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玑”实现世界领先水平 田伟院长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2016年6月3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国家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位于北京展览馆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果展会场,参观了骨科手术的“新式武器”。

在全国“十二五”科技成果展上被评为“十三项标志性成果”之一

这台名为“天玑”的第三代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由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教授田伟院长带领的产学研团队共同研发,该系统拥有完全自主产权,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产品,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开展四肢、骨盆骨折以及脊柱全节段(颈椎、胸椎、腰椎、骶椎)手术的骨科机器人系统。

由于田伟院长在骨科手术导航和机器人领域的突出贡献,2017年5月27日获得了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并享受省部级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待遇。

田伟院长获得了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9月,田伟院长以领衔医工企团队研发世界领先水平的基于三维影像的通用型导航机器人、创新计算机辅助微创脊柱手术理念、国内率先开展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手术等多项对我国骨科手术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通过院士推荐方式,经过层层选拔,严格评审,最终获批2017年度北京学者。


2、 田伟院长当选国际计算机辅助骨科学会主席

2017年6月14日至17日,第17届国际计算机辅助骨科学术年会(Computer Assisted Orthopedic Surgery-International,CAOS-International)在德国亚琛隆重召开。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教授田伟院长当选为国际计算机辅助骨科学会(CAOS-International)主席,同时获得2018年CAOS会议举办权。这是中国内地专家首次当选该学会主席,也将是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CAOS-International会议。

田伟教授作为新当选的大会主席进行致辞

田伟教授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骨科手术机器人性能指标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引领国际计算机辅助骨科技术的学术发展方向,代表这一领域的最高水平。

国际计算机辅助骨科学术年会是计算机辅助骨科领域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盛会,代表世界计算机辅助骨科技术的最高水平。获得该会议的举办权,也将成为中国与世界骨科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窗口,为我国骨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和平台。


3、田伟院长被授予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荣誉院士 

2017年9月1日,在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dinburgh)的证书授予仪式中,北京积水潭医院田伟院长被授予“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荣誉院士”称号,这也是国际上外科医学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

田伟院长被授予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荣誉院士

田伟院长作为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教授、博导,一直注重培养骨科高级人才,尤其是年轻医师的国际化培养。

截止到2017年,北京积水潭医院已有12名青年医师完成并通过了骨科专科医师培训和考试,获得了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院士(Fellow of Royal Colleges of Surgeons,FRCS)称号,标志着这些青年医师的骨科临床专业技能达到国际认可的水平。


4、北京积水潭医院荣获“敬佑生命•2017荣耀医者”公益评选四项大奖

2017年12月6日下午,由《环球时报》社、《生命时报》社主办的“敬佑生命•2017荣耀医者”公益评选颁奖盛典在北京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人民日报》及国家卫生计生委的领导出席颁奖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者及团队代表,以及来自政府机构、医学领域、媒体界、企业界400余人齐聚颁奖现场,共赴见证专属于医者的荣耀时刻。央视著名主持人长啸担任本次盛典的主持。

北京积水潭医院田伟院长荣获“金柳叶刀奖”。

金柳叶刀奖

创伤骨科团队荣获“金牌团队奖”。

金牌团队奖

烧伤科护士长梁云荣获“美丽天使奖”。

脊柱外科主治医师伊力夏提•穆罕穆德荣获“基层好医生奖”。


5、北京积水潭医院连续三年获市科委“临床试验平台后补贴”奖励 

今年5月,CFDA发布2017年第61号公告,认定北京积水潭医院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复核检查,与本次公告同时通过机构资格复核的医疗机构在全国共有256家,至今包括香港澳门在内全国已有625家医疗机构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其中北京有45家。

积水潭医院自2014年已经连续三年获得该项资助。


6、北京积水潭医院放射科走在国际骨质疏松研究领域的前列

北京时间2017年8月10日晚,美国骨矿盐协会(ASBMR)旗下的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JBMR》(SCI影响因子IF 6.284)发表了程晓光教授团队的科研论文《股骨颈与粗隆间骨折骨结构空间分布差异》(于爱红 王玲  程晓光),并上了该杂志8月刊的封面,这是国内完成论文首次在该杂志获此殊荣,充分表明程晓光教授团队研究水平已走在国际骨质疏松领域的前列。

