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28日是第10个世界狂犬病日,主题为狂犬病:宣教、疫苗接种、消除



9月28日也是路易·巴斯德逝世纪念日,这位法国化学和微生物学家于19世纪开发出首个可用于人类的狂犬病疫苗。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等机构选定这一天,共同发起世界狂犬病日,是希望尽快使这一肆虐至少2500年的传染病成为历史。


狂犬病是迄今人类唯一死亡率接近100%的急性传染病。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




还原真实的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恐水病、疯狗病等。狂犬病毒主要在动物间传播,需要注意的是狂犬病不是狗的专利,猫、蝙蝠及多种噬齿类动物都可以传播狂犬病毒。


狂犬病毒具有很强的神经组织亲和性,病毒进入人体以后会从被咬伤部位周围的神经开始,逐渐侵入神经中枢。临床上会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当病程进入最后阶段,病毒可能沿神经走向全身各个器官,如眼、舌、唾液腺、呼吸肌、心脏等,病人最终可能会因呼吸麻痹、循环衰竭而死。整个病程进展急促,从发病到死亡2天到一周不等。




被狗咬了怎么办?


Ⅰ级暴露


1、接触或喂养动物;

2、完好的皮肤被舔;

3、完好的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或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危险指数:☆☆☆

无需任何处理


Ⅱ级暴露


1、裸露的皮肤被舔;

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危险指数:★★☆

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按相关规定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




Ⅲ级暴露


1、单处或多处贯穿性咬伤或抓伤;

2、破损皮肤被舔;

3、粘膜被动物体液污染;

4、与蝙蝠之间之间发生接触时,应考虑进行暴露预防。


危险指数:★★★

立即处理伤口,然后及时至医院接种狂犬疫苗,同时接种抗狂犬病血清或球蛋白。


十日观察法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狂犬病专家咨询会技术报告称,如果咬人的动物是能够抓住的宠物犬或猫,则应该对动物观察10天,若伤人的犬或猫在暴露发生后至少10天保持健康,就可以终止人暴露后的预防处理措施。但犬或猫以外的其他哺乳类动物狂犬病的自然史尚不十分清楚,因此10天的观察期不一定适用。较为稳妥的方法依旧是:在动物咬伤以后及时进行暴露后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