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们最常规的止血方法是使用纱布包扎伤口,纱布通过吸收血液中的水份,血细胞、凝血因子等得到浓缩而导致血液凝固,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然而,传统医用纱布对血液过量吸收的问题被长期忽视,往往致使伤口出血过量,严重时患者依然会因失血过多而导致死亡。
Photo by rawpixel.com from Pexels
中科院化学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实验室赵宁、徐坚研究员课题组与南方医科大学邵龙泉教授合作,设计出一种全新概念的止血材料,解决了传统纱布在使用过程中吸血过多的问题。
他们利用纳米技术在传统纱布的纤维表面上把医用长链烷烃构筑成微纳米结构层,将常规纱布由亲血转变成疏血特性,即在处理后的纱布表面上血液不能够浸润;之后他们进一步将疏血纱布与常规纱布双层叠加在一起,利用下层的常规纱布来促进血液凝固,利用上层的疏血纱布产生负压阻止血液浸湿和渗透,从而达到有效止血和降低失血量的目的。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医用纱布相比,新型止血纱布可显著降低失血量,出血量减少60%左右;实验还发现,使用该新型止血纱布材料,在颈动脉出血情况下,可使实验白鼠存活时间延长约40%。
新概念疏血材料克服了纱布对血液过量地吸收问题,有望为伤者争取更多抢救时间、挽救其生命,论文发表在《先进医疗材料》上(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此外国外科学家还研制出快速止血纱布,在与伤口接触的瞬间会发生变化,能对伤口进行快速加压和止血,并且能被身体吸收;还有电击纱布,用手动一下它,或者是敲击一下它,就会产生电荷,同时,伤口周围的细胞将利用纤维整齐的排列结构作为支架,帮助伤口加快愈合。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hm.20170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