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春节匆匆过去了,每个人的体验也许都不一样,但传统的祥和、喜庆、团圆的氛围又回来了,人们尽享疫情政策调整后没有约束的节日,无所顾忌地追逐阳康后的美食、美景。三年的疫情可谓不算短了,新冠病毒给社会、给国家、给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打上了不同的烙印。去年12月份应该是这三年疫情的一个转折点,如果之前对新冠病毒的认知还有些遮遮掩掩,而在12月份这个月每一个人都与新冠病毒有了最亲密的接触,也真正领略了人类与新冠病毒的短兵相接。虽说场面有些惨烈,虽说人类并没有稳操胜券,虽到至今对新冠病毒还缺乏深层次的了解,可新冠病毒不再神秘,每一个人对其不再恐惧、不再抱有任何空洞的幻想。


Edward Jenner © Pexels


我是一名急诊医生,由于职业的原因,从疫情开始那一刻,就对疫情保持了更多的关注和敏感。经历了2003年的SARS,也幻想疫情会在某一个时刻静悄悄地离开。没有想到有了核酸检测的金标准,有了针对病毒的疫苗,有了相应对抗病毒的药物,可以说科技在这场与新冠病毒的较量中火力全开,但病毒还是没有臣服,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不停的对人类改头换面地骚扰。这三年一直沉浸在对新冠病毒的思考中,什么样的防控效果最好?能不能回到没有疫情的年代?能否像流感病毒似的与新冠病毒共生存?疫苗的效力有多大?一旦感染有没有好的治疗手段?等等。由于没有真实的体验,一切只是理论的推测和样本量不大的研究报告。


去年12月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疫情海啸般的暴发,急诊工作巨大的挑战,反而让我对三年的疫情彻底释然了,解脱了,也真正看到了走出疫情至暗时刻的曙光。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这三年困扰我的三个问题,都在12月份到今年1月份有了答案。一是对疫情的防控该怎样做;二是病毒不是靠科学就一定能搞定;三是再大的医疗挤兑,只要人的意志力不倒,上下团结一致,也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01


说到防控对于传染病的重要性,没有人能说不,隔离虽然办法有些古老,但有史以来对于传染病出现采取的第一个策略就是防,而不是治,特别对于病毒性传染病,是没有好的治疗办法的。防的目的就是不让传染源接近健康人,只要不接触传染源,就没有传染病。呼吸道的传染病,就是防病人呼吸道中带有病毒的飞沫。戴口罩,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都是防的办法。是不是注意了这些防护手段就彻底远离了传染病?也不能那么说,这次海啸般的疫情就是一个实例,一夜之间,有防护的,没有防护的都被感染了。所以,防护手段做到位,大部分传染病都可以避免。可也不要因为不可知的因素感染了病毒,而放弃防护,当然毫无依据,不遗余力加大防护,也是不理智的。特别是后者,会造成诸多不便,给人带来心理压力。对于新发传染病,人人都易感,人人都是潜在的病人,这本身对人就是压力。如果因为过度的防控,影响了人的日常习惯,老有一只靴子悬在人的心理,时间一久,人的压力就会更大,抵触、烦躁、焦虑,反而给防控带来不良的后果。12月份疫情防控政策得到了调整,人们恢复了以往熟悉的生活习惯,减少了过度防控造成的心理压力,这是一种减压,也是一种放松,无疑对于人的情绪和抵抗力是有帮助的,如果从利弊关系来衡量,是利大于弊。还是那句话:传染病的根本还是在于防。但前提要防的适度,要在人的心理承受范围内。


02


下面说说新冠病毒,三年来我们并不知道病毒来自何方,虽然在2019年末就锁定了新冠病毒的核酸序列,但至今对于病毒的变异,病毒的毒力,病毒的传染性,病毒带来的临床表现,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从对传染病研究的科学性来看,不能不说对新冠病毒感染的研究较以往任何疫情都来的都轰轰烈烈,论文一篇接着一篇,共识一个跟着一个,让人目不暇接。对科学家来讲,这是无可厚非的。可12月份这波海啸般的疫情,突如其来,迅雷不及掩耳,可以说以排山倒海之势,让几乎国内每一个人都有了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称号。面对这种史无前例的感染,不知科学怎么解释?当然科学还是由人来求证,虽然科学的主旨没有问题,可人并不是纯纯粹粹的科学家,是人就有局限,是人就不能对世间的任何事情了然于心。如果对世间的观察有任何一点点疏漏,结论就不是科学的。更何况对瞬息万变的自然,稍瞬即逝的万物,变化多端的病毒,人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是与否的判断犹如天方夜谭。所以不要低估了新冠病毒,它的能量不少,它的威力很大。人在新冠病毒面前有时要做学生,不是颐指气使。


03


最后谈谈急诊医务人员。由于新冠病毒的铁面无私,12月份的疫情,让几乎各家医院的急诊团队无一幸免,几乎所有医护人员被感染。本来是治疗者,现在成了被照护者。可现实是这批被照护者,还仍然要肩负着治疗者的责任。一个身份好说,如果两个身份同时存在,就不是医疗技术所左右的了。它需要的是意志力,是责任感,是使命感,是担当精神。要说从急诊职业的角度看,抢救危重症是理所当然,对急诊人也是不在话下。但对超过平时危重症3-4倍的病人,对于大病初愈,甚至带病坚持的治疗者——急诊人,经历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初在防控政策的放与不放,也是在纠结医疗资源能否应付疫情防控调整带来的冲击。当这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再多的纠结也只能换成急诊人的一句话:冲上去,顶住。老天有眼,可以说这波疫情给急诊带来的至暗时刻并不很长。但那时的每一天,每一刻对于每一位急诊人都心急如焚,他们考虑的不是自己的身体,不是自己的苦与累,而是那些在他们眼前与时间赛跑的生命。短短的几十天,练就了急诊人的强大,锻炼了急诊人的意志与品德,成就了急诊人的使命与担当。面对大自然的风风雨雨,急诊人不是退却,不是恐惧,不是躺平,而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只有急诊人心中的果敢和坚持。可以说这波海啸般的疫情,让急诊人经受了考验,也用事实证明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人心齐,泰山移。


三年的疫情,三件事的思考,不能说是纸上谈兵,它是真真切切的感悟,是人生难得的经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就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踏踏实实做事,让事大事小都有其意义,不虚度年华。会不会再有疫情的反复,谁也说不清楚;会不会再有海啸般的疫情袭来,从一般规律来看,可能性极低。大自然是世界的主宰,人不能超越自然。但人有思想,有智慧,有坚毅的品格,一定会在适应自然中成长。疫情不能说是好事,可疫情也检验了人类的智慧,促进了人类的反思,感受了自由的珍贵。所以,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事,也没有绝对的坏事,只是选择站在什么角度去看待事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