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后受香港疫情的影响,内地的形式也变得不乐观,多地都有病例的报告,特别是在学校、医院这样的场所,也出现了阳性病例。3年来疫情好好坏坏,有各种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病毒的变异,让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大批的无症状感染者避开了有效的医疗监控措施。等到医疗机构发现了病人,病毒早已传播开来。本来核酸检查越来越普遍,速度也越来越快,还是让变异的病毒钻了空子,一下子就让人们变得不淡定了。想法五花八门,牢骚满肚子都是,各种各样的奇谈怪论让心理没有了平衡点。这些都可以理解,虽说传染病和非传染病都是病,但有一个本质的区别,传染病对每个人都有威胁,无人能独善其身,是大众病;而非传染病不是大众病。所以现在整个世界都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潜在病人,你说这时候让人没有想法做得到吗?


其实传染病的历史非常久远,有人类就有传染病,当年的鼠疫差一点就让欧洲从世界的版图中消失。虽然现在科技手段多了,卫生条件改善了,战争少了,疫苗和特效药有了,许多威胁人类的传染病退出了竞争,但传染病对人类的骚扰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国内最熟悉的就是2003年的SARS,当然流感是人类的常客,年年来,有时还变变花样。


Johann Siemens © Unsplash


在这个地球上,自然界对谁都没有亲疏远近,微生物和人类在地球眼里是一视同仁,也就是都给了它们共同的生命空间。人要活得好,可以理解;但微生物也想活得自在,这就是一个矛盾了。这个矛盾谁能解决?大自然是不会插这个手,人想消灭微生物,独享世界是不可能的,因为许多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一旦没了微生物,人类是否能生存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病毒是微生物的一种,是好,是坏,只是人类的标准,它们会永远在这个地球上生存。


所以对于新冠病毒想一棍子把它打死,在我的理解中是不可能的。疫情发生以来,病毒不断的变异,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生存。病毒没有人的大脑,但不能认定它就是傻瓜,它有它的生物习性,它按照它的基因条件,适应大自然给它的一席之地。人类不要觉得自己是食物链的顶端,就异想天开,那是做不到的,唯有尊重客观规律,得饶人处且饶人,应该是世间生物的生存法则。


与病毒相处的最好方式,就是井水不犯河水。再厉害的专家,再先进的科技手段,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把病毒了解的一清二楚。更不可能以一己之见推断病毒的来龙去脉。我们既不知道病毒什么时候来,也不会知道病毒什么时候走。我们跟病毒打的是被动仗,不是主动仗。所以对待新冠病毒就是不接触,传染病的特点永远是不接触不传染。打疫苗管不管用?一定是管用。只是对“管用”怎么理解。普通人眼里的管用,就是打了疫苗不会感染了;医生眼里的管用,就是打了疫苗减少感染的机会,减少得重病的机会。刚才说了,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把新冠病毒一棍子打死。所以要理性地看待打疫苗这件事,医学不是纯科学,讲究的不是百分之百,而是大概率。


这次新冠病毒的变异,让许多人感染了病毒没有症状,但有传染性,这是对医生来说最头疼的事。当年SARS一般是在高烧的情况才有传染性,那时没有核酸检查,医生就是靠流行病学史和症状诊断病人。因为人看病是靠症状,有症状知道自己病了,没有症状不用说自己觉得没病,连医生都不认为是病。所以这种情况怎么办?我说:不好办。当然作为医生说出这句话,有些不负责任。能不能在不好办的情况下,给些办法。我想这是有的:


一、牢牢记住流行病学史。传染病要理解传这个字,传递、接触,所以不接触就不传染。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还要近距离的接触。所以不去传染病的流行区,远离来自高发区域的人群就不会有得新冠肺炎的机会。


二、远离陌生人,远离没有防护的人群。陌生人来自哪里不知道,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不知道。特别是在疫情吃紧的时候,远离陌生人。扎堆聚集就有感染的机会,人多感染的概率就高,如果再缺乏防护,比如口罩,就不可避免地会感染。


三、疫苗要打。目前看,对于新冠病毒的主动措施就是打疫苗。打疫苗从大概率是安全的,从获益的角度是划算的。只要是符合接种条件,都要打,理性比侥幸好。


四、口罩性价比最高。新冠病毒是飞沫传播,口罩相当于防火墙。现在把戴着合格防护口罩的人与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的接触称为密接,是错误的概念。密接是指双方都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的接触,也就是不戴口罩的接触。所以口罩得来方便,虽然是被动,但在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上独树一帜,没有其他方法能取代。


五、相信科学。看病有时需要医生的经验,但在防控新冠病毒感染上,目前没有经验可言,一定要以科学为依据。科学来源于数据,不能信口开河,不能道听途说,也不能迷信专家。


六、接受做过头的事。新冠病毒感染大流行,世界头一遭。不是每一个人都接受了正规训练,会应对的天衣无缝。所以出现做过头的事会不少,包括把不是,说是;把不需要隔离的,也要去隔离;把隔离天数无限放大。只要态度端正,有责任心,就要接受做过的事。


七、调整心态。3年的疫情,改变了世界的意识形态,影响了世界经济。对个人的工作、生活、学习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适应的人少,不适应的人多,最大的不适应就是心态的改变。急躁、无奈、抑郁、不开心、牢骚等等。不要怨天尤人,这就是真实的世界,真实的自然界。只能适应它,而不是它来适应你。从现在做起,调整与疫情共存的心态,不要老想疫情什么时候离开,也可能一辈子都在。


八、运动起来。既然疫情限制了出差,限制了聚餐,这不给了运动一个最好的借口。运动不是防新冠病毒,运动是让人有健全的免疫力,即使感染病毒也不发病;即使发病,也不严重。运动还可以让人走出疫情的阴霾,感受空气的清新,花草的芳香,愉悦心情,增强信心。


实际在疫情胶着的今天,没有外来的灵丹妙药。不像看一般病,需要医生开药、开刀。防疫情,说简单也行,因为主动权就在每一个人手里。说复杂也有道理,也许一个人的错误带来的是无法预计的损失。一句话:理性做事,耐心等待,心急吃不了热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