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叙事医学需要两个能力:细读和反思。


在卡伦看来,细读是叙事医学的标志性方法。教会医学生完全意义上的阅读,就是在医学上培养他们。因为经过细读训练的医生和医学生能够学会包容临床工作中不确定性、模糊性和多种解释的可能性。有了专注而熟练地阅读复杂的文学文本能力,也就可以带着细微而深刻的理解力来阅读或倾听病人的叙述。


反思是一种内部审视和探索关注问题的过程,由经验引发,进而创造和澄清自我意义,从而导致观念发生变化。在叙事医学中,反思的具体实践工具就是平行病历的书写,因为写作解锁了作者无法获取的思想或知识库。


Giammarco Boscaro © Unsplash


以前做医生的时候,虽说不多,也读过一些书;对临床发生的事,也有一些思考。但接触了叙事医学后,才对细读和反思在临床中的现实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细读不仅仅是一种额外的消遣,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挖掘病人的故事,理解和欣赏细微的差别。反思也不仅仅是临床行为的对与错,更是解释和翻译病人的故事,从中与其共情互动。对于一名临床医生如何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中,处理好叙事医学这两个能力?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细读


我本质上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所以从小到大读过的文学书寥寥无几。专业书虽说看了不少,但不管在书写格式和书写内容上,文学书和专业书都存在巨大差别。这些年我对医学有了不同的感悟,从之前的以疾病为中心,到了现在以人为中心。这样使得既往的专业书,在以人为中心的医疗中就变得不那么游刃有余了。医学被赋予了更高的意义,它属于人学。人学是面向个体和世界,它关注人的心灵层面,追寻生命的意义。人学包括的领域很多,是横跨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的边缘学科。一句话,人学就是以人为主体。


文学属于人文学科,文学作品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媒介,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和判断力。文学让生命有了更大的活力。现在看来作为一名医者,如果能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并细细品读它,无疑可以提高聆听和接受病人故事的叙事素养。对于我这样的文学小白,每天忙碌在临床医疗中,要想在叙事医学的实践中,体验一下文本阅读带来的与病人互动和共情的良好关系,是要花点时间,动些心思的,但不是没有可能。


1、培养临床的感动


得病都是痛苦的,对死亡没有人不恐惧,这些是病人的共同点。可在临床也有病人鼓励医生和护士在自己身上尝试医生的第一次手术,护士的第一次穿刺,他们无怨无悔;有的肿瘤晚期病人,在面对医疗的束手无策时,仍表现的无比淡定和坚强,这些都可以戳中医者的泪点。人是有感情的,临床发生的这一幕幕,久而久之,都可以打动医者的内心,使被病人感动的阈值再也不会那么高。


2、尝试记录感动的瞬间


俗话说,有感而发。人在情感的驱使下,容易心潮澎湃,用笔写下来的冲动就会油然而生。即使医生没有经过写作的训练,也会描写一下心动的理由。文学的启蒙就这样开始了。


3、从医学的经典作品读起


有了前期对病人情感的铺垫,就会有读文学作品的欲望。病人和疾病历来都是作者喜欢书写的对象,医生读这些作品更容易进入到情境当中去。医学作品很多,但要读经典,特别是医生作家写的反映医学的作品更值得去读。 


4、读一些文学巨匠写的读书心得


如伍尔夫读书心得,毛姆读书心得。它会为我们开启读书的兴趣,带我们走进经典小说的世界里。


5、摘抄经典语言


再好的书,也不是句句珠玑。再好的记忆力,也不能把每本书倒背如流。将打动自己的名句摘抄下来,充分理解含义,为自己所用。


6、学习一些撰写文学作品的理论知识


细读不是准备当作家,但了解一些小说的架构,掌握小说形成的来龙去脉,无疑会增加对作品阅读的兴趣。


7、读感兴趣的作品


毛姆把阅读作为一个兴趣,如果读的作品激发不出兴趣,再好的作品在他看来也是一文不值。读书的兴趣不能强求,如同病人一样,也是一个人一个样。兴趣盎然的作品,才能细细品味,读有所获。


8、细读的效果是积累起来的


看病靠经验的积累,看的病人越多,临床诊治的体会越丰富。细读也是这样。开始阅读的时候,脑子没有留下什么值得回味的东西,阅读久了,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9、带着问题选择书籍


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就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在自己知识空间存在空白的书籍。如平素看死亡的书比较少,但临床发生死亡是大概率事件,医者如何面对死亡,显然一部分说法应该从书本找答案。


