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以来,许多中医医院门诊人数暴增,甚至头伏第一天有许多人早晨4点左右就拎着小板凳来医院排队挂号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一问才知大多数都是来医院贴三伏贴的。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外治法,综合了穴位治疗和药用治疗,用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把药膏贴到穴位上,通过人体经络到达脏腑,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三伏贴敷疗法3~5年为一个疗程。每年分为三个阶段,即头伏、中伏和末伏。 一般每伏贴敷3次,每次贴4个穴位,即贴4片。
但是今年有个闰中伏,也就是说“三伏贴”要贴四次。其中,头伏时间为7月17日至7月26日,中伏时间是7月27日至8月5日,闰中伏时间为8月6日至8月15日,末伏为8月16日至8月25日。
中医讲“冬病夏治”,三伏天阳气最旺盛,人体气血也旺盛,体内凝寒之气易解,对阳虚和内寒凝重的人用补虚助阳药物,能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储备阳气的作用。
借用天气和药物两个“热”度,祛湿化痰,治防寒病,起到“顺风使帆”的效果。
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的效果。
任何药物及疗法均有其适应病症,三伏贴也不是“神药”。
三伏贴可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颈肩腰腿痛、妇科等疾病。
连续贴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够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发病率。
但是孕妇及两岁以下的婴儿、热性疾病、阴虚火旺、皮肤过敏、有疮、疖、痈和皮肤破损者以及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患者、以及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病人不宜贴三伏贴。
在一派贴敷的“热潮”中,我们应理性对待,不能盲从。
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效果相对较好。
但是穴位贴敷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并不是只限于这三天有效,研究显示,只要是在三伏期间贴敷,治疗均有效,而且效果相差不多。
所以广大市民朋友不必非要抢在每伏第一天去敷贴。
已经敷贴的朋友请注意:
①尽量保持涂药处的干燥,可以吹空调,但是温度一定要适中,不要对着空调的冷风吹。
②在贴敷期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
③不要吃高蛋白、虾蟹类海鲜。
④贴药当天不能游泳,4-6个小时内不要洗冷水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