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结账付款后,机器便会吐出一张略微发烫的纸,网传这种购物小票含致癌物质双酚A,可成为致癌元凶。


其实生活中这类“热敏纸”很常见。刷信用卡时的POS签购单、ATM存取款的凭据,以及出租车的小票、彩票、停车场的单据、传真纸张……



“热敏纸”的制造原理就是在优质的原纸上涂一层“热敏涂料”。在打印的时候,打印机的触针加热将填料融化,使得染料和显影剂接触,在显影剂的作用下,染料发生化学变化,从无色变为黑色或其他颜色,在纸上显示信息。双酚A就是显影剂的成分之一。


近年来,双酚A的毒性已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认为它会对人的生殖、神经系统及行为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但是真的能致癌吗?不得不再次搬出一句老话: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双酚A作用于人体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口鼻介入,二是透过皮肤毛孔进入人体。




虽然购物小票中有双酚A,但每1g小票中含双酚A0.0139g,它迁移到人体的量微乎其微。以收银员为例,每天接触小票10小时,对双酚A的摄入量比允许摄入量低42倍。因此,消费者一天接触几张购物小票,是不可能致癌的。


当然,慎重起见还是有必要的,特别是孕妇和婴幼儿,每次拿过小票之后最好洗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