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老师跟我讲,他为北医学生策划了一套课程,名字叫——穿白袍前的 9 堂课。其中 8 堂课准备由临床医生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与病人之间的故事,分别讲解 8 个主题,它们是:大爱、悲悯、担当、奉献、求精、敬畏、谦逊、坚守。他推荐我讲“担当”这个主题。


之前与王岳老师没有直接的交集,仅有一次是参加北京大学医学部叙事医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他做会议主持,我做一个专题发言。在发言中,我就当时在微信群里刷屏的一则消息,谈了我自己的看法。一位公司老板,因为心肌缺血来医院看病,医生建议病人住院治疗,但病人拒绝住院,并签字离开了医院。5 天后,这位病人出现心源性猝死。后来网上一致认为病人不遵医嘱,在生命面前只有金钱,被一片讨伐。我却认为,病人虽然在经营上不缺智商,但他并非懂得医学常识,在生与死的决断上,他的知识储备不够。而医生是有能力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做出预判的。医生的工作不是做生意,医生还有一种对待生命的责任。所以在医患之间医疗信息存在着巨大落差的时候,医生要勇于承担病人暂时的不理解、不配合,苦口婆心,留住病人,而不应该看着病人签字一走了之。王岳老师也正是听了我的这番话,觉得让我讲“担当”这个主题比较合适。


Federico Respini © Unsplash


医学这个职业之所以说它高尚,并不是与其他专业相比有多么的深奥,而是它是关乎“人”的职业,同时与人的痛苦和生死紧密相关。航天飞船不允许有差错,但出了闪失,损失的是物质。医学一旦出了纰漏,就是人命关天,追悔莫及。所以医学的难,不仅仅在疾病本身;还在于读懂患病的这个个体。每一位医者在技术上的精进,只能证明其价值的一部分,它不是医学的全部。医学是人学,在人学的庞大体系中,精神层面、心灵层面、情感层面,占有了更大的权重。


医学不缺乏出类拔萃的技术性人才,医学缺少的是像林巧稚、张孝骞这些德才兼备,仁心仁爱集一身的医学大家。技术的培养,需要日积月累,熟就可以生巧。但以病人为中心,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思考,一切从病人的利益出发,却不是光靠时间的打磨就可以做到的。它需要人的一种潜能,一种融在骨子里的善良。在临床工作了几十年,越来越感到,从事医学这个领域,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它比拼的不是智商,做主导的一定是情商。之前曾经写过作为一名医生应该具备的潜质,也就是说,有这种潜质的人可以行医,没有这种潜质,还是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免得在医学这个职业上坐卧针毡。


担当是一个褒义词,担是肩挑,当是承受。担当组合在一起,指的是接受并承担某种责任。在社会生活中,担当是一种负责的行为,一种自信的状态,是一种舍我其谁的精气神,也是动机、智慧、勇气、能力的有机统一。担当这两个字,引申的含义深刻。文学家毛姆曾说过: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在临床医学中,可以处处见到担当的身影。


Johann Siemens © Unsplash


这次新冠疫情的初期,我负责医院的发热门诊和急诊的医疗工作,也是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的组长。2020 年 2 月初遇到了一位发热病人,临床症状和化验指标都不能完全除外病毒肺炎的诊断,但病人没有流行病学史,病人的病情又非常危急,急需气管插管和转到重症监护病房治疗。但在医院组织的多学科会诊中,各专科的专家对病人的治疗场所不统一,因为一旦错收了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人到病房,医院将面临着关闭,我们的这场抗疫阻击战就会毁于一旦。可想到这位危在旦夕的生命,以及对病人整个发病过程的充分认知,我还是顶着压力最终拍板,决定把病人收到 ICU 负压病房进行进一步抢救治疗。后来,病人排除了新冠肺炎的可能。经过医务人员两周的努力,病人拔除了气管插管,各项化验指标也趋于好转。病人转出重症监护病房那天,我去看望她,病人拉着我的手,一再表示感谢。这时我的心一下子释然了,虽然医学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圆满,但再次让我体会到担当与责任在医生心中永远重于泰山。


