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急诊病人多,除了危重症病人络绎不绝,急诊流水的病人也是排起了长龙。本来就缺人的急诊科,更是雪上加霜。好在兄弟科室的医生来支援,使缺人的困境有所好转。这三天先后与麻醉科、内分泌科和感染科的医生一起搭帮出流水,我动嘴,人家动手,取长补短,配合的还是有声有色。每天几十个病人看下来,能把几十年积累的临床经验发挥出来,也是很有成就感。



急诊流水与抢救室不同,病人没有那么急,没有那么重,也暂时没有那么危险,所以才有了不少病人带着板凳、马扎,一排就是几个小时来看流水的情景。虽说病情没有关乎性命的危险,但病人都是带着病来的,难受、焦急、恐惧、疑惑,都需要医生第一时间给出答案。拖泥带水,犹犹豫豫,当断不断,都会给病人平添烦恼和痛苦。


12月份的这波疫情突如其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速蔓延,几乎人人受累。所以来看流水的病人也是各种年龄层次、不同身体状况、五花八门症状都存在。这里有需要送到抢救室的,有需要留观治疗的,但更多是要安慰、解释、化解心理压力的。


12月7-8日可以说是一个节点,病人经历了高烧、咽痛、抗原阳性后,症状不再那么火急火燎,许多人的抗原也早已转阴。随之而来的是低热、咳嗽症状的延续,不时表现出来的胸痛以及工作后的力不从心,人们开始沉不住气了。“白肺”“心肌炎”把一批老百姓搞得五迷三道。科普固然重要,但不专业的科普,把学术圈都还有争议的话题不分场合到处去讲,只能是乱上加乱。老百姓的分辨能力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任何病的自愈、康复都有一个时间过程,人与人不同,有快有慢,心急改变不了疾病的病生理进程。人类认识新冠病毒的时间只有三年,好多未知的话题还亟待解决。专家也有短板,不要把专家的话当神谕。身体是自己的,既不要对身体盲目自信,也不要把身体都交给别人。新冠病毒感染的大概率不是“白肺”,也不是心肌炎,所以每一个人都不要拿小概率事件跟自己对号入座。


在急诊出流水,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所以来支援的医生让他们去抢救室,去留观病区都可以,但让他们独自出流水,心里还是很忐忑的。因为出流水是要看急诊医生基本功的,它包括正确的急诊临床思维和娴熟的急诊临床处置经验。为什么这么说?一是在流水检查的项目有限,需要医生甄别权重,不是像在门诊和病房一样撒大网;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决定病人的去留,没有给急诊医生那么多宽裕的时间,不能犹豫寡断,也就是当断不断;三是让病人心服口服,虽说在急诊看病时间短,做的检查有限,但不能让病人离开时疑心重重。


Kalhh © Pixabay


这几天在流水遇到大概三类病人。一类是之前医生看过,需要连续治疗的病人。他们更多是输抗生素和各种药物,年纪偏大的病人。第二类是“阳”过,肺CT有病毒肺炎表现,决定是不是需要大动干戈治疗的人,这类人群中老年人居多。第三类是新冠病毒感染后遗留的咳嗽、胸痛,要求进一步检查的人,这部分人基本是年轻人。


对于第一类病人,老年人居多,有基础病的人居多,需要家人照顾,往往一个人来输液,全家老小都出动。所以看这类病人,一定要把病史梳理的清清楚楚,特别是病前的生活情况,基础病的治疗情况,以及这次发病时的病情、诊断、治疗反应。不该输的液果断停掉;需要减量的液,不要犹豫;疗程够了的,不要再纠结。我依据的原则,就是新冠病毒的感染没有特效药;休息、吃好、不受凉比药物管用。刚才说到许多输液的病人都是高龄,冬天一趟一趟来医院,有受凉的风险;现在医院病人多,许多人输液只能坐在椅子上,时间一长,就影响了休息;再者几个小时的输液,也耽误了病人的吃喝。这些叠加在一起,靠输液带来的获益,也就不多了。更何况输液是不是一定有必要,也没有太大的把握。所以出流水的医生一定要权衡输液的利弊,仔细了解病史,动态观察输液的效果,最后一点就是要有急诊医生的担当和责任心。


第二类病人年龄层次就拉开了一些,中年人也不少。病毒肺炎从肺CT的影像看是容易识别的,加上病人都会提供之前不管是抗原,还是核酸阳性的病史,所以现在诊断新冠肺炎并不困难。如果是去年12月之前听了自己得了新冠肺炎,估计每个人都会吓得颤颤巍巍。肺炎没有让人怎么样,可心理会产生一个巨大的阴影。在今天的疫情背景下,得新冠肺炎不是大惊小怪的事了,但给老百姓带来了最大的困惑,是不是“大白肺”?需不需要治疗?首先我没有确切的“大白肺”病例数据,可我坚信所谓“大白肺”,在整个新冠肺炎的发生率是小概率。医生要相信临床的经验,不是只看暂时的数据,记住:数据也会说谎。没有临床经验做支撑,任何数据含金量都不会高。我的治疗决断是,抗生素对细菌可能有用,对病毒无效。如果只是单独病毒肺炎的证据,是不给病人开具任何抗生素治疗的,包括口服抗生素。其实,病毒肺炎也和其他病毒引发的上呼吸道感染一样,是可以自愈的。对于年岁大,有基础病的人,也不是在病毒肺炎输液上下功夫,而是在吸氧、排痰、营养、基础病管理、休息上多加关注。与其把输液当成救命稻草,还不如把吃喝管理好。


对于第三类人群,基本上都是年轻人,通过了解他们的病史,从临床经验的角度来看,大部分人我只用两句话就可以结束诊疗:回家好好休息,什么检查都不用做。我想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病毒感染后的炎症反应,彻底恢复需要时间,因人而异,但办法只有好好的休息。不发烧只代表大家主观上最难受的症状改善,不代表体内没有炎症修复过程存在。确实病毒感染后,有发生“心肌炎”的可能,实际既往流感病毒感染,其他病毒感染,都有引发心肌炎的可能。所以病毒感染出现心肌炎,不是什么新话题,另外最关键的问题,病毒引发心肌炎还是小概率事件,少之又少。再有心肌炎的诊断非常不特异,除了心肌活检,没有任何一个症状,任何一项化验就能说明得了心肌炎,它需要临床综合判断。年轻人的心慌、胸痛,不要动不动就与心肌炎挂钩。当然病人排了这么长的队来看流水,什么检查都不给做,什么药都不给开,即使病人再给我这位老医生面子,我觉得心里也过意不去。在征求了病人的意见,还是给大家都做了肺CT和心肌酶的检查,结果除了挨了一针,吃了点放射线,余下的是皆大欢喜。


我是急诊医生,干了几十年临床,懂得点专业知识,对这波疫情,不能百分之百说了算,但心里还不糊涂。但要让每一位老百姓心里都跟明镜似的,我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了。所以把本来日常工作的琐事写出来,也是让老百姓换一个角度去了解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疫情。最起码,会让一部分人减少一些焦虑;会让一些子女不再忐忑不安。文章与高大上的研究相比,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也就仅能做到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