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罗素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之前看过他的一些哲学书,虽然看的似懂非懂,但还是知道他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数学家,曾经来过中国,仅此而已。有一天董老师给我推荐了《罗素论人生》这本书,说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立刻上当当网找到了这本书,只是价格比原书高出了不少,稍微犹豫了片刻,还是把它下了单。等书拿到手以后,才知道这是一本盖着图书馆印章的书,可想而知书的破旧程度,书的封面贴了许多胶条,还好书里面的文字没有破损,不影响阅读。类似的买书经历有过,也就不感觉沮丧了。


32开本的书,字不大,一共十几万字,选用的纸张也不是太好,从外观确实不能给予美誉,但游览了一下罗素的人生经验和生平,就被书的内容吸引了。


“罗素的生活并不是一种与世隔绝的学院生活。他的哲学研究仅仅是曲折复杂生活的一个方面。与其专门的哲学工作相交织,相适应的,还有许多充满波澜和激情的事件。他曾四次结婚,其间还有多次浪漫的恋爱经过。”


“在他卷帙浩繁的著作中,有很大一分部是为普通读者而写的,其中表现了他极深的人文关怀,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源之于他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他深刻的思想和酣畅淋漓的文笔——曾为此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此奖项的为数极少的非文学专业作家之一。”


“罗素论人生的出发点是人的基本欲望,他始终关注的是如何将这些基本欲望引上正途,从而创造出美好的人生和理想的社会。他告诉我们,要热爱知识,憎恨谬误;相信理性,克服迷信和偏见;要养成善于观察事物和精确思考的习惯。”


英国哲学家、思想家罗素


从书的目录看,罗素写了26个题目,可以说绝大多数题目都让我有一种迫不及待地想进入阅读状态,一探究竟的那种渴望。如:我为什么而活,论工作,论爱,论老之将至,论智慧,论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解等等。对于我这样一位俗人,没有奢望会成就什么丰功伟绩,但也还是有这样的期望,通过高人的指点,在有生之年让工作顺顺利利,生活平平安安,少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人生的追求在我看来不是大富大贵,是充实,是快乐。而充实和快乐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克服偏狭的情绪,保持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不要失去对外界事物的兴趣,使之成为快乐之源。说是这么说,但如何去做?如何做好?看来只有求助《罗素论人生》了。


我为什么而活


我为什么而活,是《罗素论人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我急于想得到答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罗素讲:“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心扉的怜悯。爱情和知识只要存在,总是向上导往天堂。”


在罗素眼里,爱情、知识在人生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是人生快乐的源泉。没有它们人就失去了激情,失去了活着的动力。当然对世上触目皆是的孤独,贫困和痛苦,不是把它看成与己无关的身外之物,而是要保有善良与同情。人是情感之物,没有情感就犹如一具僵尸;有了情感就不会缺少激情,就不会缺少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黑格尔说:没有激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所以我们为什么而活,就是在追求爱情,知识以及对苦难的悲悯中,燃起人性的激情。也就是说爱情不一定都是轰轰烈烈,但两情相悦的激情要在;对知识的获取不仅仅在于求得好的生活,要想到知识是高居于感性流变之上的永恒力量;能够对世间的苦难发自心内深处的常思常想,就永远会让感情的涓涓细水在心中流淌。


论老之将至


在谈到论老之将至,罗素说:“从心理角度讲,老年须防止两种危险。一是过分沉湎于往事。人不能生活在对美好的往昔的怀念或对去世的友人的哀悼念之中。一个人应当把心思放在未来,放到需要自己去做点什么事情上。另一件应当避免的事是依恋年轻人,如果你还像他们年幼时那样关心他们,你就会成为他们的包袱。”


我活到60多岁,已经到了关注老年人需要做些什么才会让人生更有意义。回忆往事是老年人的共性,所以人们常说:人一到了喜欢回忆往事,就说明人老了。对于老的解读在我看来有两种认知:一是心理的老,二是身体的老。前者虽然到了老年,可身体还可以游刃有余继续发挥余热,只是心理打了退堂鼓,把自己主动带入到老年的回忆队伍中。二是身体的老,也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由于科技、医疗和生活水准的提高,人的生理年龄可以活的越来越高。如果到了中国人60岁的退休年龄,就把自己当成老年人来看待,整天活在回忆中,这不是我要的活法,而且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一种负担。


年龄是一个中性词,不要把它冷冰冰地作为标签注入到人的心里,也就说不要机械地用年龄来划分人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年龄是死的,人是活的。活就意味着思想、情感、激情、兴趣等等。每一个年龄有每一个年龄的智慧,不可复制。“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应该像河水一样——开始是细小的,被限制在狭窄的两岸之间,然后热烈地冲过巨石,冲向瀑布。渐渐地,河道变宽了,河岸远去了,河水流得更平稳了。最后,河水流入了海洋,不再有明显的间断和停顿,尔后便毫无痛苦地失去了它们作为个体的存在。”


所以不要把年龄的“老”作为一个负担,未来是赋予每一个人的,包括老年人。只要人的思想不干涸,情感不枯竭,都有挑战万般皆有可能的未来。世界从来不按照年龄排座次,世界把优先的选择权给了智慧。任何年龄段都可以有回忆,但要把回忆当成总结,化为动力,形成未来前进的方向。而不是沉浸在过往是与非的漩涡中不能自拨。


