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是近年来国家倡导的分级诊疗模式,分级诊疗的关键和基础是基层首诊,基层医生在分级诊疗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全面提高基层首诊水平,每个环节都不能有疏漏,正确选择和书写疾病诊断不仅能反映出医生的业务素养,而且也为上级医生合理安排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打下基础。



在渔歌医疗“基层医生诊断书写现状”大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基层医生最易犯的错误就是将症状写成诊断。实际上,各种症状不能写成第一诊断,如肾绞痛、急性尿潴留,第一诊断应是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很多不标准的诊断书写,那么如何正确书写呢?


1、诊断书写要将所有诊断依重要性详细列出,并且包括过去重要现在未愈或相关的疾病。


诊断是病人的“健康名片”,临床治疗是依据诊断进行,所以诊断要全面,包括以下内容:

①促使患者本次就医的主要疾病;

②患者既往已经存在,需要终身治疗的器质性疾病;

③身体器官、肢体功能受到影响的残疾;

④既往重要的手术、外伤史。

⑤住院后新发生或发现补充诊断的疾病。


诊断举例1: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室性期前收缩

      呼吸衰竭Ⅱ型

      肺性脑病

龋齿


2、完善的诊断包括有病名,类型或病理,部位或侧别等。应按病名,类型或病理,部位或侧别顺序书写。


例如“血管瘤”、“脂肪瘤”、“食管癌”这些疾病的诊断缺乏解剖部位,食管癌按部位可分为食管上段、中段、下段。

例如“肺炎”,什么原因引起的肺炎没有写清楚,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叫病毒性肺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称为细菌性肺炎,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叫支原体肺炎等。

例如“心肌梗死”这一疾病诊断非常简单,实际上心肌梗死分类有多种形式,急性、慢性、复发性,还应有更具体的部位,如前壁、后壁、心内膜等。


基层医生应该尽最大的可能将疾病诊断描述完全。


3、有些疾病一时难以明确诊断,临床上常常用主要症状或体征的原因待诊作为临时诊断。


如发热原因待诊、腹泻原因待诊、黄疸原因待诊、血尿原因待诊等,对于待诊病例应根据临床资料的分析和评价,提出可能性较大的诊断,可按可能性大小排列,反映诊断的倾向性。


诊断举例2:


发热原因待诊:①伤寒;②恶性组织细胞病待排除。

黄疸原因待诊:①药物性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②毛细胆管型肝炎待排除。


或者一时诊断不能明确可以在考虑的诊断后加“?”,以备今后有更正的余地。例如:毛细胆管型肝炎?


对“待诊”患者提出诊断的倾向性有利于上级医生合理安排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如果没有提出诊断的倾向性,仅仅一个症状的待诊等于未作诊断。


临床医师正确书写疾病诊断名称,是做好疾病索引和疾病分类统计的关键。各级临床医师对疾病诊断名称的正确书写负有重要的责任。基层医生在分级诊疗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凸显出来,提高自身素养,做患者信得过的健康守门人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