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查房看了一位病人,女性,52岁,因为“恶心、呕吐”,考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来的急诊。看病人的时候,已经治疗了一天,症状好多了,各项指标也趋于正常。交班医生说:病人听信一位江湖“中医”,停了胰岛素治疗,改为“中药”,刚吃了一副就犯病了。我很想知道事情的原委,就跟病人聊了起来。


北京人,挺开朗,也不忌讳我的提问。大概是5年多前,被医院诊断了糖尿病,开始胰岛素治疗。但病人管不住嘴,也迈不开腿,血糖时高时低。有一次爱人住院,她因为忙碌,停了几天胰岛素,结果发生了第一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也是来到我们急诊科。经过抢救和调整胰岛素的剂量,病情稳定,出院回家了。半年前病人认识了一位专治糖尿病的“中医”,夸下海口可让病人血糖稳定,最后停用胰岛素。


病人先是服用一天两剂配在粥里的偏方,听病人讲确实血糖稳定了,以前打胰岛素还有出现低血糖的时候,现在血糖浮动在20mmol/L(正常标准3.9-6.1mmol/L)基本不变。后来“中医”开始减胰岛素的量,直到病人来急诊前一天彻底停了胰岛素,改为“中药”。当然“中药”的功效还是立竿见影的,病人出现了恶心、呕吐。“中医”亲自登门,又施以针灸。最后病人还是被家人送到了医院的急诊科。


Kate © Unsplash


病史了解清楚后,我好奇地问了病人几个问题。是不是觉得打胰岛素不方便?“中医”的治疗是免费吗?家人也支持您这样做吗?病人告诉我:已经很适应打胰岛素了,没有什么不方便;预先付了“中医”一万多块钱,说是保证能好;29岁的儿子一开始就不同意让“中医”治疗,爱人也说要少吃,多运动。看来是病人的一厢情愿了。病人反复跟我说就是管不住嘴,也不喜欢运动,如果花点钱能把病治好,对我这张嘴也划算。


这不是个案,实际信偏方,吃保健品治疗糖尿病的案例,在急诊会碰到很多,有的还为此搭上了性命。看病人也是一位明白人,就把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的危害,以及控制好糖尿病的正规方法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最后开玩笑地说,北京人讲事不过三,如果下次再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我们就不收你了。


Martin Brosy © Unsplash


为什么在临床总会有些脑子并不糊涂的病人,愿意信一些自己底气都不足的江湖医道?究其原因,还是没有认识到医学的科学性,医学的规律性以及那种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际。我们都知道得病是件痛苦的事情,特别是像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病,直接与吃喝相关。吃少了可以低血糖,吃多了可以高血糖,不吃不喝不治疗,就会引发更危险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以不按规律出牌,想要治好糖尿病,只能是一厢情愿。本不复杂的看病道理,却屡屡有人喜欢走捷径。


当然也不能全怪这些抱侥幸、走捷径的病人,有些推泼助澜的伪医生,也在这里浑水摸鱼。中医是中国几千年的瑰宝,在古代没有西医的情况下,正是传统的中医保证了中华民族没有被疫病、饥荒和战争所打倒。三千年前的《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学的经典,是第一部养生学的宝典,也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正是有了《黄帝内经》,它解开了中国人对人体生命和宇宙自然浑成一体的理解,它打开了“阴阳五行,调和致中”的中医思维方法。《黄帝内经》讲:“治病必求于本”,也就是要在各种复杂的临床表现中,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然后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这个根本原因。但恰恰有些人打着所谓“中医”的幌子,利用老百姓对中医似是而非的了解,做出那些与传统中医学的道和术都背道而驰的事情。


Johann Siemens © Unsplash


所以在看病这件事上走捷径,只会把小病变成大病,大病变成不治之症。西医有西医的道理,中医也有中医的门道。看病是个理智的过程,不是花钱就能治好,也不是偏听偏信就能解决问题。虽然看好病是概率事件,但远远不是赌博行为。在我心里,去正规的医院,找有良知的医生看病是不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