人老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不是灰色的,不是无所事事的,不是别人眼里的负担。人老有人老的活法,那就是用别人没有的年龄优势填补生理机能下降的劣势,做自己喜欢的事,做不依附外人的独立人。唯有这样才能让人生最后一道风景线同样别有一番风味——独特、耀眼。


论智慧


什么是智慧?罗素是这样解释的:“我认为智慧由几种因素促成。在这些因素中,我得将均衡感放在首位:即考虑一个问题中的所有重要因素,又能恰如其分地掂量其中每个因素的那种能力。一些人学识渊博,但感情偏狭隘,这样的人缺乏我所谓的智慧。”


医学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有科学,有经验,科学使得医学规范、严谨;经验让医生从利弊关系中做出对病人合理的治疗取舍。所以医学需要具有科学思维,又不乏经验丰富的智慧之人。但这还不是罗素眼里的真正智慧,智慧除了渊博的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情感,也就是说情感的把控同样是智慧的一份子。医学的人学属性,让智慧的医者,既要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又要有一颗善良、悲悯的同理心。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陈国强院士讲:“今天的医学教育,非常重视知识教育,而往往忽视智慧培养,因为能够说得出来的叫知识,说不出来的叫智慧。智慧恰恰是生活的艺术、是学识、水平、能力的综合。一个没有智慧的医者是没有希望的。”所以我对智慧的理解:单纯有学识,只是具备了知识,没有达到智慧。智慧的有无决定了好医生与平庸医生之间的划分界限。


“随着知识与技术的不断增长,智慧越来越显得必要,因为知识与技术的每一步增长都在使我们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增强,因此,倘若我们的目标不明智,我们作孽的能力也就越大。人类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智慧;如果知识继续增长,人类在未来所需要的智慧远比今日需要的多。” 美国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说过:学习不能是唯一的目的,它自身也算不上智慧;知识不运用于行动便只是苍白无力的虚荣而已。人生的出路在哪里?不是财富,而是智慧。可以想象科技的发展,让人类有了无限遐想的空间,也让知识有了更广泛的用武之地。但人类要是失去了智慧,没有了情感,这些知识就会变得冷若冰霜,毫无温度。


一个人最终的成功,不在于积累了多少学识,储备了多少知识,就像一位医生看病,不仅仅是治好了病,更要看这位医生是否能通过自己对病人的关爱,温暖了病人被疾病折磨的痛苦的精神世界。智慧是知识与情感的统一,是知识与爱的结合,也应该是每一位医者毕生的追求。


论哲学


说到哲学,许多人都不陌生,特别是哲学在医学的位置,可以说举足轻重。医学的一路走来,离不开哲学。在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时期,哲学对医学的思考、探究,使医学摆脱了对神灵、迷信的依赖,让医学渐渐步入了科学的轨道。所以不少哲学家背后都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医学家。因为即使在今天科技不断地成就医学无所不能的时候,仍然少不了哲学对于医学从科学和人性上的追问。以前觉得作为一名医生仅学好临床思维就足够了,后来随着临床经验积累的越多,不知不觉看问题,想问题都处处留有了哲学的痕迹。


为什么人需要与哲学为伍?罗素是哲学家,很想知道作为哲学家的罗素怎么理解哲学。在论哲学一文中,罗素说:“自古以来哲学就被认为有着相互密切联系着的两个不同的对象。一方面,它旨在获得对世界结构的理论理解;另一方面,它试图发现和灌输可能有的最好的生活方式。哲学既不是纯理论的,也不是纯实践的,而是在寻求可用作实践伦理基础的宇宙理论。”


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就接触了哲学,那时对哲学的认知只有四个字:晦涩难懂。也是从那时对哲学就有了敬而远之,不是我们这些常人的菜的概念。现在看来这是对哲学的成见,是一种思想的不成熟。在罗素眼里:“哲学可以使人养成精确和仔细的思考习惯,使人以无偏的广度和范围来思考生活的目的,使人正确地认识个人和社会。通过扩大个人的思想视野,哲学提供了当下的焦虑和愤怒的解药,从而使宁静的心态成为可能,而这对于我们这个充满痛苦和变数的世界上的敏感的心灵是大有用处的。”由此看来,哲学的价值不仅仅是建立在理性的思考上,更是从人的情感层面给予慰藉,让人生富有意义和价值。


医学是人学,人学包罗了与人相关方方面面的学问,当然少不了哲学这门课。一个充满哲学精神的人,无论他是不是职业哲学家,都希望使他的信念达到最大限度的真理性,都是热爱知识而憎恨谬误的。所以医生这个职业一定要有哲学的反思和思考,同时作为一个普通人在不影响技能学习的前提下抽出一点时间学习哲学,仍是可以极大地增进一个学生作为一个人和一个公民的价值的。


Giammarco Boscaro © Unsplash


以上就《罗素论人生》的4个题目,谈及了一下感想,不是对其他题目没有感想,只是4个感想就写了近四千字,再写就有些啰嗦了,反而会削弱《罗素论人生》这本书的价值。罗素论人生的出发点是人的基本欲望,他始终关注的是如何将这些基本欲望引上正途,从而创造出美好的人生和理想的社会。所以读这本书的真正意义就是让内心变得清清净净,变得不骄不躁,变得与世无争,变得坦坦荡荡,变得舒舒服服。与自然和谐,与周围的人和事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