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六、敬畏


简单理解就是又敬重又畏惧。也可以再文学一些,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畏是谨慎,不懈怠。一般用敬畏都是特指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思想家史怀哲讲“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哲学家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所以每当人们面对生命、自然、道德这些话题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敬畏之心。


生命不仅能让我们享受世间美好的物质生活,生命也赋予了我们精神上的充实和心灵上的愉悦。可对任何人来讲,生命都只有一次,它是那样珍贵,又是那样短暂。所以在每一个人眼里,都怕失去这宝贵的生命。疾病是生命的罪魁祸首,患病的人要比一般人更接近死亡,所以医者就理应成为了生命的守护神。正是这一点,让医学这个职业在专业能力之外,又有了更崇高的意义。它不仅就是谈病治病,它更要医者从生命的价值来思考每一次医疗行为。


医疗工作很繁琐,疾病五花八门,有泾渭分明的,也有模棱两可的,有的病可治,有的病治疗效果不明显,更有的病干脆就没有办法。病人也是各式各样,有配合治疗的,也有为难医生的,更有对医生大打出手的。如果只是把医学作为一项职业,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饭碗,医学给你带来的就一定是,有时是高兴,常常是困惑,总是想放弃。这也就难怪,为什么许多学医的家长都不愿意子女继续步自己的后尘,也有些医者中途离职,另谋他就了。


至今我在医疗这个岗位干到了60有余了,离职对我来说已经不可能了。如果人生再有一次选择,会不会再学医,我的回答还是肯定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几十年来,学医不仅仅是成就了我的职业,让我有了给病人解除痛苦的机会,实际学医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在生生死死之间,看到了生命的价值,也让我感受到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给人心灵深处的触动,是多么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敬畏是一种态度,敬畏也是一种涵养,无疑临床医学是培养敬畏之心一个不可多得的场所。


在急诊工作了20年,见到了无数的生与死的对决,有成功,也有失败。如果想让我们在工作中不留遗憾,唯有保持对每个生命的敬畏。记得接诊了一位30多岁肺癌晚期脑转移,又出现了肺栓塞的女病人,除了年岁,哪一个病对病人来讲都是要命的病,哪一个病目前医疗都没有胜算。这位病人虽然年轻,但面对疾病的痛苦,面对死亡的威胁,表现出不可想像的淡定和坚强。在这个病人面前,从技术层面,我已无计可施,即使有办法也是权宜之计。可看到她这种对生死的超然,这种活一天就要活出精彩的人生态度,让我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敬畏一定是指神圣的事情,对生与死的敬畏一定会让你大彻大悟。当然敬畏也一定是值得珍惜的事情,它会留在你的心里,时时带给你感动。能有敬畏之心的人也是有心人,对于医者,就会在医患关系中带来良好的互动。敬畏之心不是想当然就有,需要后天的习得,更需要持之以恒地对生命的意义不断反思。所以医者只要有了敬畏之心,从事医学才有了动力,才能把被动变主动,让医学充满希望和乐趣。


(未完接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