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医生交接班,夜班医生报告了抢救室的3个病人情况。


第一位,女性,40岁,不小心摔伤了踝部,造成踝关节骨折。在抽血化验的时候,发现血钾只有2mmol/L,但没有什么低血钾的临床症状。静脉、口服补钾后,血钾水平没有任何变化。


第二位,男性,65岁,登梯子收拾房间,不小心摔伤了胳膊,肱骨骨折。从山西忻州驱车来我们医院急诊看病,医生给肱骨做了石膏固定,在车里休息的时候,突感憋气、心慌,又回到急诊,医生检查了生命体征和心电图没有问题,病人说:打了石膏才感觉不舒服,喘不过气。医生把石膏拆掉,病人的憋气症状消失了。


第三位,女性,82岁,几天前女儿带病人到云南旅行,在丽江古城游览的时候,出现呼吸困难,抽搐。救护车拉病人去医院,在搬运病人时,伤及了病人的胳膊和肩部,出现了肱骨远端骨折和肩关节脱位。在当地医院又查出了病人脑部有肿瘤,肺部有肺栓塞。家属在病人病情稳定后,坐火车回到了北京。到了北京直奔我们医院急诊,当然骨折诊断明确,但脑部肿瘤,肺栓塞是要命的病,所以先是神经外科看脑部肿瘤,医生认为问题不大,可以门诊随访;急诊医生看了病人的一般状况和生命体征,也算平稳,只需要抗凝治疗。


Efdal YILDIZ © Pexels


到此为止,本来都是冲着手术来的急诊骨科病人,却因为各种骨科之外的原因落到了由急诊医生做决定的时候。


交完班,我带着两名年轻医生去看病人,很想知道病人疾病之外的故事,也想听听病人对疾病的态度,顺便梳理一下年轻医生面对急性病时要关注什么。


先从低血钾的病人看起,病人躺在床上,样子看上去很轻松,既看不出紧张,也没有表现出难受,这和我们常见的低血钾,病人出现了周期性麻痹判若两人。病人一年前因为胃部不适,在一家附近的小医院就诊,查血发现了低血钾,也是2mmol/L,同时心电图也有些小问题。当时医生建议病人去大一点的医院看看,可是病人去了大医院,只说了心电图问题不大,却没有对低血钾给出说法,一直到今天。血钾高不行,低也不行,高了会要命,低了也会病的不轻。所以医生对血钾非常敏感,但今天这个病人的表现,怎么也让医生跟危急生命联系不上。前前后后把病人的病史和日常习惯问了一个底朝天,还是没有发现引发低血钾的蛛丝马迹。只能先让病人理解,暂缓手术,当务之急明确低血钾的原因。病人是北京人,听出我说的话都是为她好,自然对此时医疗的建议没有抵触,只是在哪里住院检查,还要与家人进行沟通。但不管怎样,先不纠结手术了。


看着我们一堆人在低血钾病人的床前说个不停,从忻州来的病人儿子有些急迫,等我们刚要转身,就把我们引到了他父亲的床前,其实他不这样做,我们要看的第二个病人就是他父亲。病人斜躺在床上,面部的淤青,说明病人摔得不轻。病人身体看上去挺健壮,个子不高,也许这也是病人60多岁还要爬梯子干活的资本。此时病人憋气、心慌都没有了,剩下的只有骨折部位的疼痛了。病人整个左半边均是伤痕累累,虽然看上去病人挺皮实,但在跟他说话的时候,疼痛折磨的他,确实多说一句话都挺费力。我很好奇,一个胳膊的骨折打石膏,跟心脏的憋气有什么关系,而且石膏拆了,憋气好了,这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一个心理因素作怪。我问病人怎么回事?病人说:我对石膏非常抵触。听了他这句话,我让医生在病程上记录,病人无心脏疾病的问题,可以手术。病人的儿子和老伴笑了。


最后看的这位骨折病人,正坐在椅子上与陪护她的女儿说话。实际病人昨天就来了,因为骨折之外的一系列疾病和年岁,医生是不会轻易冒险手术的。病人虽说80岁以上的高龄,体重也不算轻,可精神很好。头脑清楚,说话利索,就是要手术,哪怕自费也要做。病人说;自从离开云南我就觉得呼吸越来越顺畅,现在除了骨折已经没有其他不舒服了。如果不做手术,我残废了怎么办?即使做手术出了问题,我自己承担,不赖你们医生。说着说着还掉了眼泪。病人女儿赶紧一边安慰,不让病人太着急,一边说:看医生都来了,他们一定会有办法。我有些责怪地对病人的女儿说:云南是高原,到这种地方,对一位80岁的老人风险是很大的。病人的女儿早悔青了肠子,连连说:后悔。从做子女的角度来看,我也能理解病人女儿的孝心。我一边说着让病人开心的话,也跟病人女儿讲明利害关系。当然不能光说不练,我们要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基础上,想办法给病人争取机会。先把病人留下,让她身上其他干扰手术的病稳定一些,择期再给病人选择手术。


Rawpixel © Unsplash


做急诊医生,就怕各科医生像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缺少大局观,都以自己的专业为主,忽视了病人真正的需求。这个时候来到病人的床前,听听病人疾病后的故事,医生可能会因为感动,不得不为病人多做些事情。说是多做,也许就是医生份内的事情。医学技术有一定之规,医学对人却不需要墨守成规,有的就是理解、是责任、是同理心、是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