊的情况。做功课是熟悉医院的第一步,否则就会盲人摸象。


三、眼观六路。去陌生的地方,眼睛不要闲着,往上看,往下看,也许就搜索到你要的信息。一般来讲,医院都会有标识,而且不止一个。有的在墙上,有的悬在房顶,有的写在地面,总会有一个告诉你要去的地方。


四、不耻下问。虽然不是每一位医务人员都知道医院科室确切的位置,但信息量总比第一次来医院的病人多。见到医务人员要敢于开口问路,不会有人拒绝,这是医务人员最基本的素养。


五、不要想当然。医院和其他场所不一样;每家医院也有自己的特点;同一家医院在不同时期科室位置也会发生变化。破解医院的“迷宫”,不要借鉴自己定的规律,更不要想当然。只要不熟悉,就要多问。


医务人员要做的事情:


一、换位思考。到一个新地方,谁都会迷失方向。医务人员在接待完病人后,还要叮嘱病人下一个目的地怎么走。这不是多此一举,它会节省病人的时间,更会赢得病人的好感。


二、要爱管闲事。在医院经常会看到病人在一个地方东张西望,直觉告诉你,他找不到地方了。不要等病人开口,主动去问一下病人要去哪里。学雷锋要落实在行动上,更何况帮人也是帮己。


三、做有心人。虽然是医院的人,并不一定对医院的科室位置都装在脑子里。特别是新建的科室,因工作需求做出调整的科室,医务人员自己也不知道。为了他人方便,也为自己日后方便,要经常熟悉自己医院的环境。这样一旦有人需要你帮助,就不会出现连医务人员自己都不熟悉医院的尴尬。


Oles kanebckuu © Pexels


说医院是“迷宫”,主要是因为看病心切,加上医学的那些专业术语,很容易把病人和家属搞懵。如果看病也像去公园,心情舒畅,时间充足,搞懂医院位置也不是件难事。所以谈了几条破解医院“迷宫”的办法,真是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但在病人那种焦躁的情绪下,熟悉这几条办法,总不会吃亏。医务人员凭着自己助人为乐的良心,做了自己分内的事,心情也应该不错。


由此看来,医务人员不一定只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医疗成就才会被病人认可。帮助病人指路这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带来病人的好感。医路漫漫,我们不要放过每一个为病人服务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