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食材之一,你对它真的了解么?
1、蛋白质
鸡蛋最突出的特点是含有最优良的蛋白质。在自然界各类食物中,动物蛋白质优于植物蛋白质,而鸡蛋的蛋白质又排在动物蛋白质之首,其营养价值极高,而且好消化,利用率高达95%以上。
2、脂肪
每100g鸡蛋含脂肪11.6g,大多集中在蛋黄中,以不饱和脂肪酸为多,脂肪呈乳融状,易被人体吸收。
3、氨基酸
鸡蛋中氨基酸含量特别丰富,而谷类和豆类都相对缺乏这些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4、微营养素
鸡蛋含有许多的微营养素如钾、钠、镁、磷,特别是蛋黄中的铁含量达7mg/100g。鸡蛋中的磷很丰富,但钙相对不足,奶类与鸡蛋共同食用可营养互补。鸡蛋中维生素A、B2、B6、D、E等含量也很丰富,特别是蛋黄。
鸡蛋的保健功能
1、健脑益智
蛋黄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固醇类以及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D及B族维生素。这些成分对增进神经系统的功能大有裨益,因此,鸡蛋又是较好的健脑食品。富含DHA和卵磷脂、卵黄素,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利,可以健脑益智,改善记忆力 。
2、保护肝脏
鸡蛋中的蛋白质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蛋黄中的卵磷脂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还可提高人体血浆蛋白量,增强肌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
3、预防癌症
鸡蛋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2,维生素B2可以分解和氧化人体内的致癌物质。鸡蛋中的微量元素,如硒、锌等也都具有防癌作用,根据对全世界人类癌症死亡率进行的分析结果,人们发现癌症的死亡率与硒的摄入量成反比,而鸡蛋中含有丰富的硒元素。
4、补铁美容
鸡蛋中还含有较丰富的铁,铁元素在人体造血和在血运输氧和营养物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人的颜面泛出红润之美,离不开铁元素。如果铁质不足可导致缺铁性贫血,使人的脸色萎黄,皮肤也失去了美的光泽。
不同烹饪方法吸收不同
从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角度来讲,煮蛋为100%,炒蛋为97%,嫩炸为98%,老炸为81.1%,开水、牛奶冲蛋为2.5%,生吃为30%~50%。由此来说,煮鸡蛋是最佳的吃法,但要注意细嚼慢咽,否则会影响吸收和消化。
正确的煮蛋法:鸡蛋冷水下锅,慢火升温,沸腾后微火煮大约3分钟,停火后再浸泡5分钟左右,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清嫩,蛋黄凝固又不老。
鸡蛋的营养价值虽然高,也不是越多越好。多吃鸡蛋容易造成营养过盛、导致肥胖。增加肝脏与肾脏的负担。而蛋白质过剩会使尿素制造系统负荷过重,食入过多蛋白质,还会在肠道产生大量的氨、羟、酚等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毒害很大,易出现腹部胀闷,头晕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症状,也就是常说的“蛋白质中毒综合征”。
针对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鸡蛋的食用量有所不同。儿童、孕妇、乳母和运动量大的人,对蛋白质的需求量高于常人,可以每天吃1—2个鸡蛋。正常的成年人、老年人,每天吃1个鸡蛋即可。血脂异常患者或肥胖的人,建议每周吃2—4个鸡蛋比较合适,避免摄入过多的胆固醇。
1、鸡蛋+味精
鸡蛋本身含有较多的谷氨酸及一定量的氯化钠,加温后这两种物质会生成一种新的物质—谷氨酸钠,即味精的主要成分,鸡蛋本身的鲜味反而被掩盖。
2、鸡蛋+糖
很多地方有吃糖水荷包蛋的习惯,其实,那会使鸡蛋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形成果糖基赖氨酸的结合物。而这种物质不易被人体吸收,所以会对健康会产生不良作用。
3、鸡蛋+柿子
吃完鸡蛋后吃柿子,轻则会得食物中毒,重则会导致急性肠胃炎还有肺结石。一般而言,这两种食物同时吃会导致以上吐、下泻、腹痛为主的急性胃肠炎症状。
4、鸡蛋+兔肉、鹅肉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鸡蛋同兔肉食成泄痢。”那是因为兔肉性味甘寒酸冷,而鸡蛋甘平微寒,二者都含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共食会发生反应,刺激肠胃道,引起腹泻。而鸡蛋与鹅肉同食会伤元气。
5、鸡蛋+消炎药
因为鸡蛋含蛋白质多,会加重胃肠负担,对药效有影响,特别是脂肪泻。如果是其它炎症,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可以少量食用。
7、鸡蛋+茶
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与蛋白质合成具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使肠道蠕动减慢,延长了粪便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不但易造成便秘,而且还增加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被人体吸收的可能性,危害人体健康。
8、鸡蛋+地瓜
两者同食后会很容易出现胀气的情况,因为鸡蛋和红薯都是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一起食用更加不易消化,严重的话会造成腹痛。
哪些情况不宜吃鸡蛋
1、病人发高烧时。
2、肾病患者肾功能减退,尿量减少时,也要慎食鸡蛋,肾病患者当出现肾功能衰竭时,应禁食鸡蛋。
3、肝、胆病患者应视病情控制鸡蛋摄入量。
4、对蛋白质过敏的人。
5、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尽量少吃或不吃,或可吃蛋白而不吃蛋黄,因为蛋黄中胆固醇含量比蛋白高3倍,可达1.4g/100g。
