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女孩徐玉玉因遭电信诈骗猝死的消息让大家不由扼腕叹息,一个正值年华的生命,以一种最不该的形式陨落了。



事件回顾:


8月19日徐玉玉接到了一通诈骗电话,对方声称有一笔2600元助学金要发放给她,并称通过ATM机就可拿到这笔助学金。在这通陌生电话之前,徐玉玉曾接到过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的通知,所以当时她并没有怀疑这则电话的真伪……


按电话中那人的提示,徐玉玉在ATM机上进行了一番操作,但并未成功。骗子又问她身上是否有其他银行卡,而此时,徐玉玉身上刚好装着交学费的银行卡,里面存有1万块钱,她就把这事给对方说了。接着,对方称那张交学费的银行卡还未激活,要她通过ATM机取出9900元,通过这种方式激活银行卡,再把钱汇入指定的账号,还声称会在半个小时内,把这9900元连同助学金的2600元一起重新汇回来。徐玉玉没有怀疑,按照骗子说的完成了操作。过了一会,徐玉玉开始意识到有些不对,便给对方打电话,谁知电话那头已经关机。


发现被骗后,徐玉玉万分难过,当晚就和家人去派出所报了案。在回家的路上,徐玉玉突然晕厥,不省人事,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仍没能挽回她18岁的生命。。。


看完这条新闻,我们都在骂骗子丧心病狂,毫无道德,但是该案有一个地方让人细思极恐——电信诈骗犯对徐玉玉实施的“精准犯罪”:知道她刚考上大学,知道她需要助学金。种种迹象表明,徐玉玉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了。


是谁泄露了我们的个人信息???骗子纵使碎尸万段也不足以解恨,但是泄露贩卖我们个人信息的人难道不更加可恶吗?




一项针对近2000人的社会调查显示,86.5%的人确认个人信息曾遭泄露。信息泄露之所以如此猖獗,背后一定有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例如,刚去中介看了房子,整个城市的中介都知道了你的电话,给你推荐房源。车险还没到期,各家保险公司的推销电话接踵而至,车型、排量、保单期限,人家比你自己都清楚……这些信息的泄露都会给电信诈骗的“精准”提供巨大的便利。


据媒体报道,在一些保险代理内部论坛上,几万份打包出售的客户信息,每份不足4毛钱。在一些物业公司,花800元就能买到数百楼盘的业主信息。在一些医院,花3毛钱就能收购一个新生宝宝的信息。低成本、大收获的利益链条,每个环节都是利益驱动,最终导致信息泄露屡禁不止。


《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中说,近一年来,中国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高达915亿元。


915亿元?这意味着每天有多少这样的悲剧在重演???多种环节的信息泄露无疑成为”精准诈骗“的帮凶,而倒卖信息者则是在“助力”诈骗之风的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