在医疗工作中,责任与担当相辅相成,治病救人是医者的责任,但医学的不完美在于它不能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看病。临床治病是概率事件,这就要求每一位医者把责任当成使命,以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的担当精神,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救死扶伤的任务和责任。在我眼里责任是义务,担当是情怀。光有义务的医学,会让医学变得中规中矩,公事公办,没有人情冷暖。如果医学融入了情怀,就会使医学变得春意盎然,即使医学的局限性还是治病的拦路虎,但这只拦路虎在仁心仁爱的温暖下,也会变得温顺起来。近百年医学的进步得益于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许多人眼里,似乎医学技术已无所不能。但 2020 年这场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自然与人类,疾病与医学之间,还存在着永远都不可能填平的鸿沟。所以责任是成为医者的前提条件,担当是打造医者履行职责的必备手段。


Martin Brosy © Unsplash


在临床医学摸爬滚打了近 40 年,我从一名年轻的医学生一路走来,经历了 2003 年的 SARS,2020 年的新冠疫情,以及诸多生生死死的临床决策。使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名医者如果失去了责任义务,担当精神,即使他的医术再炉火纯青,仍不能成为病患、同行都为之认可的纯粹医者。结合我自己的经验,我认为一名医者的担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


1

担当要有格局,只想眼前利益不会有担当


格局是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临床医学涉及众多学科,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性。拿这次新冠疫情,医院的各个科室承担的任务都不一样,发热门诊以筛查为主,涉及可疑病人危重症抢救,急诊科就要冲在前面。专科病人在没有除外新冠病毒感染前,可能也需要急诊科先给予治疗观察。这时急诊科的工作范围就要超过以往,甚至超过专业的覆盖面。但在疫情期间,医院要上下一盘棋,遏制疫情是医院工作的中心环节。所以每一位医者都要放下眼前自身的利益,服从抗击疫情的整体格局。


2

担当要有自信,缩手缩脚不会有担当


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正确认知基础上的,也是对自身实力的客观估计和积极肯定。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医学的自信,来自日积月累的临床积累,是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道路上一步步走过来。在临床医学,纸上谈兵培养不出自信。医者一旦有了自信,从眼神、走路、说话,都会给病人莫大的安慰。当然自信者,才能有资格和能力担当起医学诸多的不确定性。反之缺乏自信,就是能力不足的表现,就会面对各种临床问题举棋不定。当然自信不是傲慢,也不是盲目的出手,这些都是医者的禁忌。


3

担当要不断地学习,不求进步不会有担当


医学的发展可以说日新月异,所以医学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医学是人学,医学的学习包罗万象,有专业的学习,有专业外的学习,一位成功的医者学习永无止境。人只有获取了知识,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有了前进的动力,才有可能在医学上精进。担当是一种情怀,但这种情怀需要丰富的知识作为后盾。无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是不可缺少的。


4

担当要吃苦,贪图安逸不会有担当


人生的发展是与苦同行。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在吃苦奋斗中产生的。路遥讲过: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连伟人的一生都充满了那么大的艰辛,一个平凡的人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临床医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医者持之以恒的坚守,来不得半点马虎。作为医者只想到安逸、舒适,那一定是入错了行。所以学会吃苦,耐受吃苦,勇于吃苦,以苦为乐,是成为医者的准入门槛。有担当的人不会吝惜吃苦,在他们眼里,痛苦难道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


5

担当需要包容,小肚鸡肠不会有担当


包容是宽容大度。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医学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包括病人、家属、医者的同行等等。所以医者要有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宰相肚子能撑船的本领。包容是一种人性的优秀品德,也是知识能力的体现。小肚鸡肠的人不会有大的格局观,犹如井中之蛙。所以在临床医学中,不论在技术层面,还是在人与人交往层面,都要接受不一致的声音。这不仅仅是包容,它也促使了医学的百家争鸣。我眼中有你,你眼中有我,践行的就是一种担当。


