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在福州一位28岁的辽宁姑娘毕雪因为吃了泡了近两天变质的黑木耳做的菜,导致肝衰竭、肾衰竭、心肌重度衰竭,全身黄疸,脓毒性休克。吃了一辈子黑木耳,也没有中毒过。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分析称,久泡的木耳之所以不能吃,是因为里面含有的亚硝酸盐。可仔细分析发现,既有的一些实验数据表明,木耳浸泡24小时后,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虽然略有上升,但对于人体健康来说,这些量微乎其微。接诊医生给出的诊断是,很可能是微生物毒素造成的后续严重后果。但木耳在泡发过程产生何种细菌或毒素,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和判断。


夏季温度高、湿度大,微生物易于生长繁殖,食物容易腐败变质,食物中毒高发,一定要小心。不仅是木耳,像干蘑菇、干豆角、干黄花菜等浸泡时间太久,也都有可能产生生物毒素。生活中我们应按需取用,吃多少泡多少,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食用;在泡发的过程中至少更换2-3遍水,以清除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另外,在食用前要注意充分加热。 


调查资料发现,先前曾发生过食用久泡黑木耳中毒的案例,症状跟这次案例类似。近几年发生的黑木耳中毒案例仅仅是个例而已,都是因为产生生物毒素,造成急性生物毒素中毒。我们不应由于网文中提到的几起个例而对黑木耳本身产生怀疑,更不能因此造成公众对食用黑木耳产生误解和恐慌。只要加强食用、烹饪黑木耳的安全意识,完全可以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