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交通伤的病例,病人到医院的路上已经没有了神志,呼吸也奄奄一息。病人送到抢救室的时候,满脸是血,生命体征几乎消失。气管插管后气道血不多,但口腔、鼻腔的血吸出了数百毫升,病人出现室颤,除颤后恢复了心率,血压靠升压药维持在很低水平。骨科医生检查了病人的四肢,没有明显的阳性体征;神外科医生摸了摸病人的头部,没有发现头外伤;外科医生触了一下病人的肚子,感觉软软的,似乎也不存在脏器的破裂。病人送来的匆忙,没有家属,没有现场第一目击者,病史不详;到了医院后,病人一直处在维持生命体征的抢救状态,CT检查无法完成,只做了床旁超声,胸腹腔没有异常。


Martin Brosy © Unsplash


这样的病例在急诊临床并不少见,它的特点是:病情危急,病史不清,体征不典型,涉及多个系统,可做的辅助检查有限。医生要是碰到了这样的病例,要不就是觉得一个脑子不够用;要不就是听天由命等着撞大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治病,诊断是关键。诊断需要证据,有主观的证据,它来自病人的感受;有客观的证据,它来自实验室的检查。如果没了证据,或证据不足,让医生拿出八九不离十的诊断,就是难为人。可恰恰临床难为人的事情太多,这与医学和疾病的属性密切相关。医学不是纯科学,没有1+1等于2的公式,一个病一个样;医生也是人,是人就有局限,再好的医生,也会有失手的时候。这些都是医学的难。但病人的病要看,病人的命要救,如何破局?就需要医生知难而上,既要手上功夫过硬,更要脑子灵活。也就是在临床思维上多下功夫。


一清二楚的病,包括症状典型,体征明确,谁看都有把握。对于似是而非的病,诊断起来不容易,对谁都是概率事件。如果临床思维薄弱,诊断正确就是小概率;如果临床思维缜密,考虑问题全面,诊断正确就是大概率。之前谈过医生临床思维的话题,在遇到上面那份病例后,还是想再谈谈医生的临床思维。现在临床分科越来越细,从系统到器官,从器官到组织,有些学科把病已经深入到了分子,专病专人看。所以古往今来医生从症状这个大话题入手看病,现在对许多医生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看病如同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病人到了医院不知道找哪一个科室看病。如果一个病累及了身体不同的地方,以前是一个号看到底,现在是哪不舒服,挂哪科的号。张孝骞说过:“人体各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一种病,都或多或少地涉及整体,完全局限于一个系统、器官的病究竟少,我们怎么能孤立地考虑临床问题?青年医生过早专业化,其实是不利于专业的发展。”


当然医生临床思维薄弱的缘由,除了分科越来越细,再者就是医学科技的发展使得辅助检查的手段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医生离开了辅助检查就不知道如何看病了。实际我们忘记了,化验数据也会说谎,作为临床医生只有打好临床这张牌,与病人为伍,向病人学习,开动脑筋,动态观察,才有可能弥补临床医学的不纯科学的属性,获得高概率的诊疗效果。结合文章开场的那份病例,谈谈我的临床思考。


一、救命第一的原则


医生诊病治病的前提:病人必须是活着。在死人身上谈病,没有意义。救命的手段对于所有的医生都是基本功,与专业没有关系。所以临床思维的第一步,就是要预判病人病情的轻重程度。


二、病史


也就是病人看病的主观原因,没有病史看病,医生犹如盲人摸象。文中说到的病例,病人昏迷,不能提供病史。但家属,目击者可以从各自的角度,代替病人表述看病的原因。医生对待病人和非本人提供的病史,要有不同的考量和分析,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病史是诊病的线索,是临床思维的起点,不能少了这一环。


三、查体


就是发现身体阳性和阴性的体征,典型的体征与疾病密切相关;阴性体征也可以除外疾病。查体比任何辅助检查来的方便、及时、对身体没有伤害。有了查体,避免了没有目的性的全身辅助检查,既费钱,又耽误时间。但查体毕竟有主观因素的参与,包括手法是否准确,临床经验是否足够多。所以如果查体与病史、疾病不符的时候,不要轻易下结论否认病史和疾病。有些体征的出现需要时间,有些体征靠查体很难发现。所以医生要清楚查体的意义、价值和补充手段。


四、整体观


对于危重症和许多其他疾病,器官受累不是井水不犯河水。医生诊病切不可只是管状视野。骨折可以导致出血,出血可以导致休克,休克治疗不及时病人就会死亡。有些专科医生想,专科的病不会轻易死亡,但是他们忘记了引起死亡的病许多是从专科开始的。所以医生思维要有整体意识,特别对于危重症病人。


五、动态发展


疾病有时只表现为冰山上的一角,眼前的情况,不代表疾病的全貌,更不代表疾病的转归。医生的思维意识里,不要把疾病看成是静止不动的。当然这个理,医生都知道,可真到了临床实际,医生们就忘记了疾病是可以发生、发展的。所以在临床思维中,时间是最好的老师。


六、大概率的思考


临床思维不要钻牛犄角,小概率的情况有,但不是常规。多发伤快速致死的原因有心脏、血管的破裂;脑部的重度损伤;气道的梗阻窒息。所以面对这类情况发生的时候,即使手头的检查还没有足够的证据,也要把这些诊断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


七、多学科合作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虽说过细的学科分科有利于科学研究,在专病专治上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在多系统受累的疾病、危重症和多发伤上,还不是游刃有余。多学科合作,谁都有话语权,谁都是责任人,可以弥补个体临床思维的短板。临床思维是独立的,代表每一个人;也是融合的,汇集了集体的精华。现在的医学要鼓励群策群力,而不是一言堂。


八、病生理思维


临床诊病有经验的成分,但不是拍脑门,想当然。一切疾病的诊断,不管是对,是错,都离不开病生理思维的解读。医生脑子里要有整体的病生理学体系,对疾病的来龙去脉用病生理知识能说的清楚,否则要反思疾病的诊断是否可靠。


九、理性交待病情


不管对病人,还是对家属,交待病情是医生分内的事,好消息也要说,坏消息也要讲,它不仅仅是沟通层面的事情,更是对医生临床思维的一种考核。交待病情是医生临床思维的一种总结,从对疾病的认识,到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的结局,每一步都不能乱。它要求医生观察临床要仔细,对疾病的分析头脑要清楚,对提出的问题回答要有条理。有些医生畏惧交待病情,实际就是没有形成一个好的临床思维。


临床思维这个话题,是医生的基本功,已经被讲的很多了。这次遇到了交通伤的这份病例,还是激发了很多思考,有些环节的临床思维总觉得要再讲一讲。疾病的本质存在于疾病现象的内部,是贯穿着各现象的总体,因此不仅要如实地反映这些现象,具体分析它们的意义,还必须把它们综合起来,进行归类对比,分清主次,寻找联系,发现关键,从而把握疾病的本质。我想医生做到了这些,就是对临床思维的最好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