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健康的饮食应当是什么样的:多吃水果和蔬菜,肉类嘛,要慎重选择,适量食用。
随着肥胖症的流行及“吃肉致癌说”的兴起,人们吃肉的天性被压抑,美味的肉也似乎开始变得恶心,吃肉俨然成了健康公敌。
很多人由于各种因素少吃甚至不吃肉了,但这六类人可万万使不得!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1、减肥人群
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人体肌糖原和肝糖原被消耗后逐渐过渡到脂肪和蛋白质供能。
肌肉纤维主要由蛋白质构成,长时间运动肌肉处于分解状态,导致肌肉组织被破坏。因此,减肥人群应该补充优质蛋白质为肌肉修复过程提供原料。
推荐选择瘦牛肉、鸡肉等脂肪含量相对较少的食物。
2、缺铁性贫血
蛋白质是血红蛋白合成的必备原料,对纠正缺铁性贫血相当重要,铁是血红蛋白合成的主要原料。
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应适当增加瘦肉特别是红肉类(瘦牛肉、瘦猪肉、瘦羊肉)的摄入。
3、青少年
青少年要经常吃瘦肉等富含铁和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等,促进铁在体内的吸收。
4、老人
老人身体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如咀嚼和消化能力下降,酶活性和激素水平异常,肌肉萎缩流失。
严重的肌肉流失会导致老人身体虚弱、丧失生活的独立性和早亡风险增大。为延缓肌肉衰减,老年人群应增加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的瘦肉、海鱼等食物。
5、孕期女性
孕期的营养状况不仅直接影响自身健康,孕中期开始,胎儿生长发育逐渐加速,母体生殖器官的发育也相应加快,对营养素需求增大。
推荐孕中期每天增加50克动物性食物(鱼、禽、蛋、瘦肉),孕晚期增加125克,以满足对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钙、铁等营养素和能量增加的需要。
6、哺乳期女性
新妈妈营养充足是泌乳的基础,尤其是蛋白质对泌乳有明显影响。
动物性食物可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一些重要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新妈妈每天应比孕前增加约80克的动物性食物。