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天气渐冷,尚未供暖,颇有凉意,不少老年人会小酌几杯,说:酒能通经活络,驱寒取暖……

白酒驱寒,真的靠谱么?




事实上,喝酒驱寒取暖的做法并不科学,喝酒不仅不会增加热量,反而会降低人体的抗寒能力,甚至诱发其他疾病。

人喝酒之所以感到身体发热,是因为酒中的乙醇进入血液后,刺激人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导致肝脏等处储存的血液流到身体表层,使人感到温暖,但是温暖的只是皮肤表皮。


因身体散热速度加快而损失的热量,比酒精供给的热量还要多,人会感到更冷,这也就是民间所说的“酒后冷”。同时,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降低人体对寒冷的敏感度,易发生冻伤。如果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喝酒还容易引发或者加剧病情。


温馨提示:冬季节是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应该纠正喝酒取暖的错误观念,尤其是老年取暖要适当运动、多添衣物、营养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