JBMR 8月刊

该研究是与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以及医院创伤骨科王满宜主任、吴新宝主任团队强强联合,创新性地运用定量CT(QCT)技术及三维可视化技术(VBM、SPM)研究髋部骨折两种主要类型股骨颈骨折和粗隆间骨折的骨结构差异,首次发现两种骨折类型特定区域的骨密度及骨结构差异,从空间骨结构分布阐释造成两种骨折差异的机理。  


7、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王军强团队在首届“首都转化医学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2017年9月20日下午,由北京市卫计委组织的首届“首都转化医学创新大赛”圆满收官。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王军强团队的参赛项目“基于体感交互与生物力学约束的智能化下肢长骨骨折复位系统”荣获一等奖。

卫计委雷海潮主任(左二)为获奖者颁奖

王军强团队以小组赛第一名的成绩入围总决赛,其团队由积水潭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天智行医疗科技公司组成,在智能骨科微创手术技术和设备领域研发多年,积累了扎实的前期工作基础。


8、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首批加盟天坛神经系统疾病专科联盟 副主任医师金铂在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年会中获“优秀论文奖”

作为唯一的国家级神经系统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领衔成立的全国神经系统疾病专科联盟于2017年6月22日在京正式启动。全国76家业内知名医院被邀成为首批加盟单位,北京地区仅6家,而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有幸被吸纳为首批成员。

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首批加盟天坛神经系统疾病专科联盟

2017年8月11日,“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会议”在贵阳召开。作为全国最大的神经外科学术会议,共有来自国内外神经外科领域的3000多名专家学者参与其中。在本次会议中,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苏亦兵主任领导的神经外科团队参与了大会。在学术交流中,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金铂的学术报告《术中计算机三维导航在侵袭性神经肿瘤中的应用》获得了“优秀论文奖”,为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获得了荣誉。


9、北京积水潭医院门诊西药房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

2017年3月15日,经过精心准备,激烈角逐,北京积水潭医院门诊西药房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被共青团中央和国家卫生计生委授予“2015-2016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走进泰康燕园康复医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门诊西药房共有药师36人,其中青年药师26人,是一个以青年为主体的药师集体。作为医疗行业重要的服务窗口,它始终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立足药学的专业特色,坚持“精诚、精艺、精心”的院训,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专业化药学服务为核心,在实践中深入扎实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以实现“舞动青春旋律,提供优质药学服务”的创建目标不断奋斗。


10、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团队在南方血管大会上取得“汪忠镐奖”

7月6日至9日,第十一届中国南方血管大会在杭州召开。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刘建龙主任作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受邀参会并作精彩发言和点评。

血管外科田轩副主任医师在2017年中青年医师病例大赛上,凭借精彩的演讲,激烈的辩论,取得全国总决赛第二名的好成绩。

蒋鹏医师在这次大会的第五届中国血管病青年论坛上,以血栓清除作为切入点,讲题新颖,视角独特,充分展现了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在血栓防治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最终夺得“汪忠镐奖”。

中国南方血管大会是由中山大学血管外科研究中心联合南方七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学组)和台湾静脉学会主办,其良好的学术声誉每年均吸引着来自全球及全国各地超过千人的血管病专科医生参加,早已成为中国血管病领域最具规模和影响的盛会之一,不断引领着中国血管病事业的快速发展。


11、北京积水潭医院内分泌科正式成为《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项目》培训基地 

2017年11月18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内分泌科赴广州参加《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项目总结会,正式接受《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项目》培训基地授牌仪式。

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培训项目荣誉证书

《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项目》 是由中国医师协会开展的重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于2016年启动,由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宁光院士牵头。此次项目总结会参与医院有124家,积水潭医院内分泌科获得了优秀单位的好成绩。


12、北京积水潭医院妇产科成功开展无痛分娩技术

今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妇产科通过前期理论学习、外院参观,技术培训等诸多环节,在麻醉科的配合下成功开展了无痛分娩技术,给广大准妈妈带来了福音。

首例无痛分娩成功进行

3月28日下午,在麻醉科和产科的密切配合下,积水潭医院首例无痛分娩成功进行。一位产妇在没有痛苦的情况下,顺利产下2.9公斤的男婴,新生儿Apgar评分10分。整个产程顺利,产妇生命体征平稳。无痛分娩技术的开展体现了我院妇产科本着“科学化、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克服分娩量较大和麻醉医生紧缺等诸多不利因素,为减轻产妇痛苦所做出的一项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