6

担当要足够的勇敢,贪恋生死不会有担当


早在古今中外的医者,就流传着神农尝百草,詹纳在自己儿子身上尝试牛痘疫苗接种的佳话。和平年代的医学本来没有出生入死,但经历了 SARS,新冠疫情,也让医者体验到了临床医学,有时也需要医者拿出生命作为代价,来保证病人的平安。记得当年的 SARS,急诊医务人员挺身而出,冲在第一线,不少急诊医护人员被感染,甚至献出了生命。这次新冠疫情又是医务人员身临一线,不畏生死,与新冠病毒博弈。正是医者在危急时刻的勇敢,才成就了在我们国家新冠病毒的感染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得到了有效控制。


7

担当要公私分明,算计蝇头小利不会有担当


从人性来讲,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所以人保全自己的利益不能说是自私的表现。但做事要有度,要分清孰轻孰重。在公众利益前面,在集体利益面前,自己的事再大,也要个人服从集体。俗话说:有国才有家。急诊的抢救室是开放性区域,遇到危重病人抢救需与多学科,甚至包括急诊物资的共享。这时抢救病人,就是大家共同一致的目标。要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大事面前,要始终认清“公”的权重。


8

担当要有缜密的思考,一时冲动不会有担当


医学的决策不是心血来潮,临床医学关乎着人的生死,来不得半点含糊。所以医者的缜密思考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对于一名临床医者,他的临床的路走的长与短,走的顺与难,都与临床思维有关。临床的技术是硬实力,看得见摸得着,只要下功夫,不怕学不会。但临床的思考,除了学习,还要具备悟性和直觉,真正要做的游刃有余非常不容易,需要用巧劲。临床的成败与缜密的思考密切相关,遇事难得糊涂,胸有成竹是担当的必备。


9

担当要做好自己,德不配位不会有担当


担当与责任还略有不同,作为一名从业者,不管他的职业是什么,都有责任把手头工作做好。医者的责任,在诊病治病。而担当是一种情怀,不光有技术,而且还上升到了道德层面,进入到思想境界。所以医者要全方位地提升自己,包括善良、同理心、良知、爱心等等,这样才能成为有担当的人。德不配位是孔子提出来的,说的是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因此每位医者既要看好病,更要做好人。


10

担当要事必躬亲,心不在焉不会有担当


细节决定于成败。在临床工作中,处处显露关注细节的重要性。急诊病人的病情会随时发生变化,有时通过症状,有时通过主诉,有时是不经意的表情表现出来,所以急诊医护人员不能放过病人的一举一动。医者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掌握病人的第一手资料。事必躬亲不是多管闲事,更不是没事找事,它是医者的一种认真工作态度,是一种随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医学存在许多主观的经验性,张医生的经验不代表李医生的经验,只有参与到医疗行为中,医者才能说话有依据,决断有理由。任何医疗实践都拒绝心不在焉。


Tristan Gevaux © Unsplash


上面谈了作为一名医者,要做好 10 个能力,它决定了医者的一个品格——担当。当然每一个能力都衍生于临床实践,不是拍脑门说说而已。以往我们看医生的强弱只考虑了技术,可在许多突发事件中,光有技术不能说明一个医者的出色。在这次新冠肺炎的救治中,一批有担当的医者脱颖而出。让我们看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医者,一定要有博大宽广的胸襟,永不言败的执着,苦中作乐的豁达,医者仁心的情怀,孜孜以求的探索。这些所作所为,成就了担当。担当不是一句空话,它来自实践,又在实践中升华。愿我们每一个有作为的医者,在自己的医路生涯中,永远有担当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