10、一本书要反复地读


读书不比谁看的多,谁读的快,而是要看从书中学到了多少货真价实的东西。细读是要从字里行间,看到作者表达的意义和真实的目的,包括一些隐喻的所指。


叙事医学中的细读,是让医生逐渐变得更容易赏析文学之外的文本。细读会使字面的单词效果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复杂。如果医生注意了自己的阅读,就会知道自己的认知方法、情感方法和性格逻辑方法是如何汇合在一起来创造意义的。


二、反思


医生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职业,脑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动手的机会。医生从见到病人那一刻,脑子就开始不停地工作,我们把它称作临床思维。即使病人出了院,有些病例医生还需要讨论和分析。所以,优秀的医生一定是在临床思维上不打折扣的。临床思维是理性的、科学的,能按规矩说出一二三。而这里谈到的反思,也来自于临床,但与临床思维不一样。它更多是感性的,主观的,每个人的反思侧重各有不同。反思被认为是一种通向存在、本体、自我意识、主体间性和道德判断力的叙事和叙述途径。这么解释对许多临床医生来说,太抽象。没关系,慢慢来。


在叙事医学中,更多是运用书写平行病历的形式来表现医者的反思。在《叙事医学》教材里对平行病历表达的途径,提到了4个反思进路,包括反思职业态度;反思诊疗护理;反思共情状态;反思价值取向。不难看出,医者在医疗行为中做出的反思就是反思病人的境遇、理解他们的经历和感受;反思自己的临床实践,宣泄负面情绪,找到工作的意义和满足感。有人说:写作是人类最能向自己和他人显露自身思想之所。也就是医生在平行病历的书写中,表达了来自思想深处的困惑、犹豫、释怀、顿悟等,可以看做是对医生一场修行的过程。


那是不是在叙事医学中,只有通过平行病历才能表现医者的反思呢?许多医生会想,临床工作这么繁重,还要让我在格式化病历之外,再书写平行病历,这将会使已有的临床工作不堪重负。实际在我的理解中,反思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不一定用量化指标来衡量的对医学价值理念的思考。从我对叙事医学学习的点滴体会中,我认为做好叙事医学的反思是否可以从几方面来考虑:


1、从人的整体看待疾病


如果医生的出发点,落脚在病人身上,那么不管病人得的是什么病,医生都会想到疾病、医疗会给病人在心理留下什么痕迹。这就是反思。


2、反思容易引起医生共鸣


仅以疾病为医疗行为的唯一目的,会让医生产生职业倦怠。但是反思在疾病的另一面发现了人性的存在,有了情感的注入,就会让医生由理性思维,转换为感性思维。这样就会使医学不再单调、枯燥。


3、反思也是一种换位思考


一名医生在穿上白衣那一刻,就应该确认坐在他面前的病人对就医的需求。最简单的识别办法,就是医生如果是病人,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当然换位思考,是在整个就医过程,而叙事医学的反思,更多的是指一个医疗行为的结束。


4、写作会让反思上升一个高度


为什么反思可以通过平行病历而实现,实际不写平行病历医生也会对他的所见会有所思,只是书写让我们关注了细节;书写让我们感到世界是流动的、弹性的、充满可能的、毫无限制的;书写让我们认识到了文字的精准用法如同灵药。


5、反思是先苦后甜


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外,让医生去写平行病历,很难让人心甘情愿。殊不知,就是在医生硬着头皮把平行病历写完那一刻,才能让医生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自己,也许善良,也许懦弱,也许富于担当。


6、反思是提升自我的动力


临床医疗忙忙碌碌,医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了日常的工作中。对生命的意义,医学的价值,人性的关爱几乎无暇思考。无疑反思,可以让我们看到自身的局限,拓宽看问题的视野,发现工作的乐趣,找到人生的价值。


7、反思不是心血来潮


临床每一个病例,都是一个鲜活的故事,疾病本身的痛苦感受和对人精神上的折磨,每一位病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在医生眼里,一个病人一个样,针对不同的病人有着不同的反思。所以医生的反思,可以深度不同,感悟不同,但不应该今天有反思,明天停止反思。


8、反思需要全方位知识的支撑


医学专业性强,如果医生不注意博览群书,只能徘徊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这样就不能高瞻远瞩地面对临床千变万化的复杂局面,自然也不能形成深刻、有意义的反思。善于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就能够让反思触及心灵,让反思助力医生能力的精进。


叙事医学有潜力使日益渴望获利、冷漠的医疗,转向能够认识并适应个体独特性的医疗,让医生在与病人的互动中能够有内心的力量流淌出来。做到这些,一定不可缺少细读和反思这两个能力。


卡伦说:我坚信 (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们的研究结果) 写作赋予临床医生更丰富的同情心,让他们善于反思,给予他们勇气。在写作之前,有两个孤立的存在 - 医生和患者 - 他们两个都在承受痛苦,并且两个人都在经受孤独。凭借写作,人们有希望联系、承认和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