1、蛋白质
鸡蛋最突出的特点是含有最优良的蛋白质。在自然界各类食物中,动物蛋白质优于植物蛋白质,而鸡蛋的蛋白质又排在动物蛋白质之首,其营养价值极高,而且好消化,利用率高达95%以上。
2、脂肪
每100g鸡蛋含脂肪11.6g,大多集中在蛋黄中,以不饱和脂肪酸为多,脂肪呈乳融状,易被人体吸收。
3、氨基酸
鸡蛋中氨基酸含量特别丰富,而谷类和豆类都相对缺乏这些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4、微营养素
鸡蛋含有许多的微营养素如钾、钠、镁、磷,特别是蛋黄中的铁含量达7mg/100g。鸡蛋中的磷很丰富,但钙相对不足,奶类与鸡蛋共同食用可营养互补。鸡蛋中维生素A、B2、B6、D、E等含量也很丰富,特别是蛋黄。
鸡蛋的保健功能
1、健脑益智
蛋黄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固醇类以及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D及B族维生素。这些成分对增进神经系统的功能大有裨益,因此,鸡蛋又是较好的健脑食品。富含DHA和卵磷脂、卵黄素,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利,可以健脑益智,改善记忆力 。
2、保护肝脏
鸡蛋中的蛋白质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蛋黄中的卵磷脂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还可提高人体血浆蛋白量,增强肌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
3、预防癌症
鸡蛋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2,维生素B2可以分解和氧化人体内的致癌物质。鸡蛋中的微量元素,如硒、锌等也都具有防癌作用,根据对全世界人类癌症死亡率进行的分析结果,人们发现癌症的死亡率与硒的摄入量成反比,而鸡蛋中含有丰富的硒元素。
4、补铁美容
鸡蛋中还含有较丰富的铁,铁元素在人体造血和在血运输氧和营养物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人的颜面泛出红润之美,离不开铁元素。如果铁质不足可导致缺铁性贫血,使人的脸色萎黄,皮肤也失去了美的光泽。
不同烹饪方法吸收不同
从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角度来讲,煮蛋为100%,炒蛋为97%,嫩炸为98%,老炸为81.1%,开水、牛奶冲蛋为2.5%,生吃为30%~50%。由此来说,煮鸡蛋是最佳的吃法,但要注意细嚼慢咽,否则会影响吸收和消化。
正确的煮蛋法:鸡蛋冷水下锅,慢火升温,沸腾后微火煮大约3分钟,停火后再浸泡5分钟左右,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清嫩,蛋黄凝固又不老。
鸡蛋的营养价值虽然高,也不是越多越好。多吃鸡蛋容易造成营养过盛、导致肥胖。增加肝脏与肾脏的负担。而蛋白质过剩会使尿素制造系统负荷过重,食入过多蛋白质,还会在肠道产生大量的氨、羟、酚等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毒害很大,易出现腹部胀闷,头晕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症状,也就是常说的“蛋白质中毒综合征”。
针对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鸡蛋的食用量有所不同。儿童、孕妇、乳母和运动量大的人,对蛋白质的需求量高于常人,可以每天吃1—2个鸡蛋。正常的成年人、老年人,每天吃1个鸡蛋即可。血脂异常患者或肥胖的人,建议每周吃2—4个鸡蛋比较合适,避免摄入过多的胆固醇。
与鸡蛋不宜同食的几种食物
1、鸡蛋+味精
鸡蛋本身含有较多的谷氨酸及一定量的氯化钠,加温后这两种物质会生成一种新的物质—谷氨酸钠,即味精的主要成分,鸡蛋本身的鲜味反而被掩盖。
2、鸡蛋+糖
很多地方有吃糖水荷包蛋的习惯,其实,那会使鸡蛋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形成果糖基赖氨酸的结合物。而这种物质不易被人体吸收,所以会对健康会产生不良作用。
3、鸡蛋+柿子
吃完鸡蛋后吃柿子,轻则会得食物中毒,重则会导致急性肠胃炎还有肺结石。一般而言,这两种食物同时吃会导致以上吐、下泻、腹痛为主的急性胃肠炎症状。
4、鸡蛋+兔肉、鹅肉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鸡蛋同兔肉食成泄痢。”那是因为兔肉性味甘寒酸冷,而鸡蛋甘平微寒,二者都含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共食会发生反应,刺激肠胃道,引起腹泻。而鸡蛋与鹅肉同食会伤元气。
5、鸡蛋+消炎药
因为鸡蛋含蛋白质多,会加重胃肠负担,对药效有影响,特别是脂肪泻。如果是其它炎症,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可以少量食用。
7、鸡蛋+茶
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与蛋白质合成具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使肠道蠕动减慢,延长了粪便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不但易造成便秘,而且还增加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被人体吸收的可能性,危害人体健康。
8、鸡蛋+地瓜
两者同食后会很容易出现胀气的情况,因为鸡蛋和红薯都是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一起食用更加不易消化,严重的话会造成腹痛。
哪些情况不宜吃鸡蛋
1、病人发高烧时。
2、肾病患者肾功能减退,尿量减少时,也要慎食鸡蛋,肾病患者当出现肾功能衰竭时,应禁食鸡蛋。
3、肝、胆病患者应视病情控制鸡蛋摄入量。
4、对蛋白质过敏的人。
5、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尽量少吃或不吃,或可吃蛋白而不吃蛋黄,因为蛋黄中胆固醇含量比蛋白高3倍,可达1.4g/1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